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接上期)
籠裙:桶形的裙子,用輕薄紗羅為材料製作而成,呈桶狀,穿時從頭套入。最初常見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隋唐時期傳入中原。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花間裙:
在裙身上縫有細條,並以其為界線,在每條界線上嵌有花朵,因此而得名。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百褶裙又稱作「百襇裙」「百疊裙」「百摺裙」,指有褶襇的女裙。褶襇布滿周身,少則數十,多則逾百,常以數幅布帛為料製作。每道褶襇寬窄相等,並於裙腰處固定。此裙始於六朝,隋唐多用於舞伎樂女,宋代時廣為流行。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圍裙:勞作之服,大幅的方巾,通常圍在腰部,下長過膝。婦女採桑或進行勞動時穿用。也有在巾上縫有繩帶,並在頸部系扎。商周時期已有這種形制,秦漢沿襲此制,只是稱謂有所不同,明清時期多稱「圍裙」,男子從事勞作時也有穿用。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山西省太原晉祠聖母殿中宋代侍女彩繪泥塑像。侍女身穿襦裙,腰系玉環綬,是宋代女子的典型裝扮。遼金元時期,漢族女性的裙裝基本上沿襲宋代的裙式,少數民族的裙裝則保留了民族特點。如遼金時期的契丹、女真族穿檐裙,顏色多為黑紫色,上面綉全枝花,通常把裙穿在團衫內。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明代的裙式仍然具有唐宋時期裙裝的特色。明初,女性以顏色素雅的裙子為尚,紋飾不明顯。明末,裙上的紋樣日益講究,褶襇越來越密,出現了月華裙、鳳尾裙等新穎別緻的裙式。鳳尾裙是一種由布條組成的女裙。將各色綢緞裁剪成寬窄條狀,其中兩條寬,餘下的均為窄條,每條綉上花紋,兩邊鑲滾金線,或者是縫綴花邊。後部用彩條固定,上部與裙腰相連。因造型似鳳尾而得名。穿著此裙時需要搭配襯裙,多為富家女子穿用。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朝裙: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及內外命婦朝賀、祭祀時所穿的裙子,通常穿在外褂之內。製作時將裙子分為兩截,上面用紅或綠色,下面用石青色,並在裙身處打有細褶。朝裙分冬、夏兩種,冬朝裙以緞製成,裙邊用獸皮;夏朝裙以紗製成,裙邊用織錦。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馬面裙:清代最為常見且流行。裙子兩側是褶襇,中間有一段光面,俗稱馬面。常見的款式是在馬面上綴以刺繡裝飾,位置在馬面中央或下端,四周並有鑲邊。

古裝劇里那些拖地長裙,在古代真的有人穿嗎?(下)

紅喜裙:清代、民國吋期カ民向普遍使用的女性婚禮服。式祥有單片長裙及襴乾式長裙兩種,裙上繡花,常與大紅色或石青色地的繡花女褂配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因斯坦講堂 的精彩文章:

木塞VS螺旋蓋,後者封裝的葡萄酒是「便宜貨」?
蘇軾將茶比佳人、黃庭堅品茗戒酒,古代文人與茶的趣聞你聽過嗎?

TAG:愛因斯坦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