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生命的延續:《汪堂家文集》出版座談會舉行

生命的延續:《汪堂家文集》出版座談會舉行

從2014年到現在,一晃眼,汪堂家教授已經走了五年多。但是,誠如他在《死與思——死亡現象的文化分析》中寫道的:「人的死亡並不僅僅在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他的思想研究會接續下去,他的精神品質亦會傳承下去。

近日,由汪堂家教授的十位學生集體承擔編纂工作的《汪堂家文集》首批八種(共十三種)由上海三聯書店、復旦大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這正是,汪堂家教授生命的延續。

6月21日下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行了《汪堂家文集》出版座談會。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黨委書記袁新代表學院對《汪堂家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賀,並對三家出版社、《文集》編纂組、資助單位和學界同仁為《文集》的出版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

袁書記指出,《汪堂家文集》的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汪堂家老師有大智、有大愛,他留給我們的這些作品不僅充分展現了他的學術和思想所達到的高度,而且完美地體現了我院「紮根學術、守護思想、引領時代」的辦院理念,同時也很好地呈現了我院學術研究中的中、西、馬匯通的傳統。

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黃韜介紹了《汪堂家文集》出版的整體情況,並作為汪老師的學生談了自己編輯《文集》過程中的體會。黃韜以汪老師的《死與思》為例,認為汪老師的思想和他的人生感悟是內在統一的,他在思中平靜而勇敢地面對死亡,並將他的哲學融匯在他的生命之中。我們今天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去懷念汪老師,就是要繼承他的這種思想品格和學術精神。

復旦大學出版社人文編輯部主任陳軍認為,汪老師首先是一個真誠的人,由於這種真誠,他把學術和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他的很多學術問題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也正是由於如此,汪老師的著作既飽含情感,又有理性的深入研究,所以特別能打動讀者。汪老師有君子之風,道德情操高尚,出版他的《文集》、傳播他的學術和思想是對汪老師的最好紀念。

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表示,亞洲研究中心很榮幸能為如此厚重的《汪堂家文集》的提供部分出版資助。汪堂家老師以德里達研究專家名世,而《文集》則全方位完整地呈現了他的學術研究工作。汪老師在短短五十二年的生命中,為世人留下如此多的作品,被整理為十三本著作出版,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說,這套《文集》是汪老師雖短暫但非常有厚度的生命的思想結晶。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吳猛作為《汪堂家文集》編纂組代表介紹了《文集》的出版緣起和編纂過程。編纂和出版《汪堂家文集》一方面是為了紀念汪堂家老師和傳播汪老師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實現汪老師關於完成生前未竟工作的遺願。《文集》的編纂工作由汪堂家老師的十位學生集體承擔,分工協作。由於汪老師的著作有一些是未刊手稿,在編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預想的要大。《文集》其餘五本正在加緊編纂,預計2020年能夠全部出齊。

近三十位嘉賓參加了會議,回憶汪堂家教授的為人與治學,祝賀《汪家堂文集》的問世。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劉敏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知否,知否?最怕年少禿頭
新時代文學,如何講述新的「中國故事」?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