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動物和人類的牙齒是一顆一顆的?

為什麼動物和人類的牙齒是一顆一顆的?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牙進化和衍變。

牙的結構及有關牙齒形成的牙周組織: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周膜、牙槽骨。

牙齒的來源組織和衍化來源

牙齒的來源組織是牙胚,而牙胚是由成釉器、牙乳頭、牙囊組成的。其中成釉器的組織來源是外胚層,牙乳頭和牙囊來源於外胚間充質。對於非醫學或非生物學專業的同學可能不太理解,做個不恰當的類比話成釉器是皮變的,牙乳頭和牙囊就是皮下面的結締組織變的。成釉器形成我們的牙釉質,牙乳頭形成我們是牙本質、牙骨質,牙囊形成我們的牙槽骨和牙周膜。

那麼研究牙齒的起源組織有啥用呢?當然是為了研究牙齒的起源啦~

牙齒的起源說法紛紜但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兩個假說:牙形石(牙形蟲)起源假說和鱗遷移起源假說

牙形石起源假說(由內而外假說)

牙形石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生活在寒武紀到三疊紀死亡後形成了微小化石的一類海洋類鰻生物的化石。這些海洋類鰻動物在中國早期被譯為牙形蟲,類似於現生的盲鰻。這類生物口內有著跟現生動物牙齒形態甚至構成都極為類似牙的刺狀結構,這類牙形刺甚至可以像毒蛇牙齒一樣向獵物和敵人體內注入毒液。這些牙形刺跟骨骼或牙齒的組成成分也很相似,都是羥基磷灰石。因為牙形蟲並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頜骨,所以支持這一論調的學者認為牙的出現早於頜骨。早期的牙形石無牙釉質結構,晚期才出現與牙相似的牙釉質結構,可是那時已經接近三疊期末,我們哺乳動物的祖先——異齒獸早已橫行於盤古大陸了。英國的布里斯託大學的飛利浦·多諾休(Philip·Donoghue)教授通過X線層析顯微技術對各地層的牙形石進行研究後也指出這一不足,所以這一假說現階段支持者較少。

概括的一下牙形石起源學說:牙齒起源於消化道,由內向外逐步向生物口腔演化,早於頜骨出現,並獨立演化在口腔與頜骨相連。這一論調的優勢在於合理的解釋了牙齒在口腔內如何從廣泛分布到集中分布到了上下頜骨上,還有為何動物的牙齒替換順序一般都是繼承牙由舌側或齶側替換被繼承牙。

盾鱗遷移起源假說

現在主流觀點認為牙齒起源於同為外胚層發育而來的古魚類的鱗。盾皮魚是最為原始的有頜魚類,它們擁有與甲胄魚相似的體外包裹著骨質甲片,但他們比甲胄魚高級的多(甲胄魚充其量僅僅比文昌魚高級比盲鰻低級些)。這些骨質甲片也就成為了後來牙齒的前身。如鄧氏魚那可怖巨嘴上的牙齒。盾皮魚被認為是軟骨魚和硬骨魚共同的祖先是完全不同於現生魚類的古生魚類,它們身上的硬質骨板並不同於鯽魚、鯉魚魚鱗等常見的魚鱗,更接近於鯊魚、鰩魚的盾鱗。

而這些位於上下頜外側的硬質骨板就是牙齒的起源。

鱗遷移起源學說主要內容是:牙齒起源於盾皮魚的盾鱗,與頜骨同時出現,由外而內的逐步進入生物口內並與頜骨結合。這一學說得到了對現生魚類蝟白鰩和梅花鯊的膚齒和盾鱗研究的支持

牙齒的數目和形態

從現階段看盾鱗遷移起源假說更加有說服力,它也更好的解釋了為何牙齒的進化趨勢是由多到少——畢竟鱗嘛~實在太多了。

特例

憋了半天接下來才是本杠精進來回答問題的真正的目的,有真正意義牙齒的動物也並不都是一顆一顆的。做著名的就是大象——口內永遠僅有四顆高冠牙!大象替牙更像是把臼齒給分解開來替換,臼齒替換並非是整顆替換,而是一個牙板一個牙板替換。繼承臼齒從被繼承臼齒後方向前推動並逐步被替換。如下圖

也就是說大象嘴裡沒半邊只有上下兩顆大牙!(不算兩顆長長的上門牙)

(本文作者:編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病毒為什麼沒有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消失?
《七龍珠》,為什麼孫悟空與拉蒂茲是兄弟天賦差異卻那麼大?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