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這些日本房子看著很簡陋,但空間布局令人咋舌!

這些日本房子看著很簡陋,但空間布局令人咋舌!

日式住宅

Japan House

很多日本住宅的特點都非常明顯,而且一致:將空間利用到極致。

受限於國土面積狹小的情況,日本的房子常常面積也不會太大。在這樣的條件下,日本的設計師不得已練就了一身「極限利用空間」的本事。

日本建築師「島田陽」,生於 1972 年,在 KCUA 學校畢業後, 1997 年在老家神戶創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Tato Architects」。

島田 陽

島田陽主要做的項目是私人住宅,他通過理解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條件和限制,來進行空間的利用和設計。

通過實踐,他也獲得了業內的認可,並且獲得過眾多獎項,目前是京都造形芸術大學的教授和大阪市立大學的講師。

下面是他的 3 個住宅設計作品,這些房子都非常樸素,但空間感十足,發散著淡淡的舒適生活感受。

01.

園部の住居

透過·反射·折射

京都府南丹市區 331.15㎡

這座房子位於一個新的山區住宅地,這裡能看到大量的住宅排列著,而且各自有著不同的設計。

而島田陽所設計的園部の住居,則是以其純白的屋頂和獨特的設計成為眾多房屋中最特別和亮眼的一個。

設計師設計這棟房子的時候,就想要把室外和室內的界限模糊。因此,他通過簡單的正方形網格和對角線,使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得以鄰接。

室內空間被 45 度的對角線分割成了不同的體塊,這些分割的空間彼此親密連接,具有大面積的通風空間。

房子有可以打開閉合的大移門,覆蓋了一層和二層的露台、陽台區域,木頭移門上安裝了網格樣式的聚碳酸酯波紋板,能一定程度上保證隱私,同時能將室外的光線引入室內。

入口處則被設計成一個形式簡單的三角形空間,從外觀就能感受到房子的樸素氣質。

得益於木頭移門的設計,室內的採光非常豐沛,空間感進一步提高。而木頭和水泥的搭配也有著非常典型的日式韻味。

室內的空間還有非常多通過幾何形狀分割的空間,開放式的廚房、書房和起居室,有著不同空間大小和光的質量。

卧室被藏在較深的位置,這裡白天受到光照的影響較小,顯得比較昏暗,這也是卧室空間所需要的。能看到整體室內的設計顯得非常簡單,傢具的樣子都很樸實無華。

這樣子的空間在屋內比比皆是,能夠提供一個休息、玩樂皆宜的空間。

外表雖然簡單,但在這樣的地方生活,想必人的內心也會慢慢安靜下來,不再浮躁。

設計圖紙

02.

北摂の住居

結晶迷宮

大阪府 381.27㎡

對島田陽來說,他認為如果住宅建築不夠貼近人的生活,那就越是容易形成某種固化。每個住戶和家庭都有自己的需求,如果按照他們的生活方式來建房子,那才是正確的做法。

這棟位於大阪的房子是島田陽特別的設計作品,因為戶主要求的房間數量眾多,因此他通過一種「複製」的手法,用簡單的基本構成元素,創造出複雜的空間。

這是一種單純的反覆操作,能讓人感到房子一直持續地在變化,就像是一個迷宮一樣。通過測量空間的體積和關係,設計師稍微改變了牆壁的相交程度,就讓空間的把握感變得複雜。

最終,整棟房子凸顯出的感受就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結果。基本上房子是木結構,並且格子的正方形空間都用柱子支撐,反而成為了一道平穩的室內風景。

房子的中庭和頂部燈光使得室內空間格外明亮,各種各樣的光像透過稜鏡一樣各自散開,並且把每一個空間都連接起來。

反覆出現的相同體塊卻有著不同的牆面、屋頂,每次反覆進出房間,都會感到這個房子的變化感。

挑高的空間和大片玻璃窗的運用,讓室內的空間感提高不少。簡單的材料之間也和諧融洽,有著原始而天然的感受。

設計圖紙

03.

宮本町の住居

充滿「回聲」的空間

大阪府 128.19㎡

這棟房子是作為三口人家庭的住宅,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沒有隔間」。為了提升家人之間的親近感,因此特意設計成這樣,戶主也非常滿意。但這種幾乎沒有隱私的空間是否合適,也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議的情況。

既然不需要單獨的房間,那麼也就不需要特意的收納空間。設計師將一整個空間透過小面積的隔板來進行分割,但彼此又相互連接,沒有隔斷。

每一塊地板都用小型的台階來進行連接,能夠感到整個室內的空間其實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相互連接的。

同時你能看到,材料和窗戶的設置也是非常關鍵的,這讓這個家都顯得簡單而美好,採光也非常充足。

在放入傢具以後,空間被填充,雖然有些雜亂,但也算是亂中有序。鋁製的擺放和各種用天然材質製作的傢具,都讓室內氛圍有著獨特的氣息,彷彿是室內的田園風光。

設計圖紙

項目信息、圖片來源於建築師官網:https://tat-o.com

負責編輯丨拾壹

本文由一起設計原創撰寫

特別鳴謝非建築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師的非建築 的精彩文章:

TAG:建築師的非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