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平民很厲害,竟然兩次痛罵皇帝讓其退位讓賢,下場卻讓人詫異

這個平民很厲害,竟然兩次痛罵皇帝讓其退位讓賢,下場卻讓人詫異

武媚娘掌管大唐王朝時期,曾經設立了「銅匭」,全國一共有四個口,任何有所企求的人都可將文字投入其中一口,惟武則天可拆看,其他人無法打開。看來,古人在設計製造這東西時,挺能動心機。此舉是為了鼓勵天下百姓直接與皇帝對話,相當於現代社會的舉報部門。

銅匭,是用銅製成的容器,武則天這樣做的原因是給忠於自己的告密之人提供途徑,幫助自己剷除那些反對她掌權的人。在此情形之下,不論是朝堂還是民間,不論是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因為害怕嚴刑和武則天的淫威,大多活的小心翼翼,輕易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

武周王朝後期,政治環境相對寬鬆。可即使如此,朝中那些希望恢復李唐江山的朝中重臣,也沒有人敢膽上書請求把江山還給李氏,把皇位交還給她的兒子。而一個名叫蘇安恆的平民老百姓,膽大包天的兩次上書,請當時的皇帝退位,歸政與皇太子。

縱觀中國歷史,即使是位極人臣的大官,也很少指責國君的過失,而以平民老百姓兩次上疏皇帝,請皇帝退位者,恐怕只有武則天時期的蘇安恆了。

蘇安恆,冀州武邑(現在河北武邑縣)人,歷史書上說他「博學」,尤明《周禮》及《春秋左氏傳》。雖然,他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和門閥優勢,但是,他忠於李唐之心卻是日月可昭。也是因為對李唐的忠心,使得他對武則天篡位這件事始終耿耿於懷。可是,苦無良策,聲音不達天聽。此時,武則天設立「銅匭」,這便給他提供了一個發言的機會。

於是,「銅匭」便成為了蘇安恆和當權者對話的渠道。

長安元年(701),桂花飄香的季節,蘇安恆給武則天上書《請複位皇太子疏》,內容主要有兩點:

一,女皇,你該退休了。他以武則天年紀大了為由,國事繁重,對皇帝的身體不好;皇太子年輕,身強體壯,把皇位讓與皇太子,自己便可以安享晚年。

二,女皇,你的娘家人好日子該到頭了。蘇安恆認為:應該把武則天的娘家人都降為公侯,不能給予實權,讓他們在家裡種花養樹。同時,要將李姓子孫全部封王,讓他們掌握實權。

甚至,蘇安恆還撂狠話說:你要是不這麼做,歸天以後,武氏諸王將難以自處(《全唐文》有相關記載)。

但是,對於此事的處理,武則天則表現出了一代帝王的胸襟,採用了安撫的措施。

次年(702)春末夏初時,膽大包天的蘇安恆又一次上《請複位皇太子第二疏》。與第一份奏疏相比,第二份奏疏的措辭就沒有上次那麼「含情脈脈」了。這次,他把矛頭指向武則天,態度堅定,措辭尖銳。

他直接說:武周政權「運祚將衰」,其原因完全是武則天「微弱李氏,貪天之功」而致。武則天「鳩佔鵲巢」,皇帝的寶座本來就不屬於她,是李家王朝,不是武家當道。若還繼續這麼做,不及時改正,最終,你要「用什麼顏面去見李唐的列祖列宗?以什麼身份葬在皇帝身邊?」所以,速速把皇帝的寶座還給李家,不然「物極則反,器滿則傾」(《全唐文》有相關記載)。對於他的第二次上書,武則天既「不納」,也「不之罪」(《資治通鑒》)。

蘇安恆接連兩次上書,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確:女皇退位,把江山還給李唐。這兩份奏疏,雖然武則天「不納」,但它如平地一聲雷,使當時噤若寒蟬的朝野為之震動。蘇安恆身份雖然卑微,但是,他的呼聲還是喚醒了當時的部分大臣和史官們。

因為,他上疏所說這件事,不僅代表了他一個人所思所想,其實,也代表了當時的大部分人的心聲,朝野上下支持李家皇朝複位的人還是佔大多數,武家還是根基尚淺。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全唐文》等歷史書籍中,都記載了蘇安恆的事迹,這件事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效,但是,在當時還是掀起軒然大波。武則天對於此事的處理方式很不武則天,因為,武則天早年間處理這些事的方式都是:該殺的殺,該砍的砍。

歸咎其原因如下:

一是、民心是不以人力為轉移的,武則天雖然才華橫溢,是個稱職的皇帝,但是,她的這些政績並不能讓天下人歸順,李唐臣民始終不能接受一個姓武的女皇帝。

二是、她年老體弱,年近八旬的武則天處理繁重的國事,估計也是不堪其重,「退休」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蘇安恆的說辭,女皇陛下先是給予安撫,之後不與處理,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則表示:女皇晚年對於退位、歸政皇太子這件事還是認同的。

可是,認同歸認同,權力卻難以割捨。畢竟,為了權利,武則天曾經奮鬥了幾十年。武則天抱定「人在權在」,即使將「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也不願輕易將權力交還李唐。雖然,蘇安恆上疏,寫的鏗鏘有力,有理有據,但是,卻無法打動女皇。

機智如他,於是,改變了策略,開始針對女皇帝信任的張氏兄弟。

長安三年(703)九月,他因張氏兄弟陷害魏元忠的事情,再一次上《理魏元忠疏》,為魏元忠打抱不平。在此疏上,他狠狠的罵了張氏兄弟一頓,說他們「豺狼其心」。

其結果就是:張易之兄弟看到這份疏,此二人可沒有武則天的胸襟。張氏兄弟大怒,「欲殺之」,好在「得道者,多助」,在多人的幫助下,張氏兄弟最終也沒能把他殺掉。蘇安恆的上疏,貌似無用,實質為平靜的海里投進了一塊大石,將忠於李唐的舊臣喚醒。

從這事以後,越來越多人不滿女皇當權,希望儘快歸政於皇太子。

神龍元年(705)一月,宮中發生政變,武則天迫於壓力不得不退位。不久,蘇安恆就被當時的當權者提拔為官,做了習藝館內教。神龍三年(707)十月份,蘇安恆因為進節愍太子誅殺武三思的事情被牽連,最終,死在了監獄之中。

唐睿宗當了皇帝後,以其「鯁直成操」,追封他做了諫議大夫。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兩次上書要求皇帝退位的人,蘇安恆,乃真英雄也。

參考資料: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全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古人吃東西太講究,奶茶都能喝出滿漢全席的感覺,現代卻鮮為人知
朱棣為什麼喜歡老二朱高煦,卻不喜歡老大朱高熾?有一個致命原因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