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6月30日:《車神(Driver)》發售

6月30日:《車神(Driver)》發售

【遊戲歷史上的今天】6月30日:《車神(Driver)》發售

《俠盜獵車手》在前兩代的時候還是俯視視角玩法,從第三作開始轉型,玩家可以在一個虛擬的3D世界中搶車、打架鬥毆、賺錢。這種真實且自由的玩法讓許多玩家們認識到了都市沙盒的魅力,直到今天,GTA5依然是整個類型中最為成功的一作。但是最早在3D世界中追求開放世界自由度的並不是GTA,在 Driver 的世界中,你早已可以開車在幾個大都市中自由駕駛。1999年6月30日由 Reflections Interactive 開發的本作不僅以贏得了歐美玩家極大的認可,也在「開發城市」方面潛移默化地為後來眾多作品起到了一個榜樣性質的作用。

遊戲的主角是紐約警察局的卧底警察 John Tanner,為了執行各種任務,作為前賽車手的他需要靠駕駛技術來解決一個個棘手的問題,甚至在遊戲的最後還被要求為總統開車並保證他的安全。整個故事瀰漫著一種上世界70年代美國黑幫片的氣息,過場動畫運用3D即時演算技術展示得還算到位。遊戲中你接觸到的車型多為老式美國肌肉車,畢竟年代所限。不過遊戲的舞台設立於舊金山、邁阿密、洛杉磯和紐約四個美國大城市,雖說遊戲地圖沒法與現實世界相比,但一些地標與神韻還是能讓你感受到一絲真實。

雖然之前我用GTA與這個系列做了類比,但兩者有極為明顯的差別,初代Driver說白了還是一個賽車遊戲。玩家沒有辦法下車,搶劫殺人,去娛樂場所玩耍等等。從定位上自然要比GTA那種自由沙盒少了一些樂趣。不過 Driver 發售之時,遊戲中駕駛著愛車自由在都市中遊盪,接各種任務和工作,以及推動主線劇情的感覺讓當時的玩家覺得無比新鮮,因為那個時候的賽車遊戲基本還是以沿著固定跑道比時間名次為主,所以這也是Driver與其他競速遊戲最大的一點不同。遊戲中除了自由駕駛模式外,多種任務類型也頗具特色,配合著自身的年代感和故事背景,遊戲性相當不錯。

初代 Driver 的發行商是 GT Interactive Software,如果你沒聽說過這個名字的話,那叫他Atari也行。其實這就是如今Atari Inc. 的前身。遊戲開發組 Reflections Interactive 之前也做過一些與賽車有關的遊戲,比如《毀滅賽車(Destruction Derby)》等等。不過由於雅達利經營不善,後來育碧接手了這個工作室以及Driver系列的後續開發工作。而工作室的名字也更名為 Ubisoft Reflections。除了Driver系列以外,他們還協助蒙特利爾工作室開發了《看門狗》、《全境封鎖》等作品。而讓人難忘的Grow也是出自他們之手(風格變化還挺大的)。

初代 Driver 發售平台最初只有PS,但次年也登陸了PC端(2009年在iOS上還有一個復刻作)。比較有趣的是它還有一個GBC的版本,出於機能原因用了俯視視角呈現,而且畫面略顯單調。但是,Driver是一個對掌機平台十分執著的系列,GBA平台上的Driver 3 雖然遊戲性和操縱手感都差些意思,但這是你能在GBA上玩到的畫面最好3D沙盒遊戲。

後來PSP平台上的 Driver 76 我想很多人也體驗過。如果不算手游的話,這個系列在3DS上的 Driver: Renegade 3D 開始告一段落。整個系列現在來看水平極度參差不齊(也有不錯的作品,比如2011年的 Driver: San Francisco ),而且如今開發組技術力以及理念上都較GTA差得太遠,估計很難再有翻身之日了(還得看育碧意思)。不過初代 Driver IGN 9.7分,MC 87分的成績證明了它曾經的輝煌。

更多歷史上今日發售的遊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dienova 的精彩文章:

6月15日:《雷霆力量2》發售
【周末補給站】轉眼已半年

TAG:indieno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