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被奉為聖物的舍利,對於佛弟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被奉為聖物的舍利,對於佛弟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舍利在佛教徒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凡遇到哪個寺院可供瞻仰佛舍利,信眾們都是奔走相告,就是在烈日或雨中等待幾個小時,能瞻仰舍利一分鐘也在所不惜。

舍利一般個人無福供奉,舍利子在民間個人供奉的倒是不乏其人。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北京辦公室,也供著一顆舍利子。

舍利,是梵語的音譯,有遺體、身骨、靈骨的意思,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而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是指佛陀、高僧圓寂後,遺留下的物質。比如,有北京八大處靈光寺的佛指舍利,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還有鳩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等等。

另外,一顆顆如同豆粒般大小的顆粒狀物,被叫做舍利子,但也是舍利的一種,因其數量較多,便於散落民間供普通信眾供養。在大藏經北京辦公室供奉的佛舍利子,即是一位師兄在家供奉多年,轉贈大藏經語音工程的。

其實,較為標準的舍利分類,有《浴佛功德經》中說的,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頌舍利兩種。前者是指佛陀圓寂火化後遺留下的物質。後者是指佛教經典。在《菩薩處胎經》中又將身骨舍利分為全身舍利,如六祖慧能的法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兩種。

進一步來說,碎身舍利又分為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認為: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為赤色。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變化不為一切物所壞故。

正像趙朴初老先生說的那樣,舍利就是人遺留下的骨灰,本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但即便是這樣,上至帝王,下至普通老百姓,卻幾乎不可能留下舍利。為何?

據《金光明經·捨身品》記載,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多功能所熏。六波羅蜜多,即是學佛人常說的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通過這六度的「熏染」,可令人得戒定慧。

對於舍利,世間人存有很多誤解,有的說這是佛教的一大謊言,還有的說靠練精氣神也能得此物,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佛教靠修心來修行,此處的心即人的神識,要把自己的神識和佛法相容,和佛菩薩相容。因此,只是簡單去修精氣神,也只是修了身體,心依然散亂,依舊沒什麼意義。因此,即便是修行者,如果戒定慧的程度不夠,也不能得舍利或舍利子。

舍利雖小,功德無量。《大智度論》載︰「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又說:「供養舍利人常受天福,不墮三途,生天得果如無上尊。」

《浴佛功德經》中還說,如果有眾生能夠好好供養舍利,能得包括速得成就在內的十五種自莊嚴乃至殊勝的功德。

供養舍利有著這麼多功德,難怪世人都將其視作聖物。但是,筆者認為,從佛陀開始到歷代高僧,口說宣揚空性,但卻去世後依舊留下舍利,絕不是只為了讓後輩信眾去執著於供養舍利而得功德,而是通過自己的舍利,警示後人,不忘修習戒定慧。

所以,聖物舍利,對於佛弟子而言,意味著要真修實幹!做到了這點,自然就會得佛經中所說的供養舍利的種種利益。如果甚至連一部佛經都沒念過,相信供奉再多的舍利,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小小」舍利,絕非世俗標準可以衡量,至今尚無科學定律也不足為奇。它所蘊涵的是佛陀、高僧大德對於後輩佛弟子的諄諄教言和殷切的希望,是一種慈悲的囑託。(文章選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蟬友圈佛旅網 的精彩文章:

五台山有平行空間,肉身可入,內有金剛般若寺!
西藏 眾神的家園

TAG:蟬友圈佛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