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伍子胥滅楚看個時代國家利益的體現!伍子胥算叛國嗎?

從伍子胥滅楚看個時代國家利益的體現!伍子胥算叛國嗎?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其實就是統治者希望臣民做的事,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打著國家的旗號要求所有人保衛國家,也就是保衛他自己,在政治概念中尤其是統一以後這種觀念被奉為政治正確,而且不論是什麼階級,什麼社會都強調這一點,這恰恰是政治不民主的表現。真正的民主國家應該是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國家作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強制機構,通過人民讓渡部分利益進而保證人民主體利益的。這就是啟蒙思想帶給我們的奮鬥目標。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是建立在人民基礎之上的,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利益是否讓渡給一個政治實體,人民也有權收回,而且是無條件的。

不管國家是那個人或者那個階級所有或掌握,在人民民智未開時,這些人會通過政治捆綁將自己與國家捆綁起來,保護國家就是保護統治者,反過來一樣,而民眾往往成為替罪羊,如今的國家都是階級統治,在國家中統治階級的利益遠遠高於一切,但同時每一個階級都會將自己做大,將其它階級囊括進來,或者進行合作,組成聯合政府,擴大統治基礎,實現廣泛的階級代表,鞏固統治。當然這是現在的相對正確可行的政治舉措,而這種理念是近代的,在封建時代,國家確切的說是皇族和官僚聯合執政,官僚就是國家的統治階級,民眾都要依附官僚或者與官僚有聯繫的地主,一方面社會資源以及土地雖然表面上在新興朝代都分給了農民,但往往會以國有化,合作化的手段變為集體甚至是官僚所有,農民不知不覺就變為佃農,租種地主官僚土地。

國家不掌握在民眾手裡,遇到問題,往往是官僚階層最擔心民眾造反,所以訂立封建倫理制度,對民眾進行教化,以孝為基礎,國家為表現要求民眾以國家利益為上,國家危機一旦度過,政權分給民眾的可能一點也沒有,所以有些不滿的群眾自然會不計國家利益,因為自己付出一切卻是給官僚做嫁衣,揭竿而起就是結果。在統一之前,這種封建倫理還不濃,因為政治沒有統一,即便是奴隸社會政府也要顧忌民眾的利益,春秋戰國時代,稅收過重,民眾是可以交農的,交農就是不幹了,把農具交還官服,反出國家。因為是大爭之世各國都十分重視人口流動,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給國家打擊很大。

最初由於條件不健全,各國都會重視這種情況的發生,而且對於春秋戰國時代,國家的興起都是各個貴族的支持,貴族往往都是團體,大貴族嵌套小貴族,平民依附大小貴族,奴隸依附以上階級,這種情況下,貴族的利益就是平民的利益,因為捆綁,所以春秋戰國時階級集團的利益高於一切,這也是戰國變法要改變的,所以廢除世卿世祿,改變貴族的權利傳承,有功激賞,改變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法律壟斷,沒收貴族封地,將捆綁的貴族和民眾分開,加強國家對社會資源都控制。在那個年代,國家的利益真的不重要,當然是相比較而言,並不是一點也不重要。

而戰國時期還誕生了士人階層,原本都是貴族只不過家道中落,對於這些人而言,國家和自己的貴族集團都衰落了。按照現在的標準這些人簡直無父無母,不保護自己的國家,漢奸事迹罄竹難書。但這種想法其實也提現了現在部分人依然沒有從階級思維中走出。對於這些人按照歷史邏輯來看,是有一種天下觀的群體,別看他們不固定服務於個別國家,但他們完全服務於自己的信仰,那個國家能施展才華就往那去,同樣的付出誰給我的收益多我就去哪,但就不服務於外族,這是底線。其實現在也是這樣,誰找工作願意乾重活低工資但是會評為勞模的工作,誰都想找一份輕鬆高薪,或者至少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工作。

伍子胥雖然是楚國人,但是家族被滅,身負血海深仇,國家又是特定階級的國家,叛與不叛並沒有我們想的複雜,因為家族都幻滅換來的這是全族和自己一生的恥辱,在那個年代滅族仇恨並不是單單幾條人命,而是身份榮譽,這在那個年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這個家族並非因為自己的重大過失而造成的滅族災難。國家是人民的,不是人民代表的,因為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都說自己是人民的代表,實行階級捆綁,對民眾進行政治欺騙。只有人民利益高於國家利益,人民才會為了自己真正的利益去保衛國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不是打著國家的旗號讓老百姓為統治者付出生命,和一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日本發達對珍珠港的偷襲,為何美國要先打德國?
日本的國家實力究竟如何?戰後的發展怎樣?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