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他不娶尼姑為妻,也不會被唾棄千年,口碑很有可能超越孔孟

如果他不娶尼姑為妻,也不會被唾棄千年,口碑很有可能超越孔孟

自西漢以來,儒家文化始終佔據著中華文化的主流地位,孔孟之道更是流傳千世,被後人尊為正統之學。

在南宋時期,有一大賢,名為朱熹,後人奉之為朱子,足以可見其成就之高,然在他晚年之時卻因承認娶尼姑為妻一事,被人唾棄了千年,而這各中緣由牽扯的竟是當時的黨派之爭!首先來說一說朱熹這個人,他為何能夠被後人奉為朱子,文學造詣更是可匹之孔孟二人。

《朱子年譜》中記載,朱熹在10歲時就「厲志聖賢之學」,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他自己回憶說:「某十歲時,讀《孟子》,至聖人與我同類者,喜不可言」。從此,便立志要做聖人。以後他又教育學生說:「凡人須以聖人為己任」。

從史料記載中便可以看出,朱熹從小就有著過人的才華,十歲便能夠通讀儒家之經典學說,更是立志要成為聖人,這就足以表明了他的天賦和抱負都是極高的。

身為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在認識世界的觀點上自然是比較不同於以往的,他強調格物致知,即是通過探知事物的原理而去認識事物。

這一理論的提出打破了以往思想層面不系統的認識學說,而朱熹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意識,正是來源於他從小的思維習慣。

《宋史》本傳說:「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上何物』?」這個傳說,說明朱熹自幼就是一個具有強烈求知慾望的人。

按理來說,這樣一個自幼才華精絕,在思想文化有如此造詣的大賢,應當是享譽天下的。但是他的思想中卻同時蘊含著滅絕人慾的一面,以至於受到了一些民眾和學者的批評和攻擊。

當然他晚年悲涼的結局不僅僅是源於這一點,更多的則是牽涉到了朝廷的黨派之爭,要知道這個話題自古中外都是避免不了的,更是有許多官員大家都此付出了性命。

值得一說的就是當時很有名的慶元黨案了,這個案子發生在宋朝和金國摩擦不斷的時候,兩國邊境處於很緊張的狀態,戰與不戰便成了當時朝廷中爭論不斷的話題。

作為理學派代表人物的朱熹堅持主張要打戰,怎可讓敵國欺壓到自己身上呢。然而一直與理學派僵持的務實派則是認為打戰傷人傷財,自然是可以避免就避免了,於是兩派就形成了不同的觀點,爭鬥可謂是十分激烈。

終於等到有一天,他的政敵向皇帝上奏表明了他的十大罪責,其中包括娶尼姑為妻、與兒媳關係不當、背叛自己的故國宋朝等等,不得不說這其中哪一條都是足以毀掉他的名譽的,甚至丟掉他的性命官職。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唯一承認的罪責竟是娶尼姑為妻,與兒媳關係不正當,當下可以說是震驚了朝野和民間的百姓。這罪名雖抵不上叛國來得嚴重,卻也是妥妥毀名譽的事情了,他身為享譽天下的理學代表人物為何卻會做出如此決定呢?

事實上,朱熹這個人他不同於一般的大賢,他不在意外人的眼光,這一點在一些史料中都是有記載的。而且作為皇帝老師的他,本就比較頗受議論。在飽受黨案之爭時,為了趁早脫離這場災難,利用這兩個罪名脫身倒也是很有可能性的。在他死後不久,宋朝皇帝查清了事實真相,為他平反了罪名,更是封了他為徽國公,給予了他生前沒有得到的尊榮。

朱熹學生黃囗在(《朱子行狀》):道之正統,待人而傳……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從中可以看出弟子們對於老師的評價還是十分之高的。

儘管千年來後人對他的評論都是褒貶不一,但他對理學的發展以及儒家思想的進一步完善都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朱子之稱謂便可表明這一點了。

如果他不娶尼姑為妻,就不會被唾棄千年,口碑更是很有可能超越孔孟,對此你怎麼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深受君主信任的霍光,就因為做錯了這件事,導致死後全家被殺
姓這兩個姓氏到底有多倒霉?全世界人口最多,卻從未出過一個皇帝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