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學家完成新突破:卒中上肢痙攣癱瘓「左右頸7神經根互換術」,精準康復有新策略

中國科學家完成新突破:卒中上肢痙攣癱瘓「左右頸7神經根互換術」,精準康復有新策略

腦卒中上肢痙攣癱瘓的恢復,中國科學家在全球提出創新觀點,並已給出精準康復解決方案。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首創「左右頸7神經根互換手術」,用於恢復中樞損傷後癱瘓上肢的功能,原創研究去年刊登於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今天課題組再傳佳音:華山醫院手外科攜手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等進一步合作,開發一種有形狀記憶功能的多點光遺傳刺激器件,用於選擇性刺激頸7神經束,誘發不同束組支配上肢肌肉的活動。研究成果於6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中國原創治療方法為卒中康復點燃希望

腦卒中、腦外傷或腦癱引起的大腦半球損傷,會導致患者的對側上肢痙攣性偏癱,這一世界性臨床難題,為社會和家庭均帶來沉重負擔。

華山醫院手外科歷經十多年研究,率先提出「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之潛能」的腦科學領域全新觀點,並首創「左右神經互換,一側大腦管雙手」治療腦中風後上肢偏癱殘障新策略,取得了優異的臨床效果。成果在國際領域引起轟動:一舉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首篇中國學者獨立完成的外科新技術原創論著,並獲評2018年度期刊最具有影響力原創文章。

來自中國上海的卒中康復全新觀點問世後,徐文東教授連續受邀至國際會議做專題講座、特邀發言,介紹腦中風後上肢偏癱的中國原創方法,並作為手外科主任委員多次帶領中國團參加國際重要會議,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獲得顯著國際影響力。

學科交叉融合提出精準康復新策略

後續研究持續深入,怎樣進一步實現卒中患者的精準康復?由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腦科學前沿中心張嘉漪課題組,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課題組、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課題組,針對臨床治療難題,融合了臨床醫學、神經生物學、材料學來破題。

據介紹,團隊共同開發刺激器件由多個miniLED組成,器件植入頸7神經後,通過不同空間分布選擇性刺激神經束的不同位點,引起肩關節、腕關節、肘關節和指關節中不同動作。團隊還將多點刺激器件植入到頸7神經切斷縫合的小鼠上,通過多點刺激誘導不同的上肢動作。研究為促進左右頸7神經根互換手術後的精準康復提供了新策略,並有望應用在神經外科和神經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

另悉,中國原創的新理論、新技術體系已在國內外推廣,並通過「輕癱在基層、重癱到三甲」模式,將多項成果在全國推廣,迄今造福患者2500餘例,同時已在美國、法國等著名機構實現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藏在老弄堂里的「學霸媽媽」,為何觸動了居民的心弦?
榮耀20推出六大自研黑科技 方舟編譯器讓安卓系統媲美iOS系統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