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兵工廠有42家,馬克沁重機槍都造出來了,為何士兵還是用長矛

晚清兵工廠有42家,馬克沁重機槍都造出來了,為何士兵還是用長矛

晚清兵工廠有42家,馬克沁重機槍都造出來了,為何士兵還是用長矛

弱國無外交,在晚清時候這點已經十分明顯,當時的晚清在朝政和財政上接連落後於西方列強國家,這才有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現世,還差點將我們的國家淪為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好歹還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我們佔據主導位置,晚清時候的境遇不光我們現在歷史迷的小夥伴們看不慣,當時的一些文人志士又何嘗不是呢?

洋務派運動就是其中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當時李鴻章晚清大將發現了我國和西方列強國家之間的軍事力量差距之後,雖然在經濟上已經不足以維持晚清的局面,可是洋務派運動依舊進行的如火如荼,當時光是在這項運動中的投入就高達一億兩白銀,而且當時的兵工廠數量竟高達40多家,有些兵工廠甚至還仿造出了西方國家的馬克沁重機槍,要是按照這樣的說法,當時的晚清為何面對西方國家的挑釁,在某些戰場上用的更多的還是鳥槍和大刀呢?

馬克沁重機槍的威力相信就不用給大家細講了,當時在抗日戰場上很多我軍將士都是倒在了日軍的這部重型機槍下。內行的應該還知道這部重型機槍雖然射程遠,威力大,可是還有一個短板就是整個槍身過重,因此好多不利情況下,不光是是日軍,就連我軍都必須在進行戰略性轉移前,提前「狠心」用手榴彈炸掉它,因為這部機槍還需要2個身強力壯的壯士去搬運,而且在撤退的時候,很難再用到它,還因為它組裝也是極其耗費時間的!

言歸正傳,在我國,馬克沁機槍自主仿製制最先出現在1888年,當這部兵器在金陵機器製造廠出現的時候,所有外國人都以為中國人此番卻是是夠拼的,畢竟這樣的重機槍在晚清出現,其意義可是重大,要知道當時虎視眈眈的國家可不僅僅是英法聯軍而已。

可是有關這部機槍最終形成效果可不能入得我們的法眼,因為當時仿製條件太過於「原始化」,使得很多工匠們只是知道這部機槍的大致結構,最終的形成的也僅僅只限於「能連射」,「威力較大」的基礎上,甚至這部機槍還沒有被引進流水線,因為「模型階段」就被打斷了。原來當時雖然只是模型,可是這部機槍依舊是當時所有仿製武器中最「燒錢」的一個,因此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清朝軍隊還是拿著古代的長矛,和盾牌在負隅頑抗罷了!

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空因海而藍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此國300萬士兵,投降280萬,還阻止中國進聯合國
一人殺20萬日本人,日本要求他道歉,回應:你們何曾向中國道歉

TAG:天空因海而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