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果宇航員在月球上失聯,他還能被救回嗎?

如果宇航員在月球上失聯,他還能被救回嗎?

引言:現在是21世紀,人類已邁入科技時代,已具備翱翔藍天、下潛深海甚至是探測地外星球等能力。未來,若在探索月球的過程中,宇航員不幸遇上險情,他活著回到地球的可能性大嗎?讓我們一起來分析與思考吧!

古時,夜幕降臨,人們都喜歡坐在家門前,遙望空中一輪明月,寄託無限思念無數情感。如今,社會越來越進步,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通常要加班至晚上八九點甚至十點、十一點,我們似再無空餘時間去觀望空中皎月。

雖然就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對月球的關注度是逐漸下降的,但專註於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從放棄對月球的研究,他們對月球的熱情也從未減退。據資料記載,人類的探月工程起於1969年。1969年,航天實力頗為雄厚的美國將阿波羅11號送上了月球,同時,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也將足印留在了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此舉在世人看來具里程碑式意義,他邁出了人類探月第一步。

時至今日,在科技的幫助下,多個航天實力較強的國家都將本國探月航天器送上了月球,例如中國便在今年發射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它們還將地球生命帶上了月球,以方便科研人員進一步確定月球的宜居性。

雖然在科技迅速發展的21世紀,發射探月設備或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已不再是難事,但若要實行探月計劃尤其是有宇航員參與的探月計劃仍是困難重重。畢竟太空環境兇險,在開展科考任務的過程中,宇航員或需面臨多種風險或意外。若執行探月任務途中,宇航員不幸遭遇意外險情且已與地面監控中心失去聯繫,他還有生還可能嗎?

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心中或已有答案,那便是宇航員很可能命喪月球。雖然宇航員是一類各方面素質都很優越的傑出人士,在進入太空前他們也會穿配好各種防護設備,但在陌生且兇險的月球上,一旦遇上不良狀況,宇航員們依舊很難生存。

為什麼若在月球遭遇險情,宇航員難以存活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首先,人類其實並不了解月球,月球是一顆自轉與公轉同步的天體,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它的其中一面。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若在引力、氣流等因素的影響下,宇航員被推到人類從未認識的月球背面,宇航員的處境將變得十分危險。

而若宇航員較幸運地留在了人類較熟悉的一面,他仍需獨立面對晝夜溫差大、外部嚴重缺氧等情況。先說晝夜溫差大,月球沒有大氣層,它是一顆裸露星球,白天,在陽光的照耀下,月球表面溫度或逼近100攝氏度,夜晚,太陽落下,月球表面溫度會驟減至零下60攝氏度甚至更低。雖有宇航服發揮防護作用,但其效果終是微乎其微。此外,月球的缺氧環境也十分考驗宇航員,宇航服內配備的氧氣瓶都有使用時效,一旦超過使用時效而宇航員還未能返回登月艙,他便面臨著窒息死亡的風險。

其次,失聯宇航員還需應對宇航輻射問題。雖著有宇航服,但宇航服並不能百分之一百抵抗宇宙輻射,仍有少量輻射會穿過防護服空隙直入人體。如此,宇航員的身體需承受巨大考驗。

最後,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其實我們很難派救援設備前往月球實行救援工作。就目前的製造水平來看,人類所研製的探測設備,從地球前往月球至少需花1周時間,待救援設備抵達月球,宇航員估計早已喪命。

綜上所述,若宇航員在探月過程中遭遇險情,基本只能自救,而自救難度極高,成功率較低。因此,如果宇航員在月球上遇上險情且與地面監控中心失去聯繫,基本無生還可能。說到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否覺得宇航員很辛苦也很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洞使者 的精彩文章:

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會回應來自15億光年外的神秘無線信號嗎?
黎曼幾何證明了高維空間的存在,高維空間是否會存在另一種生命?

TAG:黑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