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雲想衣裳花想容」,「女人的美」是個永恆話題。

都說20歲的女人如雛菊,清純自然;30歲的女人如玫瑰,嬌艷動人;而40歲女人如幽蘭,別有韻味。

是的,女人進入40歲表顯出的氣質才是最美的。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已進入不惑之年的我,五官得體,自信幹練,常笑稱自已是個「資深美女」。人前時刻保持著良好形象。但我真的美嗎?

坐在鏡前,端詳著已過不惑之年的我,粉底無法掩飾皮膚老化,眼角魚尾紋清晰可見。職場上長期高壓、高強度的工作令體質每況逾下。白天表現得活力無限,夜半面卸下面具,痛苦焦灼。臉上寫滿了「貪嗔痴」和「求不得苦」,身心憔悴。生活日復一日地過著,周而復始。

坐在鏡前,端詳自己漸漸衰老的容貌,我在回想自己曾喜歡的女人的美。

(1)

我曾喜歡,知性優雅女人的美,那是來自於學識和閱歷的長期積累沉澱。

楊瀾,從《正大綜藝》到《天下女人》,我們看到了精緻、幹練的知性美。傳媒企業家、慈善家和全國政協委員的光環下映射著不懈努力的足跡。

《朗讀者》中的董卿,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父母都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書香家庭的熏陶和多年的讀書積累,造就出優雅的古典美,不一樣的「主持一姐」。

徐靜蕾,娛樂圈裡公認的才女。會書法、繪畫,從演員到名導,曾經的博客女王,用敏銳的觀察力撲捉著大家意想不到的視點,一個活得特立獨行的女性,自信、洒脫。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

(2)

我也喜歡,品行高尚、無私奉獻社會,為世人敬重的女人的美。

黃道婆,宋末元初棉紡織家,被尊為「布業的始祖」。把從崖州黎族那學到的紡織技術改革推廣,「衣被天下」、造福萬民。展示給世人的是勤勞創新之美。

屠呦呦,藥學家,因青蒿素研發獲諾貝爾醫學獎。耐得住寂寞,沉下心鑽研,登上了學術巔峰,展示了科學創造之美。

聖女貞德,法國民族英雄,用勇敢剛毅和軍事家的謀略鑄成傳奇。她的勇氣、謀略、事迹已經超出美的範疇,是一種精神和史詩。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

(3)

我發現,我更喜歡相貌平平卻有著脫俗韻味的女人之美

不久前,在我的老同學嫻身上看到了這種令我震撼的脫俗之美。

五月的冰城丁香花開得正盛,漫步大學校園,還是20年前熟悉的味道。同學再聚首,曾經的青年男女鬢上微霜。

大家都知道,同學會既是久別重逢的日子,也是男生比面子,女生拼顏值的時刻。在爭奇鬥豔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股清流。那是種慈顏善目,端莊可敬的美,未施粉黛卻氣質脫俗,平和中透著睿智,讓周圍的千嬌百媚黯然失色。嫻,當年那個五官清瘦、相貌普通的小個子女生,從臉型到氣質彷彿換了一個人,說她是整容式變化都不為過。

走近嫻,了解嫻,從她的真實閱歷中我體味到了美的真諦。

嫻相貌普通,特別是老公移情別戀後,更是自卑到了極點。拚命買化妝品和漂亮衣服,美化自已。但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法拯救她空虛的靈魂,甚至還一度患上了抑鬱症。在無助的時候,表姐帶她走進了一個不一樣的圈子。

表姐學佛多年,見嫻痛苦不可自抜就常帶她經常放生,參加聞法共修。慢慢地嫻明白了很多道理,世間的因果關係。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女人靠美容是無法駐顏的,放下怨恨既是放過別人,更是放過自已。學會用悲心愛別人,自已內心也會快樂。

漸漸地嫻變了,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中能夠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多去感受體諒他人的痛苦,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能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事嫉妒傷害她,不再睚眥必報,巧妙化解矛盾,用自已坦蕩的心行去感動她們,化敵為友;走在路上,看到睡在路邊滿身臟臭的流浪漢,不再厭惡躲避,生起悲心和平等心,找件衣服搭在他們身上禦寒;對自已周圍的人真誠以待,真心祝福他們越來越好......」

嫻的病不治而愈了,內心充實而幸福。周圍的世界,無論是人,還是花草蟲魚,在她眼裡都是美好的。生活越來越順遂,皮膚光潔嫩滑,相貌慈眉善目、愈發年輕。朋友們更喜歡她了,前年還重新組合了新的家庭。

原來,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脫俗

圖片來源於網路

(4)

從嫻的美,我真正感受到了世間平凡的美緣於自己內心。正所謂「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我們這身皮囊終會老去,不惑之年拼顏值沒有任何意義,凍齡女神不過是自欺欺人。要想有脫俗之美不是修「相」,而是「修心」。心之所想,相之所顯,我們的心長期處於某境,相就隨境而變化。」

不同心境不同的精神狀態,你用什麼顏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顏色的。當你心情愉悅時,世界就是明亮的,當你失意悲傷時,世界就是灰暗的。

如果您已進入不惑之年,正在為留住青春的尾巴發愁,甚至想美的脫俗,那就從修心開始吧!只要把自己的心和行修得像觀音菩薩那樣,我們就可以擁有如佛菩薩那般美到無比莊嚴的相。

當我再次端坐鏡前,我已不再為自己的容貌而感傷,老同學嫻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原來,40歲不惑之年的女人可以通過學佛修行,如是這般美到脫俗。

文/紫雲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新視野 的精彩文章:

一個虔信真主的屠夫自白:早該放下屠刀立地學佛了
真信因果了嗎?在生活中檢驗

TAG:佛教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