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蘇軾一生兩度在杭州任職,杭州也成為他做地方官時間最長的城市,他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在杭州留下了永遠的印記。蘇軾帶人疏浚了已經淤塞過半的西湖,不但留下了三潭映月、蘇堤春曉的西湖美景,寫下了「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的千古絕唱,而且還留下了發生在西湖的浪漫故事。《甕牖閑評》載:「(東坡與客同游西湖)……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婦人甚佳,見東坡自敘:『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游湖,不避罪而來。善彈箏,願獻一曲,輒求一小詞以為終身之榮,可乎?』東坡不能卻,援筆而成,與之。」蘇軾寫給婦人的是一首美妙絕倫的《江城子》。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堤春曉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這首詞大意是:鳳凰山下,雨後初晴,雲淡風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什麼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鳳凰山下雨初晴

關於這首詞的來歷,還有另一個版本:據《墨庄漫錄卷一》載:東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閣前臨湖亭上。時二客皆有服,預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漸近亭前。靚妝數人,中有一人尤麗,方鼓箏,年且三十餘,風韻嫻雅,綽有態度。二客競目送之。曲未終,翩然而逝。公戲作長短句云云。

從詞的內容來看,第二個版本的可能性更大,但我更喜歡第一個版本,因為它更浪漫,更富有傳奇色彩。但不管來源於哪個版本,都不妨礙這首詞的美麗。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這首詞上片主要描繪彈箏女子的美麗。「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開頭三句不僅寫湖光山色,而且將人物置身於一個色彩明麗、風光如畫的優美背景中,烘托出人物的清純美麗。開篇即顯示出大家手筆,信手寫來,揮灑自如,卻收神奇功效。「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既是實寫,水面已經綻放的荷花,在雨後初晴的晚霞中,嬌艷欲滴,盈盈動人。又是喻人,以雨後盈盈欲滴的荷花比喻彈箏的美人。「年且三十餘,風韻嫻雅,綽有態度」(《墨庄漫錄》)的彈箏人,正如已經開過且經雨水滋潤的荷花,開得正艷,絲毫不見枯萎,飽滿充盈,嬌艷欲滴。這個比喻,意義雙關,雅諧共存,真是妙極了!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何處飛來雙白鷺

具有同等表達效果的還有下一句:「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這一句接著烘托彈箏人的美麗,就連大自然中的白鷺也被傾倒,不知從何處飛來,羨慕的看著她。同時這一句也比喻與詞人同行的兩位客人,他們被彈箏人的美麗所陶醉,獃獃地、目不轉睛地盯著,竟然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下片重點寫音樂。「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箏聲是突然而起的,為什麼是「忽聽」,因為剛才人們都陶醉在彈箏人仙女般的美貌當中,忘記了自身的存在。此時箏聲突起,猛然把人們拉了回來。但是剛從陶醉中醒來,卻馬上又進入哀傷中。箏聲是哀婉的,傳達著深深的苦情,令人不忍去聽。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忽聞江上弄哀箏

接下來兩句,進一步烘托這種哀傷之情:「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連大自然中的煙雲都被感動了,以至於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這樣哀傷的曲子有誰可以彈奏?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奏瑟傾訴自己的哀傷。詞寫到這裡,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依約是湘靈」一句,既寫箏聲的哀婉幽怨,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寫到這裡,按常理應該繼續寫箏聲,或回歸到寫人,但詞人一反常規,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用「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結束了全詞。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依約是湘靈

這樣行文,收到的效果絕非通常寫法所能達到的。彈箏人飄然遠逝,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峰,但耳邊卻還迴響著那哀怨的樂曲,餘音淼淼,纏綿不絕。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回味不絕。「人不見,數峰青」兩句,是化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中的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神來之筆。《省試湘靈鼓瑟》寫的就是湘靈鼓瑟,這兩句在盡情地描寫樂曲的表現力之後,如橫空出世,使樂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同時呼應開頭,首尾圓合。

湖光山色,箏聲隱隱,芙蕖美人,相得益彰,蘇軾此詞讓人一讀心醉

人不見數峰青

在這裡,詞人不但不著痕迹地化用了這兩句,而且將這兩句的妙處原原本本地繼承過來,既上承「依約是湘靈」句,又回應開篇「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同時以景結情,餘音裊裊。從這個角度來說,又稱得上是化用的最高境界。

總之,在這首詞中,詞人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詞人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美麗,表達更生動具體。整首詞讀後令人陶醉其中,回味無窮。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兩首著名的清明詩,被人一改再改,後人直呼:真是太有才了
六首詩詞,六種令人陶醉的生活,哪一種是你嚮往的?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