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一年要吃下10萬個塑料微粒!然而他們忍不了了……

我們一年要吃下10萬個塑料微粒!然而他們忍不了了……

話說,關於如今海洋中的塑料污染,我們已經講過很多了。

這些垃圾對於海洋動物最直接的傷害,已經足夠觸目驚心;

塑料垃圾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還會直接影響到海洋中微生物的基因表達;

如果有人認為這些都還只是間接影響,那麼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讓他們稍微有點危機感:

塑料微粒,已經通過物質循環開始進入人體了。

調查顯示,人們平均每年會攝入74000至121000粒塑料顆粒,而這些進入體內的塑料顆粒對健康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無法預估。這些塑料顆粒,都是降解過程和包裝過程中脫落而產生的。

——再這樣下去,我們人類大概很快就能了解,被塑料圈卡住喉嚨的海豹缺氧時是啥感覺了……

這一年來的海洋垃圾問題的集中爆發,終於給了人類當頭一棒。

然而人類絕不可能坐以待斃,這十年間,無數人向這個全球性災難發起了挑戰。

那麼這些特別出名的海洋垃圾清理項目,又或者各種奇思妙想的辦法,如今都怎麼樣了呢?

1

在海洋垃圾清理界,最有名也是最龐大的發明,來自這個名叫Boyan Slat的90後荷蘭小夥子。

17歲,他立志要清理海洋中90%的垃圾,開始著手設計「垃圾捕手」,備受冷落和嘲笑;

21歲,他發明的垃圾打撈裝置下水實驗,獲得了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

憑著就是對海洋保護的執著精神,逆風前行。

如今小哥已經25歲了,當年萬眾期待的「Ocean Cleanup」(海洋清理)計劃,最終籌得了4000萬美刀;

終於夠他建造了一個長達600米的垃圾捕手裝置投放到太平洋,開始垃圾清理的工作了。

不過,任何一個新發明在初始階段,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儘管經過了多次原型機的實驗成功,這個600米的大傢伙卻沒能像大家預期的那樣有效,

太平洋的海流、地面波和海風系統太複雜,漂浮的塑料垃圾又實在太多,

導致裝置在捕獲垃圾後,卻無法及時對它們進行固定和收集,

這樣一來,很多垃圾就變成了陷阱一日游,逛盪一圈還沒被收集,就又跑出去了……

垃圾捕手下水一個半月,收集了2噸垃圾,聽上去好像還可以?

但人類每天向海中傾瀉的垃圾大概是2……萬噸!

除了效率稍微有點低,海洋的嚴酷環境也大大超乎了他們的想像。

今年一月份,其中一部分屏障就因為受到海浪海風的應力過大發生了斷裂,只能拖回岸上修理。

不過這些並沒有阻礙Boyan Slat的決心,小哥和他的團隊始終沒有放棄,仍在努力地改造垃圾捕手。

而廣大網友和技術大拿們聽到這個消息,也都冒了出來,為裝置改造出謀劃策。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這些智慧大腦的努力下,垃圾捕手2號、3號就能成為自動海洋垃圾清理的大殺器。

2

在海洋垃圾清理界,人類發明的裝置也不都是這種龐然大物。

比如巴爾的摩內港的這個小傢伙,不僅不巨大,甚至還有點可愛:

……眼睛真不是我P上去的,它自己就有。

巴爾的摩作為一個出海口,上游城市的垃圾全都會順著河流漂下來,

一下起大雨來更是嚴重,什麼水瓶、塑料袋、泡沫杯、香煙頭,各種各樣的塑料垃圾堆滿了整個海灘。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忍無可忍的市民向市政府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能不能在河流入海口造一個浮動的垃圾清理機,自動把垃圾全都給卷進去帶走!

於是有著一張大嘴的垃圾輪先生應運而生,它通過背後的大型水輪提供動力,將垃圾通過傳送帶放入嘴巴里,嘴巴後面就是一個巨大的垃圾桶。

雖然看起來慢吞吞的,但是從2014年到現在,垃圾輪先生已經清理了超過500噸的垃圾,這些垃圾被回收,用來給城市發電。

自從有了它,巴爾的摩的海濱大為改觀,出現幾十年來最乾淨的狀態。

垃圾輪先生也成了當地的大網紅,地標性的那種,還有自己的油管和推特賬號,甚至自己的玩偶~

3

不過,對於已經漂入近海的塑料,垃圾輪先生也沒辦法了。

和荷蘭少年Boyan Slat一樣,用很久時間專註搞發明的,還有澳大利亞的一對好基友。

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作為衝浪愛好者,他們最熟悉海洋垃圾了,

經常游著游著,pia,臉上糊了個塑料袋,心情很煩躁的!

於是在2008年,哥兒倆乾脆辭掉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海邊租了個空庫房,開始設計可以自動清理海港垃圾的海洋垃圾桶。

他們花了十年時間,畫了無數版設計圖,廢掉的試驗品堆了好幾個倉庫,終於把這個垃圾桶設計出來了。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利用太陽能供能的水泵,把海水和漂浮垃圾吸入圓筒之中,

垃圾會存留在天然纖維袋裡,海水則經過過濾排出,

然後就定期把纖維袋裡的垃圾倒出來就行,和你家換垃圾袋一樣。

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小的一個垃圾桶,能起多大的作用啊?

作!用!超!大!

哥倆測試這個垃圾桶,發現它大可收集20升的汽油桶,小可捕獲2毫米的塑料微粒,連油污之類的液態垃圾也能過濾一遍。

這個「黑科技」,一下就轟動了紐西蘭和英國的媒體,很快傳到了全世界,

可能不遠的將來,大家就能在世界各地的海邊看到海洋垃圾桶的存在了~

不管是「垃圾捕手」、「垃圾輪先生」,還是「海洋垃圾桶」,它們都是最近才開始使用的項目,就算被證明有效,在世界各地推廣、生產、建造也需要時間,更何況造價都不便宜。

短時間內大範圍使用,不是很現實。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如今人類在自動機械方面都這麼發達了,可目前海洋垃圾清理最有成效的方式,卻還是完全的人工。

海面上的垃圾,主要依靠坐船出海,用鐵鉤和網子回收垃圾,同時還要小心不要傷害海洋中的動物;

沉入海底的垃圾,則需要專業的潛水人員,背著氧氣瓶潛入海底,在海床上一點一點撿起,回收到陸地上。

可能你覺得這方法簡直太原始了?

但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原始點不怕,管用就行!

4

有個印度的律師小哥叫Afroz Shah,

最開始,他只是想改善一下自家房子所在的海灘,這裡是印度孟買最出名的垃圾場,幾公里的海岸線被垃圾完全覆蓋。

他戴上手套,拿起垃圾袋,親手一點一點撿起那些垃圾。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個每天撿垃圾的小哥,被他的行為所打動,

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撿垃圾的隊伍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從兩個人變成了上千人,甚至有寶萊塢的明星加入了清理垃圾的行動,還有人開著卡車、推土機來幫助他們。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兩年之後,這片曾經被5000噸垃圾完全覆蓋的沙灘,變成了這幅模樣:

來一張對比圖,感受下眾人拾柴,火焰能有多高!

有的人在一片沙灘埋頭苦幹,有的人則是跑遍全國的海灘。

來認識下這位老奶奶,70歲的Pat Smith.

2017年年底的時候,她和你我一樣,聽到了關於塑料垃圾致使海洋環境突然惡化的新聞。

於是她在那個時候就下定了一個決心,在即將來到的2018年,她要每周去到英國的一個海灘,進行清理垃圾的工作。

52周的時間,周周不落,她的足跡,走過了英國各地的海灘。

一開始的時候,有人以為她是被僱傭的清潔工,或是被強制進行社區服務的人員。

不過當她把自己的環保行動告知了路人,她收穫了更多的同伴,和她一起在周末去英國各個地方的海灘撿垃圾。

既是去海邊散步看遍了英國各地的海濱景色,又對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一舉兩得妥妥的。

老奶奶和她的新粉絲們說,清理海灘垃圾絕不僅僅是一周、一月、一年的事。

這是他們一輩子都會堅持的行動。

範圍更不僅是英國,以後還可以去世界各地。

6

不過,靠上面這樣的方式引領更多人,畢竟還是有點慢。

社交網路讓海洋塑料污染的消息快速傳播到全世界,而打掃垃圾的行動,也同時隨著社交網路迅速擴大化。

幾個月前,美國的Byron Román小哥,在自己的賬號上發布了這麼一張照片:

並配上了文字:

「這是一個對所有可能感到無聊的年輕人們發起的挑戰:

找一個你覺得需要維護和清理的地方,拍一張照片。然後在你把它打掃乾淨後,再拍一張照片。最後把對比圖發出來!」

沒有轉發抽獎,沒有流量擔當,這個「垃圾挑戰」就經過網友們自發的傳播,火遍了全世界。

很快,一張來自尼泊爾的返圖出現了:

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因為同一個挑戰,同樣充滿垃圾的一片土地重回整潔。

在這兩張挑戰成功的圖片後,很多網友陸陸續續發出了自己的「垃圾挑戰」。

「這是我們的小貢獻!我們一起打掃了佛羅里達的一個海灘!」

「我和女朋友在完成我們那部分的挑戰哦!」

「看到最近尼泊爾的那張神奇的圖片。我不確定我是否能和他一樣,但我覺得自己可以從現在開始做一些很酷的事情!」

「這是巴爾的摩城市清潔熱潮中的一部分」

還有的人組建了一個小團隊,互相陪伴鼓勵一起完成垃圾挑戰!

「我們一起在比利時打掃了海灘!」

所有參與了這項挑戰的人,都覺得這簡直是社交網路誕生以來,最有意義、最有成就感的一個網路挑戰了。

甚至於我自己,在前幾天去海邊旅遊的時候,也下意識地想起了這個挑戰,把在沙灘上看到的垃圾隨手撿起來,丟進了分類回收的垃圾桶。

你看,人類雖然在破壞環境方面點滿了天賦,

但幸好人類還有個最大的優點:

在面對全球性災難時,總會有英雄人物站出來,用自己的先進理念和實際行動,感化和引領著其他人,最終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個人的壯舉,會引來無數的追隨者,

這還只是成千上萬的網友,就能產生這樣的功效,

那麼如果這個群體擴大到上億,甚至十億的級別呢?

誰還會說海洋垃圾污染問題是無解的!

可能過程很難,可能一時沒有成效,但哪怕多撿一塊,對於地球都是好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去海邊撿垃圾只能是偶爾為之,但如果能做到垃圾分類回收、減少塑料製品使用,

少用一個塑料袋、少用一個塑料杯,就能從源頭上降低垃圾的製造。

總有一天我們丟進大海的垃圾,會小於從大海中清理垃圾的數量。

海洋的良性凈化,也就從那時開啟。

人海戰術雖然簡單粗暴,但就是這麼有效。

面對人類製造的災難,我們可以選擇不做壓出雪崩的那片不無辜的雪花,

對於海洋垃圾污染問題,我們誰也依靠不了,只有每個人都做出改變才能給「人類的」地球搏一個未來。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使用,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感謝合作

選購數學科普正版讀物

嚴選「數學思維好物」

送給孩子的閱讀禮物|辦公室神器

有益孩子一生的玩具|居家高科技

走進數學:人物、趣談、科技、發展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超壯觀!「家裡的博物館」DK百科全書,覆蓋5000多物種,跨越45億年!
爆!那些月入10w的人,都在學些什麼?

TAG:超級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