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隱藏在海上船隻不起眼角落的小黃盒,細數能救命的長波和短波電台

隱藏在海上船隻不起眼角落的小黃盒,細數能救命的長波和短波電台

我對美國製造的AN / CRT-3型緊急發射器的特殊形狀著了迷,這台發射器被親切地命名為「Gibson Girl 吉布森女孩」。後來才知道它的主要設計來自戰時德國。緊急發射器使得被拋棄的空中機組能夠以500 kHz的頻率(在某些型號中還通過短波)發送緊急呼叫,由國際無線電報警信號使用。通過使用測向設備,救援隊可以通過救援飛機無線電指南針確定遇險信號的位置並確定它們的位置或僅僅「回家」信號。必須指出的是,現在放棄了500 kHz的緊急頻率,其功能由衛星系統接管。

空海救援

在長途和海外飛行的早期,有時會提供原始形式的應急無線電。這種飛機攜帶由長電波或短波(取決于飛行目的地)操作的應急發射器,這些發射器由乾電池供電。直到1941年,德國空軍才推出了由德國公司Fieseke&H?pfner設計的巧妙應急發射機。它完全獨立,浮力大,幾乎防水,體積小,由內部手動發電機驅動。

Notsender NS2

完整的設備,稱為NSG2,用於NotSendeGer?t2,(緊急發射器設備,類型2)由兩部分組成:NS2發射器容器和附件容器,通常存放在飛機中並附著在橡膠上。兩個容器均由輕合金製成。配件容器裝有風箏,兩個帶充氣管的氣球,兩個氫氣發生器和一本說明手冊,總重29磅。

海上航程約為200英里。動力來自手動發電機,手柄安裝在發射器外殼的頂部。NS2具有非常獨特的人體工程學形狀。使用時,它被固定在操作員的腿之間,給人以老式手磨機磨咖啡的印象。由於不需要電池,因此設備可以長時間保存在沒有服務或關注的情況下,並且在需要時可以立即服務。

自動SOS代碼

當轉動手動發電機的手柄(大約每秒2轉)時,發送SOS的自動鍵控和MCW或CW上的長短劃線。安裝在凸輪軸上的模製凸輪承載一系列凹陷,操作鍵接觸點。此外,手動電鍵可用於向飛越的飛機發送其他消息,例如指令。操作的簡單性和自動變速器允許該組由任何機組成員操作。

NS2A Notsender 2a(緊急發射器,2a型)由飛利浦製造,具有與NS2類似的性能,但機械簡化。它沒有其前身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形,儘管有可能在外殼的兩側安裝了墊(類似於英國T-1333)。發電機手柄安裝在發射器的頂部,圖中顯示由帽子保護。

NS2和NS2a都在500 kHz(600米)的國際遇險頻率下運行。為了獲得良好的射程,需要一個合理長度的長線天線。這通常是通過將260英尺長的不鏽鋼天線連接到箱式風箏上來實現的。它由安裝在機組前面板上的單元甩出。

地線由10英尺長的不鏽鋼絲組成,終止於沉降片,從小艇的側面下降到大海中。當缺少風(小於13英里/小時)不允許使用風箏時,3英尺的氣球用氫氣發生器充氣,錫罐帶有單獨的充氣管。當打開時,通過化學固體(氫化鋰或氫化鈣)與水接觸產生氫氣。充氣管上的絕緣把手為手提供了保護,因為在此過程中產生了相當多的熱量。

晶體控制

NS2和NS2a發射器採用晶體控制,在極端溫度下具有出色的穩定性。RF輸出指定為8瓦CW和6瓦MCW。採用兩個電子管:AL5N作為振蕩器-RF輸出電子管RE134作為音頻振蕩器 - 調製器。帶有氖調諧指示器的航空調諧電路補償了天線長度和容量的變化。

Notsender NS1

NS2和NS2a並不是第一架德國空軍小艇發射器,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並且在戰爭期間也被記錄),已開發出緊急發射機組類型NSG1。這套發射器的一部分,Notsender NS1最初是漢莎航空"Kleinstation"的一部分,它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發的一種飛機站,但後來專門用於緊急通信。NSG1實際上是遠程飛機的臨時解決方案,最終將由NSG2取代。它的工作頻率為500 kHz,由乾式HT電池和LT蓄電池供電。變速箱(僅CW)是自動SOS,然後是長衝程,由小型電動機操作,或者用手動按鍵Morse。

NS1發射器安裝在一個笨重的防風雨外殼上,漆成亮黃色,重50磅。該天線由五段鋁管組成,提供一個17英尺的垂直桿,配有電容式「傘形」頂部。這種笨拙且相當不穩定的結構安裝在發射器盒的頂部,並由四個人支撐。另一種天線,165英尺長的不鏽鋼絲纏繞在發射器的捲軸上,可以放在箱式風箏上。

RettungsBoje(救援隊),也被稱為「GeneralLuftmeisterBoje」和「Udet Boje」,由德國人停泊在海峽,以協助懸掛的機組人員。這些浮標中的許多都帶有緊急發射器,很可能不是NS2,因為該手冊表明該裝置由蓄電池供電。注意到英國使用類似類型的浮標,也使用了應急發射器。德國"Rettungsboje"。在戰爭的早期階段,大約有60名救援人員停泊在海峽。

RAF發射器:型號T1333

1941年,英國人在英吉利海峽捕獲了一架NSG2,形成了類似場景的基礎。重新設計導致"飛艇發射器型號T1333",在轟炸機和海岸司令部的皇家空軍飛機上進行。英國人並沒有複製特殊形狀的容器,而是使用了墊子,為了這個目的安裝在套裝的側面。

T1133型電路圖基本上與原德國NS2和NS2a非常相似,500 kHz時採用晶體控制振蕩器-RV輸出電子管6V6G,第二電子管(6J7G)作為1000 Hz音頻振蕩器 - 調製器。即使中斷器和選擇器系統被複制,主要區別在於使用另一種類型的振蕩器電路。手動發電機輸出6伏LT和350伏HT。在MCW或CW操作中,RF功率被指定為5瓦。提供SOS或手動鍵控的自動傳輸。它的重量只有22磅,不包括火箭風箏設備。通過自動傳輸,SOS遇險信號重複三次,然後是十二次長劃線,只要發射機工作,信號發射就會繼續。

內部細節視圖與發射機部分(左)和空中捲軸隔間(右)。後者與德國NS2的相似之處非常相似。

T1333的天線由一個箱式風箏支撐,該風箏通過用Verey手槍發射的火箭發射到空中。摺疊起來並裝在箱子里的風箏被火箭拉起來,當它達到由連接線長度(200英尺)決定的高度時,它被剝去了箱子並自動打開。然後火箭和箱子都感覺不到了。在6英里/小時或以上的風中,它仍高空飛行。然後將架空線連接到風箏線上,並通過將帶有天線的絞盤手柄放回到208英尺所需的高度來支付。

美國SCR-578

在1941年中期,另一個被捕獲的NSG2連同研發規範,是在一次訪問美國的軍事任務中獲得的。他們的任務之一是尋找一家北美製造商,因為英國人沒有足夠的能力生產這樣一套產品。 了解到Bendix Aviation Limited這家公司,在美國陸軍和海軍開始感興趣之後,有人建議開發一種聯合小艇。當美國直接參与戰爭時,需求加快,11600套的初始訂單即將交付「......儘可能快地......」第一套在1942年5月交付,最初由Bendix公司全包,但後來也由其他一些承包商組裝。

優越性

被稱為BC-778的美國版本的機械結構,不久之後被親切地稱為「吉布森女孩」,優於德國和英國的前輩。它的製造數量遠遠超過並且仍然在使用,其後期版本AN / CRT-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時間內保持生產。

稱為BC-778的美國版本與德國NS2的形狀類似。這一特徵很快就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吉布森女孩」,這個名字取自1890年代時裝藝術家查爾斯吉布森的窄腰女性畫。

SCR-578由BC-778發射器單元和許多附件(如風箏天線,帶氫氣發生器的氣球)組成,重34磅。塗上通常的亮黃色,完全包裝在一個帶襯墊的黃色帆布袋中。最初的版本使用了兩個袋子,適當的套裝和配件袋。當需要使用時,它通常被拋棄的飛機與小艇一起拋入大海。它也可以通過降落傘掉落,降落傘是該組的一部分。

在功能開關的AUTO 1位置,變送器自動在SOS之間交替持續20秒,連續衝刺持續20秒。在功能開關的AUTO 2位置,發射器具有相同的功能,除了代碼AA被傳輸而不是SOS。

80轉發電機

BC-778的發射器不是晶體控制的。它由ECO RF振蕩器-RF輸出閥(12A6型)組成,工作頻率為500 kHz,由1000 Hz音調振蕩器管(12SC7型)調製。空中微調電容器旋轉360度,其中一半開關閉合,增加了一個額外的電容器。RF輸出指定為5瓦。SCR-578的範圍被引用為飛行距離2000英尺的飛機200英里。

功率來自雙電壓手動發電機,提供24伏LT和330伏HT。標稱轉速大約為每分鐘80轉,遠低於德國發電機。除了無線電傳輸之外,該產品還可以用作手動信號燈,自動鍵控或連續使用,如果聽到飛機,則用於夜間的視覺信號。將M-308信號燈插入提供的插座中,並將帶子綁在頭頂上,帶子在下巴下面。

戰後使用和AN / CRT-3

SCR-578一直使用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不僅由空軍和海軍使用,而且還用於民用飛機。該套裝的後期版本是AN / CRT-3(1945年發布),在500 kHz和8280 KHz的遇險頻率上運行,後來AN / CRT3-A工作在500 kHz和8364 kHz。它幾乎沒有變化,在發射機振蕩器電路和RF輸出電路中進行修改。在8280/8364 kHz上的操作是晶體控制和僅CW操作。

在AN-CRT-3中添加備用頻率具有多個值。它不僅允許良好的天波傳輸,從而提供短距離和長距離覆蓋,但它確保給定的發射器至少有一半的頻率偏離頻率。因此,減少了方向發現混亂的可能性。當多個機組人員被迫下降時,這將是有價值的,正如在主要的轟炸行動或颱風中所發生的那樣。

300英尺天線在500 kHz時長約0.3波長,足以達到合理的效率。在8364 kHz時,它實際上長約5.5波長,足以提供功率增益,但其垂直模式具有強零點。8364 kHz的頻率直到最近(可能仍然是)保留用於緊急情況。

美國海岸警衛隊實驗室提議開發SCR-578(500,4140和8280 kHz)的三頻版本。1945年開發的原型機增加了1G4GT電子管。

帶有莫爾斯電碼的操作說明板安裝在AN / CRT-3(左)的頂部。發射器部分的內部視圖(中心)。雙電壓發生器帶齒輪和自動發射器觸點(右)。

俄羅斯AVRA-45

美國BC-778在俄羅斯的複製僅在細節和當地製造零件的使用方面有所不同。

俄羅斯AVRA-45(西里爾語轉錄"ABPA-45")代表"AVariyny Radioperedatchik"(緊急發射器),於1945年底開始生產。

照片,電路圖和更多信息由莫斯科RKK電台博物館提供。

AN / CRT-3的測試設備

電台小叔BG5WKP覺得,電台設備作為應急救援的重要工具,是處在災難中人們最後的生的希望,縱觀早期的長波和短波無線電海上應急救援電台,設計簡單,易於操作,尤其在天線的設計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業餘無線電 的精彩文章:

珍珠港事件後,隱藏在美國駐東京使館的雙電子管無線電接收機
144 MHz FT8模式首次跨大西洋相距3867公里通聯成功,記錄不斷在刷新

TAG:業餘無線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