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歲能讓梨,1件事害死哥哥,舉孝廉卻行無恥之事,曹操:殺了吧

4歲能讓梨,1件事害死哥哥,舉孝廉卻行無恥之事,曹操:殺了吧

封建社會的當權者都會為自己豎立一個道德標杆,比如東漢末年的丞相曹操,他挑選的吉祥物就是孔融,一個名滿天下的孝子,才華橫溢的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名字我們都聽說過,小學課本上就收錄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的是孔融按照長幼次序分梨。

孔融的父親買了一袋梨,讓年幼的孔融去分,結果孔融給自己留了個最小的梨。當父親驚訝地問孔融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孔融有條不紊地回答:「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該給長輩哥哥。」父親聽後喜上眉梢,接著問孔融:「那弟弟也比你小啊,為什麼你還會把大梨分給他?」孔融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是他的哥哥,他比我小,我更應該讓著他。」時年孔融四歲,身份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中國父母教育子女要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的典範。

如果說四歲的孔融能讓梨是遺傳孔子基因的話,那麼十三歲的孔融為父喪泣不成聲,則離不開孔氏家族的後天教育。據史書記載,孔融父親去世後,孔融哭得差點跟父親一塊去了,就連走路都需要別人攙扶,就此孔融的孝賢聲名遠播。十六歲那一年,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前來投奔,當時孔褒有事出遠門,作為弟弟的孔融認為,哥哥的朋友應該好生招待。因此孔融自作主張收留了張儉,一番頗為周到的盛情款待後,孔融答應了張儉留宿的請求。可誰知張儉是朝廷通緝的要犯,事情敗露後孔褒被朝廷差役緝拿,孔融拚命地和哥哥孔褒爭相認罪,用孔融的話來說,就是替兄受死。

說實話,這一點孔融做的的確不妥,他自作主張窩藏要犯,朝廷本就該治孔融的罪,最多牽連一下孔褒。可不知是朝廷有意留住孔融,還是漢朝法律規定,孔褒最後走向朝廷的斷頭台,孔融又是一頓放情悲嚎,這件事情讓孔融的知名度轟動天下,成為忠孝仁義的楷模。

孔融的影響我們不必多說,時至今日,他留給我們的印象依舊是至孝的賢才,可歷史卻彷彿給我們開了天大的玩笑。以孝聞名天下的孔融,竟然被冠上不孝的罪名,被北方的實權者曹操無情地殺害了。事情還得從成年後的孔融說起,當時全國各地有頭有臉的軍閥都想聘請孔融這個吉祥物,既可以起到安定百姓的作用,又可以作為一種「孝行」的標籤。孔融不是傻子,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價值,對那些小規模的軍閥諸侯,孔融的態度都是一一拒絕。

直到後來一位叫做楊賜的司徒親自請孔融出山,恃才傲物的孔融這才甩甩衣袖,來到北海郡擔任治理政務的北海相。孔融為官能力真的一般,繁雜的事務可以放到一邊,轉而跑到民間遊玩去了,美其名曰體察民情。東瞅瞅西望望,孔融在路上發現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當孔融走上前詢問的時候,才得知這個人的父親剛剛過世,他在哀悼思念自己的父親,悲從心來,忍不住大哭一場。

作為行走的孝行標籤,孔融的職業病再一次犯了,他看眼前的人雖然口中說思念父親,臉色卻是沒有一點憔悴。在當時的東漢時期,知識分子認為真正孝順父母的兒女,在父母去世的時候應該茶不思飯不想,有滲到骨子裡的那種哀傷之情。可孔融看到那個人淚水漣漣不假,神色卻是一點不哀傷,進而孔融得出結論,此人一定是不孝順自己的父親,在這貓哭耗子假慈悲呢。

先不說孔融的推斷有沒有合理性,就算那個人真的不孝順,也犯不著押到官府里處死吧。更何況萬一那個人有兒有女,在農耕文明支撐的封建社會,男子是家中主要勞動力,這樣的話勢必會留下一對孤兒寡母,那時候該怎麼生活。再說孔融這個「哀傷程度關乎孝順」的推斷根本沒有合理性,真實的孔融是偏激固執的,他可以因為自己的臆斷就枉顧別人性命。

孔融為官期間,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爆發,孔大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可以剿滅黃巾軍,結果總是被打得落荒而逃。北海郡是黃巾軍起義的重災區,身為北海相的孔融軍事能力堪比趙括、李景隆之流,而且孔融是個自私的唯我主義者。當袁紹之子袁譚率眾將孔融一家老小圍在青州時,孔融絲毫不理會城中只有一百多名守兵,也不在意青州指日可破的危急。孔融的日常活動不是站在城頭督戰,而是縮在書房裡讀書寫字,看的還不是實用性質的孫子兵法,而是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孔孟聖學。當青州被袁紹軍隊攻破的時候,孔融的妻子兒女全部被俘,孔融則是完好無損地棄城而逃,全然不顧家人的安危。走投無路的孔融只好跑到許昌,投靠他曾經鄙夷輕視過的曹操,同樣是面對黃巾軍起義,曹操可以趁機擴大實力,而孔融則是城池盡失。

按說孔融來到曹操的朝廷做官,應該有種「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謙卑,可孔融沒有這種覺悟,他離年幼的聰穎機敏越來越遠,變得殘忍偏執,這種性格缺陷為孔融的悲劇人生埋下伏筆。孔融不贊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多次和曹操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絲毫不顧及曹丞相的面子。要不是曹操看在孔融吉祥物的作用,恐怕以他多疑剛愎的性格,孔融早就被殺了千百回。

曹操想用孔融的名氣穩固統治,對孔融一再忍讓,換來的卻是孔融的變本加厲,他多次在公眾場合侮辱曹操,讓曹丞相下不來台,對孔融來說是件常事。曹操倡導孝義治天下,孔融卻用一番奇葩的言論駁斥:「父母沒什麼值得尊重的,對父親來說,生孩子不過是為了滿足情慾。母親的肚子好比容器,孩子不過是放在容器的物品,取出來就和容器沒有關係了。」說完這番讓在場人瞠目結舌的話,孔融又淡定自若地表示,遇到饑荒的時候,如果父親品行不端,他寧願把食物分給別人,讓父親餓死。或許別人說這句話,還會得到部分人的贊同,可孔融是孝行楷模啊,好比禁毒大使公然吸毒。曹操這時對孔融已經頗有微詞了,但他再一次忍住了殺孔融的衝動,選擇克制即將爆發的情緒。

不自知的孔融選擇再一次觸碰曹操底線,當曹操頒行禁酒令的時候,嗜酒如命的孔融氣勢洶洶跑來向曹操理論。曹操對此的解釋是怕漢朝像夏桀、商紂那樣亡國,而孔融再一次戳穿曹操的意圖,表示曹操是為了節省糧食,籌集軍糧謀權篡位。孔融不顧曹操的威嚴,常常嚷嚷著歸權給漢獻帝,並效仿周公的封建分封制,這下是徹底戳了馬蜂窩。曹操對孔融再也忍無可忍,殺孔融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必然,一切是在等待時機成熟。

公元208年,曹操要去攻打荊州牧劉表的時候,官為丞相軍謀祭酒的路粹舉報孔融,在擔任北海相的時候招兵買馬,意圖反叛漢室,無視朝廷禮節,四處散播不孝言論。前幾條罪行都不至於死罪,可散播不孝言論的罪名卻是死刑無疑,就這樣孔融在斷頭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貼著孝字的吉祥物,瘋狂作死試探曹丞相的底線,走上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參考資料:《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太監與女對食,禍亂朝綱,修生祠,這樣的大明王朝安能不亡?
為什麼古代嬴政、劉邦、劉秀、朱元璋等開國帝王,大多異象加身?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