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時的飛機很「霸氣」!場地要求低,天上迷路降落打聽後接著飛

一戰時的飛機很「霸氣」!場地要求低,天上迷路降落打聽後接著飛

都說戰爭是武器更新換代的催化劑,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不說別的,就拿飛機來說,從一戰時飛機出現在戰場上的天空中開始,到二戰已經是改頭換面,飛機先進程度提高不少,飛機參與戰爭也變成了海陸大規模空戰!來到現代那就更不用說,飛機空襲已經成為了今天作戰方式的主流。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時的飛機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飛行物,戰爭初期,甚至並沒有直接參戰,而是作為偵察作用翱翔天空,敵我雙方飛行員見面竟然還會熱情的打招呼,那時的飛行員們不認為天上的同行是敵人!

但這些空軍鼻祖剛剛登上戰爭舞台的時間,不僅僅是空軍戰術航空知識是完全空白,軍隊對於空戰的認識也非常不足,認為飛機是作用很小的武器。飛行員接收一些作戰要求就飛往天空自己單獨完成任務,根本沒有系統的空軍戰術應用。

直到戰爭中後期,飛機被發現在戰場上有著巨大的用途,甚至能左右戰爭的結局。飛機的作用開始從單純的偵查發展成後來的致命轟炸和空中對射。到了1918年,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投入使用,它們裝備了多架機槍和大量的爆炸物,它們開始被大量投入前線,以佔得先機。

但那時的飛機執行上空偵查和戰鬥任務時,與地面聯絡的方法幾乎是沒有的,就算是有一些旗語信號燈也是某些人的臨時急智不能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手段,沒有在記錄中發現這樣例子。

所以在這種信息匱乏的情況下,飛行員們在空中迷路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但值得慶幸的是,一戰時的飛機因為簡單,不像現在的飛機這樣結構複雜,機體龐大。所以當時的飛機降落對機場的要求也並不高,只要是一大片平滑的草地就完全可以降落。

而且飛機的滑行距離也不長,當時也沒有什麼防空火力,飛行員在空中迷路了,一般目測地面有一塊平地,就可以輕鬆的降落下去,問個路,然後接著飛,感覺還真像開車問路一樣簡單。這也許是一戰時的飛機和現代飛機相比,唯一的優勢了。

雖然飛機並沒有在一戰的戰局中發揮什麼決定性作用,但是畢竟大量的飛機被製造出來,而且逐漸有了穩定可靠的飛行。一戰結束後那段時間,這些飛機沒有了戰場上的用武之地,自然就轉向了民用的用途。

上世紀30年代,才開始出現了人工道面跑道,這是因為飛機的重量增加了,但幾乎所有機場都保留有草坪著陸區,因為在低能見度的條件下,在寬廣的草坪上著陸要比對準一條窄跑道著陸容易些。

那個年代飛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備有應急著陸場地。這些場地是沿航線設置的,而且是在飛機遇到發動機發生故障,能見度不好,或由於強逆風而燃料不夠等情況時經常使用的。據說,當時一架從倫敦至巴黎的飛機就曾經中途著陸14次。

導航和通訊設施一直是那時飛機的通病,即使到了二戰初期,就算地面部隊間的無線電聯絡都不能保證暢通,更何況空軍,因此只有少數的大型飛機如偵察機轟炸機才有無線電聯絡。當然了,二戰中無線電發展迅速,在航空母艦上除了燈光和旗語,飛機起飛降落大都有無線電等一些電子儀器來保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楓影雜談 的精彩文章:

僅靠兩挺機槍就佔領一國首都,20萬軍民無人反抗十一名德軍!
宋軍真的不弱!重步人甲「天下第一」,抵抗「蒙古騎兵」40餘年!

TAG:江南楓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