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人樹的「孤」 與梅花樁的「傲」合二為一,如詩如畫!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盆梅》
梅花盆景
梅花自古被視為中國文人的精神象徵,其姿態、色彩和風韻俱佳,讓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心。
梅花也是中國盆景的傳統樹種,在古代的詩詞繪畫中都能找到以它為題材的作品。
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黃慎(1687-1768)、高鳳翰(1683-1748或1749)等人就喜歡以梅花盆景作畫。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墨梅圖》
本文,要分享的是由數年前培育的一件梅花盆景改作而成的文人樹作品。
原作的主幹線條富有曲直變化,但主幹下部較粗,整體過渡不太自然,同時枝條雜亂。
改作以前的梅樹
中國文人對梅的理解:
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以敬為美,正則無景;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按照這個標準,改作時經過反覆推敲,確定保留原有的主線,對其餘枝條大刀闊斧刪繁就簡。
梅花文人樹盆景
改作案例
壹
首先將主幹的下部劈開,去除約三分之一。
其目的是為了使其盆景的體量縮小,與上部過渡協調。
貳
接下來,是對主幹劈開處做適當的雕刻,使木質部紋理順暢,力求自然。
叄
剪去了一大半不需要的枝條。
心中默念「捨得」二字,因為開始修剪了。很多台友在製作盆景的時候,不捨得剪去生長成熟的枝條,所以此時要默念:有舍才有得。
留下的枝條則以剛勁為主,柔曲為輔,直線與曲線結合,陽剛與陰柔互襯。
肆
文人樹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淡雅,即素淡無華、清新脫俗,杜絕華麗、巧飾和濃烈。
在修剪完樹木重新上盆時,試配了幾種款式、色彩、質地都不同的盆,最終還是選定了款式極簡、色彩深沉、表面毛糙的粗砂淺口圓盆。
伍
改作完畢,放上背景乾淨的攝影台拍攝照片時,感覺還有多餘的枝條,於是又剪去了兩根。
正應了李方膺《梅花》題畫詩:「觸目橫斜干萬朵,賞心只有三兩枝。」
梅花盆景的與眾不同
梅花不同於松柏類樹種和大多數雜木樹種。
由於梅花的花芽多生在當年的新枝上,每年花後都須將開過花的老枝截短或剪除,以促生新枝,因此枝條的造型很容易發生變化。
但是在其大構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小枝條的變化反而可以增加再創作的空間,不斷享受其中的樂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梅花與文人樹的合二為一
文人樹追求的是:「一枝一葉見精神」。
梅花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在寒冬綻開,傲霜鬥雪,玉潔冰清,用創作文人樹十分理想。
一株很普通的梅花小樹,若以經濟價值而論,可以說無足輕重,但當它經過人的取捨,賦予人的個性、情感和精神追求時,則可以帶來無窮的樂趣。
台長很希望能夠聽到台友們的感受:本文分享案例中的梅花文人樹盆景是否應了題中那句:如詩如畫?
盆景藝術,就是需要見多識廣!
如果台友已經實踐盆景製作,不妨多多收藏一些盆景製作案例;如果台友希望嘗試盆景製作,也可以收藏本文作為技術參考。
咱們還會繼續分享更多盆景製作案例,精彩不容錯過噢!
種在陽台上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台友們若還有什麼疑問希望台長回答,下方留言區留言哦。非常希望得到台友們的問題反饋,台長會多多努力,一對一給你回復,一對一為你解憂。


※他挖回一株三角梅樁材,20天後就開始萌發新芽,這方法真棒!
※一次性解決你所有關於陽台盆栽澆水的問題!
TAG:種在陽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