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董卓帶三千亡命徒挾持漢天子?涼州兵太強悍 嚇得袁紹不敢交戰

董卓帶三千亡命徒挾持漢天子?涼州兵太強悍 嚇得袁紹不敢交戰

坊間有說法認為,「漢賊」董卓放棄京都洛陽西遷長安,是因為他畏懼袁紹率領的關東聯軍。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顯然沒那麼簡單。雖然董卓這傢伙乾的壞事不少,但這與其治軍才能和所率涼州兵戰鬥力的高低可沒啥直接關係。

長期的漢羌戰爭以及漢羌雜居、相互通婚,使得涼州民風剽悍,勇猛尚武。自古涼州精騎(漢軍+胡兵)便聞名四海,史載直到西晉後期(距董卓之亂已過去100多年)的永嘉年間還流傳著「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童謠,以此形容當地多出良馬鐵騎、精兵強將。而早在漢安帝在位期間,涼州兵的強悍戰力就已聞名天下,甚至到了讓當時東漢中央政權深感憂慮、恐懼的地步。

據《後漢書》記載,漢安帝永和4年(公元110年)正趕上羌胡作亂(綿亘長達11年),當時執掌軍權的東漢大將軍鄧騭想放棄關西(以函谷關為界區分關東、關西)的並、涼二州,但遭到另一位大臣虞詡的堅決反對。

在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時,虞詡明確指出:涼州多英雄豪傑,如果漢廷放棄當地,這些人就可能與羌胡聯合起來「席捲而東」,到那時就算有能力舉千鈞、生拔牛角的勇士幫忙,有姜太公那樣的傑出統帥指揮,恐怕東漢中央軍也會抵擋不住。

虞詡的高瞻遠矚在70多年後果然應驗——史載,公元184年,涼州官吏邊章、韓遂與羌胡叛軍聯手作亂,轉過年來韓遂率領數萬鐵騎大舉東進,「入寇三輔」(西京長安所在的軍政重地),兵鋒直指漢皇室陵寢,一時間「天下騷動」。

正因為出於對涼州地方武裝集團的極度不信任和懼怕,在漢桓帝以前,東漢朝廷寧可不斷從關東各州郡徵調兵力,用於戍守關隴重地和派往西北與羌人作戰,也輕易不願調動涼州兵。

然而,歷史演變卻不以東漢朝廷的意志為轉移。等到桓靈二帝在位期間,由於關東士卒戰力不強,東漢中央政府只好起用涼州兵作為與羌胡抗衡的主力。

公元185年,東漢朝廷為消滅隴西叛軍,集結10餘萬大軍由關東將領指揮分兵6路發起進攻,結果有5路被叛軍擊敗,只剩董卓一路「全眾而還」。

又過了3年,即公元188年,涼州叛軍再次兵髮長安,吃過大虧的東漢朝廷只好徹底放棄幻想,轉而重用董卓、皇甫嵩等涼州宿將,這才挽回敗局。但是,涼州大部地區依然落入叛軍之手,關西各路官軍也實質上蛻變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和軍閥。

雖然這之後,東漢中央政府仍堅持打壓涼州地方武裝集團的政策,但因黃巾之亂重創,執行起來已力不從心,特別是董卓竟然敢於直接拒絕漢靈帝詔命,擁兵自保,甚至親率5000騎兵東渡黃河駐屯在河東郡「以觀時變」。結果,還真就讓他等到了趁亂入京掌握中樞大權的良機。

需要說明的是,佔據京城的董卓通過收買呂布、收編何進(中央禁軍)與丁原(并州軍)部屬(包括猛將張遼),又控制了皇城武庫(儲藏著數以十萬計的精良盔甲兵器、弓矢刀矛),麾下已有數萬兵卒,其中能夠以一頂十、以一頂百的精銳鐵騎和重甲步兵就不下1萬人。此外在關中地區,董卓還有至少2萬人馬留守。

史載,董卓所部「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官兵個個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亡命徒,而關東各路軍閥多為「忘戰之民」,就連身為關東聯軍「盟主」的袁紹都自嘲軍事上是個「門外漢」,坦言自己對於祭祀禮樂、宴會賓朋這類「文戲」,可比統率千軍萬馬打仗拿手多了(史料原文是「頗聞俎豆,不習干戈」)。

主帥畏敵如虎,部下又怎肯齊心賣命?整個討伐董卓之戰期間,除了曹操、孫堅敢於主動出擊外,包括袁紹在內的各路軍閥都因畏懼涼州兵而當起了「縮頭烏龜」,上演了一出東漢版「靜坐戰爭」。

正因為心裡有底,面對多達數十萬之眾、看似聲勢浩蕩的關東聯軍,董卓不但不害怕,反而對戰勝敵人很有信心,他曾放言「關東諸將數敗矣,無能為也」,並警告關東豪強要是誰敢輕舉妄動,他就會派出麾下「強兵」將之消滅,甚至揚言要一直打到海邊。

那麼,董卓既然不擔心作戰失利,又為何要西遷長安呢?說到底,董卓主要是擔心「老窩被端」。前文提及,董卓之所以僅率5000騎兵東進(帶入京城洛陽的更少,只有3000人),而將2萬主力都留在關中,就是怕與自己矛盾尖銳的皇甫嵩、蓋勛所部涼州官兵及叛軍趁虛而入,端掉他的大本營,切斷其西歸道路。

從當時情勢來看,關西諸部對董卓的威脅,可比關東聯軍大多了。皇甫嵩、蓋勛等涼州名將素與董卓不和,雙方矛盾已到了「不俱存」(你死我活)的地步。前者不僅大罵董卓是「小丑」,甚至一度準備出兵東進,與關東聯軍兩面夾擊董卓。

而盤踞涼州的邊章、韓遂等叛軍頭領,卻在董卓進京前就派人送來密信,希望董卓能想辦法「令朝廷必徙都」(讓董卓迫使漢廷遷都長安)——因為長安靠近涼州,叛軍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打算和董卓聯手控制東漢中央政權。

叛軍的建議可謂正中董卓下懷,無論是與留守關中的主力部隊會師,還是就近剪除皇甫嵩、蓋勛等政敵,亦或是招撫涼州叛軍,都要求董卓必須儘快遷都。

後來的事態發展果然印證了上述推斷——董卓西遷長安後,很快削去皇甫嵩、蓋勛的兵權,又邀請韓遂、馬騰(邊章已死)等叛軍「共謀山東」,由此完成了涼州官軍與叛軍的合流,鞏固了他在關西地區的統治。

董卓還徵用25萬民夫在長安以西修建郿塢,這座堅固的城堡高、厚均為7丈(與長安城一樣),裡面建有豪華宮殿,儲存有足夠吃20至30年的糧食和大量奇珍異寶。

董卓曾說:「如果我能成大事,就雄據天下。如果不能,退守郿塢我也可終老於此」。由此亦可看出,無論基於現實利益,還是出於個人「小算盤」,董卓都對「返回關西故地」這件事念念不忘。

至於關東聯軍,雖然沒有對董卓構成實質性威脅,但畢竟是他爭霸天下的障礙(尤其是還出現了像孫堅這樣的勁敵)。所以,董卓急於西遷長安,也是為了加速整合關西軍力以圖再次東進。

然而,隨著他被呂布刺殺,群龍無首的關西各路強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相互征伐、爭權奪勢,董卓生前策劃的全盤戰略化為泡影,但是他這招「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啟發」了不少關東諸侯的野心。

等到東漢小朝廷一路坎坷重回洛陽,繼而又被曹操迎往許都,開始了後者平定天下的新時代,而關西集團卻由於喪失了對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從此步入衰亡階段,最終在公元215年(以韓遂之死為標誌)被曹操基本消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叛軍反坦克大王喪命!曾重創老虎部隊 被敘特工安放炸彈幹掉
小國力挺巴沙爾?恨土耳其屠殺150萬同胞 老將血灑疆場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