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佛說:人不施恩,何來福報?人常行善,何來災殃?早課第79期

佛說:人不施恩,何來福報?人常行善,何來災殃?早課第79期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恩情不分大小,別人的每一份恩澤,我們都必須永遠牢記在心裡,當我們有能力回報的時候,就一定要全力相報。

人活一世,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知恩而感恩,方為成人。我們都要有感恩之心,那些對於我們有幫助的、給過我們溫暖的,都不要忘記,要懂得報答他們,時刻記得他們的好。【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很久以前,有一個農夫在荒地上開墾荒地。犁地時,農夫看見地上有一塊石頭,他想挪開這塊石頭。正打算找人來幫忙,卻見一個老翁忽然出現。老翁對他說,願意出萬兩黃金買這塊石頭。

農夫聽了很是驚訝,詢問老翁為什麼要花高價買下這塊石頭。

原來這老翁是位仙人,這塊荒地曾經是一座佛寺。當年,建造佛寺的時候,缺一塊地基石。於是老翁毫不猶豫地將這塊傳家寶捐了出去,用於建寺。

佛陀感恩老翁捐贈傳家寶的善舉,於是決定報答他。老翁去世後,往生天界,位列仙班。這農夫挖石頭的時候,正好被老翁用天人看見了。老翁於是下界來想要保住石頭。這塊石頭是他升仙的信物,更是給他帶來福氣的寶物。

當老翁捨出這塊石頭的時候,沒有想到日後會得到這麼大的福報,這就是施恩得福報。

積善便可得福報,福報大的人在現世中體現為有健康的體魄,平步青雲的事業,美滿的婚姻家庭,有兒孫承歡於膝下,事事得心應手,事事順遂,順緣多於逆緣等等。【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站在受施者的立場,我們要對曾經給予過我們幫助的人心懷感恩,當別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也要伸出援手,將善心傳遞下去。

從布施者的立場來看,我們需要記住這句話:施恩莫圖報。施恩不圖報,無求而自得。

在生活中,有很多慈善家做善事,連受恩對象是誰都不知道,他們做善事不圖回報,只求自己心安;也有一些人,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只要別人不感恩,心裡就記恨對方。

心裡有利可圖,這樣的施恩不是真正的施恩。

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土,梁武帝很快召見了他。梁武帝問:「我即位以來,建廟修廟,誦經供佛,供養僧人無數。請問我有什麼功德呢?」

達摩回答:「無功無德,就像影子,你說他有,他就沒有。」梁武帝聽了,很不開心,又問達摩:「怎麼才算有功德呢?」達摩回答:「要潔凈完滿的得道者才有,但是世間很少有這樣的人。」

梁武帝聽了,心中很是不愉快,就把達摩趕走了。

後來,梁武帝結識了志公大師,想起來曾經和達摩祖師的對話,說:「我虔誠供養三寶,建廟修寺,但是達摩卻說我沒有積累功德。這是為什麼呢?」

志公大師回答:「皇上,您本來是有功德的,但是老是掛在嘴上,要人稱讚,這就是刻意貪求功德,功過相抵,那也就沒有了。」

聽了志公大師的話,梁武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的趕走了一位得道高僧。

無私的奉獻是最稀有也是最珍貴的,一個懂得施恩惠給別人而又不求回報的人才是偉大的。如果一個人給予別人恩惠是為了回報,那這個人不是無私的人,他幫助別人的本意也變了質。

正所謂「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不經意間種下的善因,終有一天會結出善果。古人主張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裡做好事、積陰德,雖然沒有人知道,但卻是真實的在積累和增長。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你行善、積德,就算福還不到,禍卻已經遠去了。而福氣,早晚也會來的,來得越晚,福氣就越大。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佛說:心情好,一切都好了早課第76期
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看這4點曾國藩第12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