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滴滴或與日產、東風成立合資公司,為擴充車隊再與整車廠合作

滴滴或與日產、東風成立合資公司,為擴充車隊再與整車廠合作

圖片來源:滴滴官網

作為共享出行的運力載體,車隊一直是出行公司與產業鏈上游的粘合劑。

6月28日,據路透社消息,有線人稱,滴滴出行正與日產在華的合作方「東風日產」籌備建立合資公司,為旗下打車和租車業務提供新能源運力支持。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指出,東風日產有可能會為滴滴量身定製服務車輛,「這些車輛可能是電池驅動的,最終是無人駕駛的」。

未來汽車日報就此消息向滴滴核實,截至目前,對方暫無回應。

據了解,此次合作並非先例,早在去年,滴滴便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後者計劃提供約10萬輛電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與滴滴共同組建一個運營車隊,並且為車隊提供管理經驗。

儘管穩坐國內出行業務的第一把交椅,滴滴仍不斷面臨來自其他競爭對手的挑釁。近年來,美團在全國一二線城市迅速建立據點,企圖在滴滴的「最低谷」搶佔其市場份額。如何持續擴大運力規模成為共享巨頭滴滴防守重點。

其創始人程維也曾指出,未來十年,滴滴平台將在全球範圍內服務20億用戶,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並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

另一面,傳統車企布局共享出行已成行業生態,如上汽集團的ECCARD、首汽集團的GoFun出行、賓士戴姆勒的Car2Go,以及吉利集團的曹操專車等等。其中Car2Go因車隊規模過小、運維成本居高不下等種種原因敗走中國,但其在歐美市場表現尚可。

互聯網出行公司的角逐中,向汽車產業鏈上游延伸是必然趨勢。整車廠作為汽車製造商在價格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出行公司與其合作,一方面能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能及時擴充車隊規模,為打敗競爭對手提供運力支持。

高盛集團研究表明,「截至2030年,一旦自動駕駛計程車投入使用,其市場規模或將擴展8倍,至2850億美元」。對於整車廠來說,相比於只提供汽車,不如在移動領域扮演一個更主動的角色。與滴滴等一類公司合作,既可以避免單獨成立出行公司的風險及成本,還可以通過該業務學習其操作,共享更多數據。尤其現今車市持續下行,整車廠可以通過提供車源批量處理庫存,以減輕甚至扭轉虧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兩大盛事的交匯——南京創新周亮相倫敦科技周
奇瑞雄獅的「奪寶奇兵團」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