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周密:與產業密切結合是醫療投資的首要邏輯

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周密:與產業密切結合是醫療投資的首要邏輯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6月29日報道

6月28日,「FUS獵雲網2019年度醫療健康產業峰會」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雲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一堂。本次峰會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財經、企業管家、創頭條協辦。

峰會上,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周密受邀以《國際、精準、早期-普華資本關於醫療投資的思考》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周密強調,普華資本整體邏輯是,不忘初心,助力真實健康需求;緊盯精準醫療領域。此外,不管是投資早期項目還是精準醫療,最終都需要與產業相結合。據他介紹,投資海內外項目的同時,普華資本的投資渠道除了上市公司外還包括併購。「併購可以和成熟的產業公司相結合,它們也需要有創新、原創非常強的新產品或者新技術,從而滿足臨床需求,進一步激發市場潛力。」

周密圍繞國際、精準、早期三個關鍵詞進行了相關分享。據介紹,普華資本已在在精準醫療各大版塊的細分領域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布局。此外,在早期項目投資方面,普華投資的特點是圍繞著某一專題進行賽道上的廣泛投資,並且都是在從早期開始就不斷布局,使他們之間形成協同效應。從長遠來說,彼此之間能夠互相扶持,此外在退出上,也可能會有一些幫助。在國際化方面,為了讓國內很多產業的夥伴獲得國際上最前沿技術的支持,普華資本的海外投資肩負這一使命,扮演技術的橋樑,成為轉化的紐帶。此外,國內技術及產品的落地轉化也是普華資本海外投資重要的職能,不光是財務上的回報,還包括產業上的轉移以及幫助嫁接國內的資源。

近兩年,政策層面的變革也確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創投行業來說,周密認為,其實是產生了一個正向的刺激:全球性的原創而不只是把產品及技術創新局限在國內,同時,真實的臨床需求變得極為重要,「投資不能只從技術角度出發,需要從是否滿足了未被滿足的緊急重大的臨床需要出發。」此外,需要有一定的投資技術,對項目進行合理的估值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整個投資行業在每個賽道裡面最活躍的是創新葯。目前,在全行業範圍內,大家都在學習這一投資機會。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個,世界藥物的創新正在逐步從以美國獨大,轉變成以中美為核心,相關專業人才在中國保持著蓬勃發展的態勢;在解決臨床治療剛需的過程中,以腫瘤複發的治療為例,藥物耐葯情況的出現也在促使行業不斷向前發展;臨床醫療一定是和它的檢驗相關聯的,所以帶動著體外診斷行業的需求也在持續不斷增加。

2019年,獵雲網以發現產業獨角獸為初衷,全面開啟「FUS(Future unicorn Summit)未來獨角獸峰會」品牌。本次大會以尋找產業獨角獸為初衷,圍繞「科技攜手資本賦能大健康產業 」的主題,對新時代下的醫療健康進行解析,分享投資人視角下的產業新機會,共同探秘醫療健康領域未來獨角獸的機遇與挑戰。

以下為周密演講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周密:非常感謝FUS獵雲網的邀請,很有幸又來到北京跟行業人士做一個分享,因為FUS獵雲網是我的一個好朋友投資的,當時我們是看著它成長起來,並且有幸在普華資本多年的健康醫療投資過程中一直與他們保持著非常好的互動。

今天這個話題跟大會是屬於一個子課題,講投資,投資跟創業,跟創新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我們投資的內容有時候和醫療服務、全民健康稍微有一些距離,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可能有一些比較枯燥的內容在裡面。

我們講一下我們對醫療的思考,什麼叫國際,精準,早期。

先來看一下普華資本大概的情況,2004年成立,在科技文化方面處於全國創投機構中比較前列的位置,我們是從2016年開始專業化的深耕醫療領域。到目前為止,有人民幣加上美元兩塊投資,投資的項目非常多,以早期項目為主,總金額在十幾億的樣子。另外,我們這個機構,特別是在醫療板塊近年來也獲得了行業的很多認可,包括像清科、投中綜合性的平台,還有動脈等。

從整個布局來看,從2004年成立,普華資本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平台,就開始進行醫療產業的相關投資,到2016年開始有了專業化的醫療基金,各波浪潮尤其是早期的投資我們都經歷過了。除了精準醫療之外我們還有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在醫療服務裡面也有一大塊像互聯網醫療和醫療信息化等。

在前面一個圓桌環節,聽到很多從事多年的老朋友在數字醫療、模式創新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貢獻,普華資本也非常有幸目睹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整個大的醫療健康產業,其實除了服務、模式以外,很多我們歸結為技術的源頭還是要依賴於葯、器械、設備,這其實又有國內國外之分。

剛才講到國際,那麼,在國內投資之外,為什麼還要走向國際?隨著近兩年我們國家在政策上的變化,資本市場也傳來很多利好的消息,像去年科創板的設定,大家也都知道了,像香港允許尚未創收的生物技術公司在港上市的設定,就是在大力鼓勵原創、創新。為了更好地實現原創,同時也是為了讓國內很多產業的夥伴獲得國際上最前沿技術的支持,於是,我們普華資本海外投資就是在肩負著這樣的使命,扮演技術橋樑,成為轉化的紐帶。

從2017年開始,我們在英國踏出了第一步,此後,我們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還包括美國耶魯大學等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接觸,獲得非常好的案源。上面羅列的已經在英美做的項目,有一些項目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像耶魯大學的Yiviva,其發明人是耶魯大學與陳列平教授齊名的鄭永齊教授。到了60多歲以後,他就開始致力於植物葯和中成藥的現代化研究,目前在做腫瘤方面新葯的研發,也得到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專題報道。在國內,中藥管理局也是非常重視他的發明的,將來,這個腫瘤葯一旦獲批,就有可能像青蒿素一樣,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英國牛津的Osler 一滴血快速檢測和美國的Theranos(科技創業醜聞)不是一回事,前者源於牛津大學化學系,是依賴非常堅實科學IP基礎發展起來的,項目的領投方是牛津大學的基金,普華資本也參與集中。我們把英國的技術和中國企業,比如中國移植領域最好的渠道公司、產業公司,通過政府、開發園區幫助他落地進行轉化。這也是我們海外投資很重要的職能,不光是財務上的回報,還有產業上的轉移以及幫助嫁接國內的資源。

剛剛講到的是國際,那麼,普華資本在精準方面是怎麼布局的呢?大家都知道精準醫療,可精準醫療是什麼?精準醫療領域專家,普華資本特聘顧問詹啟敏院士有這樣一段闡述:精準醫療主要是通過很多方面的研究,最終實現精準的治療,從而降低費用、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我們在大的板塊上已經有了布局,包括基因,細胞這些生命科學領域,大數據、AI這一塊也非常熱,像分子的診斷很多都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技術,還有像精神診斷就更多了,同樣針對腫瘤在某個領域進行診斷,會從不同的層面上進行創業。這也是普華投資的一個特點,圍繞著一個專題我們進行賽道上的投資,並且都是在早期就開始布局,使他們之間形成協同效應。可能從長遠來說,能夠互相扶持,還有可能在退出上,也都會有一些幫助。

2018年至2019年,對醫療大健康來說是政策進行變革的年代,影響的範圍也比較大。對於我們的投資方來說,具體產生的影響,其實可以從不同的鏈條上進行解讀。這裡面提到了像供給端,使用端,支付端,流通端,比較典型的像葯審的改革,4 7,兩票制這些,還有醫保控費。總的來說,對於傳統醫藥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包括對二級市場的影響,但是對於創投行業來說,其實是一個正向的刺激。

普華資本也從三個維度,給自己列一個正負面影響的清單。正面清單方面,首先是全球原創。在今天這樣的時代,風險投資追逐在中國醫療健康不能只追求替代,一定是Global Innovation, Global Market,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從整個大的市場來說,一個最先進的葯或者說診斷的技術,如果不能在美國獲得批准,不能獲得保險公司的支持或者是獲得臨床的LDP實驗室應用。那麼,它的市場優勢將會大大縮水。

第二個,要有真實的臨床需求。這方面所強調的是,投資不能只從技術角度出發,需要從是否滿足了未被滿足的緊急重大的臨床需要出發。

第三個,對投資有技術性的要求,比如說估值是否足夠合理。今年以來,在整個二級市場的傳導下,大家創業不容易,融資也不容易,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估值很難往下壓。

負面清單則是相反的,如果是國內的創新,市場局限在國內,更多的是一種技術創新,而沒有和臨床相結合,沒有和政策環境相結合,這些現象在我們看來是不太受歡迎的。

另外還有一些統計數據顯示了,整個投資行業在每個賽道裡面的活躍程度,而且羅列的是若干年以來的數據,從2014年至2018年,在這個柱狀圖裡大家可以看到幾個高峰,最高峰顯示是創新葯。創新葯這個細分賽道里,2018年比2017年增長的幅度特別大。我們了解到,目前在全行業範圍內,大家都在學習這樣的創新葯投資機會。

主要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個,世界藥物的創新正在逐步從以美國獨大,轉變成以中美為核心。這是因為從海外回來的很多專業人士包括科研方面,醫藥產業包括法規、商業的這些人才,已經在中國保持著蓬勃的發展態勢。

第二個,解決臨床剛需,現在我們真正最缺的是什麼,最缺的還是一些重大疾病包括腫瘤複發的治療。目前,腫瘤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長,現在不是活三年,而是可以存活五年、十年、二十年……治療藥物用到幾年之後還會有耐葯的情況出現,這就促使了行業的不斷向前發展。

第三個是IVD(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也就是體外診斷。體外診斷相當於消費型的行業,這個行業的需求也在持續不斷增加。臨床醫療一定是和它的檢驗相關聯的,這個行業增長還是挺快的。與之相對應的,我們在投資時所聚焦的方向也會向檢驗、體外診斷看齊。

最後一塊我要介紹一下,普華資本整體邏輯的打法:第一個,不忘初心,助力真實健康需求。第二,在精準醫療領域,首先是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和應用,已經不再是蛋白質或者是核酸。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下,我們的影像、病例在以圖形為基礎的關鍵指標,經過數據提煉以後,也可以成為分子標誌物,並且在FDA獲得相應的批准作為診斷標準。這是國際發展最新的前沿,對我們中國的引導作用也是非常巨大,催生了分子影像學和分子病理學,推動了臨床精準治療,靶向、細胞、基因檢測等。

第三個,我們投資早期項目也好,投資精準醫療也好,最終來說,還是要和我們的產業相結合。投海外、國內,除了上市公司以外我們的投資渠道還包括併購。併購可以和成熟的產業公司結合,他們需要有創新、原創非常強的新產品或者新技術,從而滿足臨床需求,進一步激發市場潛力。

時間有限,我大概把我們的布局概括到此,希望對我們在座的從業者有所啟發,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阿里影業發布2019財年業績:年度營收30.34億元
甘劍平確認將離開啟明創投,7月1日重新開始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