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專家賦能「長護險」:未來讓更多失能者受益

專家賦能「長護險」:未來讓更多失能者受益

「目前,我國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是1.5億,占老年人總數的65%;失能老人、半失能老年人近4千萬,完全失能老人近1千萬左右。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成為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

6月27日,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三周年: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稱長護險)制度,是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的重要保障,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容。

此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主辦,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民政部、銀保監會、國家醫保局以及山東青島、四川成都、江蘇蘇州、江西上饒等15個國家長護險制度試點地區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論壇,對這一民生熱點制度展開深度研討,以下為一些精彩聲音與觀點。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

探索建立中國特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王培安首先肯定了長護險試點取得的積極進展。他介紹,2016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長護險試點工作,3年來試點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截至2018年6月底,試點覆蓋了5700萬人,18.45萬人享受了待遇。籌資來源有國家、個人、單位、資金、財政、醫保,部分地方還有一些社會捐助和福彩基金作為補充,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很高,除了15個試點城市以外,自願試點的城市已經有50個,並且還有擴大趨勢。

他指出,從當前到2035年,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急速發展期,是社會撫養比還相對較低、老年人口結構相對年輕的時期,也是完善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立長護險制度、做好各項政策制度設計、加快建設和完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王培安建議認真總結各地長護險試點經驗,深化研究幾個問題:

第一,低門檻、廣覆蓋繼續保持的問題。

第二,科學制訂標準,加強目標人群的測算。

第三,探索差異化的城市不同標準。

第四,堅持「重養輕醫」的原則。

第五,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專業體系。

第六,創新長期護理的服務模式。

第七,優先將計劃特殊失獨家庭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的重點關注。

第八,樹立健康老齡化的理念。

第九,加強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管理和統籌推進。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

建立長護險有助擴大勞動供給

鄭秉文從全球視野出發,分析了我國建立長護險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建立長護險可以擴大勞動供給,釋放家庭勞動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果要是把失能者的照顧社會化了,變成一個產業,這個可以提高勞動供給,有助於經濟結構隨著老齡化的變化而調整。此外,長護險建立還有利於社會穩定。

鄭秉文指出,在長護險方面,應儘快制訂兩個統一的基礎工作,一個是統一的ADL量表,二是儘快制訂統一的權威的失能率數據。還應堅持兩個基本原則:

一個是籌資標準,籌資標準應建立不高於可支配收入的0.4%。

二是籌資的原則,就是財政一定要支持,個人一定要繳費,形成一個資產池,進而才能形成一個社會保險制度這樣的基本原則。

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健康險處副處長劉長利

長護險各具特點,亟待推進國家標準體系

劉長利指出,截至2018年11月,全國範圍開展試點工作的15個城市中,有13個城市有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據不完全統計,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長期護理保險項目35個,覆蓋的人數4647萬。

劉長利總結了各試點地區開展長護險的差異性,包括參保範圍不同、投資基金的多樣性、合作方式多樣、護理狀態評定標準待予支付方式不同、保障範圍和保障程度的差異化,以及存在護理服務產業建設滯後的問題。

他建議:

第一,需要從各地多樣化試點細則中提煉出來全國一致性,在頂層設計中,作為制度核心的長期護理標準體系,亟待推進統一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

第二,建立多渠道、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建議以單位及個人繳費、財政補貼、社會捐助為三大籌資來源,建立多渠道的籌資方式,增加慈善捐助、個人賬戶劃撥、福利彩票的來源,減輕財政負擔。

第三,明確政府主導,商業承辦的原則和機制,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專業化市場化的優勢。

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劉洪波

發揮泰康專業特長,做好長護險踐行者

劉洪波介紹,近年來,泰康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參與醫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貢獻了力量。自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以來,泰康已先後經辦了湖北荊門、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浙江寧波、江西上饒等8個國家級試點城市和石景山、嘉興、溫州、烏魯木齊、賀州等10餘個地市級試點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工作,服務人口超過1000萬,累計支付護理待遇4000多萬元,享受待遇2.5萬人次。其中有以下一些實踐經驗分享:

一是泰康支持各地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調研和籌資測算,與中國保險協會合作,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兩個標準的建設,一個是信息系統標準,一個是社會化經辦服務流程。

二是泰康提供長期護理保險精細化的經辦服務,目前累計服務20個城市。

三是泰康積極發揮在科技方面的專業特長,為試點城市提供長期護理保險信息化服務。包括兩個中心、4套APP,目前信息化系統累計為15個城市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也成為做好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的重要力量。

四是結合泰康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專業經驗,履行社會責任。泰康成立了溢彩公益基金,通過信息化系統、職業化培訓和標準化建設,參與和服務各個地方長期護理和養老產業建設。

隨後,青島、南通、成都、上饒等長期護理保險國家試點城市分別就各地實踐經驗進行交流和分享。在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各地試點工作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未來舉措進行了分析和展望。與會嘉賓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開展三年來,有效提升了廣大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並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化經辦、市場化服務供給」的基本格局,有必要加快總結試點經驗,落實兩會總理工作報告要求,高質量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中老年踩准4個養生時刻!很多人白白浪費了
一個葫蘆「滿腹」營養!農曆五月消食祛濕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