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90.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裡邊,他也能看到房子裡邊的一切東西

290.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裡邊,他也能看到房子裡邊的一切東西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又以精研妙明這種的心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抑」,就是把它壓抑著。這麼把它壓抑按著來降伏,制止這種的心不讓它有所偏激。

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所有的十方虛空成七寶的顏色,或百寶這種顏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在這一個時候遍滿虛空,互相誰也不妨礙誰,互不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青、黃、赤、白各種顏色,都自己現自己的顏色。

此名抑按:這個也就是抑按著,修到你這個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東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這功力超出平時應有的這種分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暫時間看到這七寶的顏色,這不是證聖果的一種表現。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證聖果的這種想法,這還可以的,這個境界也不是什麼不好的。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若是以為證了聖果,就受到群邪的包圍,就會墮落了。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又以這個定的心,研究清徹。這種澄徹的精光不亂,有一種定力。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忽然間在夜半,在那麼一間沒有光明的房子裡邊,看見種種的東西,就像在白天一樣。不但房子裡邊本來有的東西看得見,房子外邊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不但本來有的東西可以看得見,而且從這個房子外邊來的東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這個叫什麼名字呢?這個就是你心細到極點了,把你這個見也清凈到極點了。因為你的見清凈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樣看得見的。暫得如是,非為聖證:可是這是暫時間得這個境界,這不算證聖果的一種境界,不要以為這就是證聖果了,這不是證聖果!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不拿它作證聖果嘛,你不這樣想,這還可以算一個善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假設你自己生出貢高的心、自滿的心、驕傲的心,認為自己這功夫不得了了,這就會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這個凈極光通達,他清凈到極點了,啊,忽然間他就見一切物!這見一切物,是什麼所見的呢?就是他開了佛眼所看見的。那麼這個佛眼,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開的,也不是你開了就永遠開了。

這種境界是暫時開的佛眼,所以在暗室裡邊,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裡邊一切物質、一切東西。可是,方才我說從外邊來的東西也可以看得見。從外邊來的什麼東西呢?好像在這一個房裡頭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從外邊來個神,或者是來個鬼,或者來個菩薩,或者來個佛,這都沒有一定的。

以上所講的這種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沒有的。這也不一定是必經之路,這不過是修道有時會有這種境界。所以你不要以為個個修道人都是一樣的境界,不是的。

談到這個佛眼,有的人開佛眼就可以永遠都開了,這叫報得通。什麼叫報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這個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開佛眼。

有的開的是臨時的,暫時這麼一開,不是永遠的。為什麼不是永遠的呢?就是因為你心哪,不是時時清凈。如果你心時時清凈,你在前生修過大悲法,那就可以永遠開了,所以這有種種情形,是不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285.他自己坐著,就覺得自己和虛空合而為一了,十方都大放光明
供養這種出家人,就是幫他下地獄!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