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孫蕡:嶺南詩派開派者

孫蕡:嶺南詩派開派者

孫蕡(1334—1389),字仲衍,號西庵,南海平步(今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人。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一稱「嶺南詩派昉於孫蕡」。孫氏原籍浙江錢塘縣高塘鄉,其始遷祖為宋時諫議大夫孫天球,謫居南雄郡,遂為粵人。

元至正十一年(1351),孫蕡來到廣州,遍交當地名流,結交了王佐、黃哲、李德、黃楚金等青年才子以及少數流寓廣州的外地文人,共結南園詩社,從此由鄉間先生成長為郡之名士。孫蕡憑藉豪放的性格和高超的詩才,成為詩社的召集人和組織者。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何真自惠州出兵奪取廣州,開署求士,孫蕡、王佐、趙介、李德、黃哲五人並受禮遇。何真對孫蕡十分倚重,讓他掌管書記,軍旅事多見諮詢。洪武元年(1368)四月,征南將軍廖永忠至嶺南,孫蕡敏銳意識到中國統一時機業已來臨,力勸何真歸順朱元璋,並為何真代擬《上廖平章書》,將何真割據嶺南解釋為徒保鄉邑、克盡臣職,曲誠委婉表達歸順之義,最後請求廖永忠以生靈為念。當時人們認為,廖永忠在廣州不殺一人,而南海安定,全賴孫蕡之力。

洪武元年,孫蕡接受廖永忠徵辟,出掌廣州郡教,這是孫蕡仕宦生涯的起點,也是孫蕡為地方文教事業作出貢獻的黃金時期。洪武元年,廣州五仙觀在火災中被毀,孫蕡耐心地向廖永忠說明五仙觀對於廣州的特殊意義,勸他修復五仙觀。五仙觀修復後,孫蕡作《重修五仙觀記》記其事。廣州城中的南海學宮和番禺學宮,在洪武三年得到修復,正是在孫蕡任下完成。廣府地區的青年才俊,不少得到他的教導。如嶺南著名詩人黎貞,就在此時入其門下。孫蕡的另一位知名學生是有「平步六逸」之稱的唐豫。為了適應教學需要,孫蕡還編著了一批教材性質的專書,如《理學訓蒙》《孝經集善》等。

洪武三年,孫蕡因才能與品行出眾而被地方推薦入京,賜進士出身,授工部織染局使,不久又外任虹縣主簿。洪武八年初,孫蕡自虹縣被召回,任翰林典籍,與宋濂等朝中大儒一起修《洪武正韻》。編纂《洪武正韻》是一項重大的學術文化工程,也有相當的政治意義,參與其中的都是來自翰林院的一時名士。明朝以前的兩百多年裡,國家一直沿用宋代的《禮部韻略》。而到明朝時,《禮部韻略》已經不符合當時的實際語音,為統一官方語音,實現文化一統,朱元璋親自提議編修《洪武正韻》。參與編纂《洪武正韻》對於來自嶺南的孫蕡來說,意味著其文化身份和學術地位得到了認可,滿足了孫蕡「奏賦金門」的願望。在京城的學術文化活動使孫蕡得以與當朝大臣尤其是當時一代文宗宋濂交往,其詩藝提高很快,詩名也逐漸高起來。

洪武九年,孫蕡奉命到四川監督祭祀,從南京出發,沿長江溯流而上,經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入四川,一路上得以飽覽長江沿岸的秀麗風光和風土人情,其往返行程雖只有三個多月,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詩。這次四川之行,公務輕鬆,詩人的心身得到了極大的放鬆,創作熱情空前高漲,創作風格也與在金陵時迥然不同。洪武十年正月,宋濂致仕,一時文人紛紛作詩贈別。孫蕡作《餞宋承旨潛溪先生致仕歸金華》七首律詩,又作七絕《餞宋承旨潛溪先生致仕歸金華》25首,數量在眾多文人中居冠,孫蕡也因才思敏捷而為人所注目,成為天下名士。

洪武十一年秋,觸怒了龍顏的孫蕡,最終被罷歸。此時,他的心情是極為矛盾的:一方面,他有點慶幸自己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脫離了宦海的風波,因而放跡雲林,肆力學問,嘗和陶淵明《歸去來辭》以寫歸隱之情;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壯志未酬,因而免不了牢騷滿腹。其《祭灶文》,就是這種情緒的產物。

在故鄉隱居四年後,洪武十五年,孫蕡被召拜為蘇州府經歷。洪武二十二年,孫蕡又因為小過被免職,發配遼東。遼東都指揮使梅義仰慕孫蕡的才學,因而請他擔任自己的家塾教師。其間,他還隨梅義觀獵,並出使高麗。洪武二十三年,梅義因受胡惟庸案牽連被抄滅全家,而孫蕡也「以黨禍見殺」。當時許多人勸孫蕡上表說明自己的冤情,但是歷盡坎坷、心灰意冷的孫蕡見慣了朱元璋的殘酷無情、濫殺無辜,也看透了朱元璋的喜怒無常、刻薄寡恩,不肯上疏自明。

孫蕡之死,天下人為之惋惜,自明朝就形成了多種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孫蕡仕宦二十年,一禁系,一從戎,四為下僚,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認為「當時亦何苦應舉入仕,以致非命耶?」另一種意見認為:「嗚呼!死生榮辱當得不得,不得則得之,自古及今豈少也。蕡死何惜哉?」清乾隆時順德人胡亦常《孫典籍》則認為孫蕡之死是因為性格的狂狷:「亂定知真主,書成解阻兵。功疑拜陸賈,狂乃死彌衡。文字寧奇禍?君王尚聖明。如何鼉鼓後,使得見平生。」上述三種意見各有其片面的深刻。孫蕡之死,是時代、命運和個性的三重悲劇。坎坷的仕宦經歷使孫蕡經歷了死生榮辱,其燦爛詩篇和生命價值也在社會的激蕩中放出光彩。

孫蕡在全國的文學地位並不高,但在嶺南文學史上有開宗立派的地位。乾隆《番禺縣誌》卷十五指出:「嶺南文學發源於始興文獻公。至國朝孫仲衍傳金華之衣缽,唱導嶺海。德、靖之間,黃才伯、梁公實、黎惟敬、區海目、歐楨伯夾轂爭勝。余於公車得韓孟郁於詞林,得香山、南海二相君於門牆。皆銜華佩實,質有其文。由諸子以溯仲衍,由仲衍以溯諸子云雲。粵中詩派,實始於五先生。垂三百年,與明始終,其源流可睹。」孫蕡一方面上承張九齡以來的嶺南文學傳統,一方面通過師事宋濂對接中心區域和時代之文學,從而能夠融合中華文學大傳統和嶺南地域文學的小傳統,成為粵中詩派的開派者。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南園五先生與明初嶺南詩派」(16FZW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聚焦跨文化傳播與國家文化安全
「中國法律思想史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辦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