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時候的女子十三四就能嫁人,而現在女子都得20周歲以後

為什麼古時候的女子十三四就能嫁人,而現在女子都得20周歲以後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的一句俗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到了一定的年齡,男子就應該娶妻生子,而女子則應該趕緊找個對象結婚,在現代社會,雖然國家法定結婚年齡里規定,男子不得早於22周歲,女子不得早於20周歲,但大齡單身男女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人壓根都無法結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咱暫且不說。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時候的女子,法定婚齡為13-15歲,而且大都是十三四就「強制」嫁人了,那麼為何現在的女子嫁人都得在20周歲以後呢?

我們先來看看古代各個朝代的法定婚齡,戰國時期的齊國法定婚齡為男三十,女十五;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規定的婚齡為男二十,女十七;晉朝時期婚齡為女十七;唐太宗時期法定婚齡為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時期婚齡為男十五,女十三;宋朝時期婚齡為男十六,女十四;明朝時期婚齡為男十六,女十四;清朝時期婚齡為男十六,女十四。但在真實的歷史上,特別是皇族中人結婚更早,漢朝漢昭帝十歲就結婚了,漢平帝結婚的年齡更早九歲就結婚了。本該是天真玩耍的年紀,但她們卻在懵懂之際就已為人婦,甚至還要擔當起照顧孩子的角色,讓現代人感覺不免唏噓,那麼為何古代女子婚齡普遍都是十三四歲左右呢?

原因一:古代講究男尊女卑

早在古代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因女子能夠繁衍後代所以女子受到了部落的尊敬和崇拜,很多人那個時候是只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有父親,所以那時候婦女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婦女能夠繼承財產、男人嫁給女子,男人住到女子家中。但是到了舊石器時代到新時期時期的時候,男子以體力優勢逐漸佔領了各個生產部門的重要地位,此後女子慢慢退居次要,中國正式進入到父系社會,所有的財產都由男子繼承,等到了黃帝時期,宗法社會行程,男子屬於家族,女子屬於男子,東周以後才正式形成男尊女卑的觀念。

古代女子一生的使命就是傳宗接代和作為攀龍附鳳的工具,古代女子在十三四以後已經開始逐漸懂事,所以家裡當然是希望早點給嫁出去。

原因二:戰亂原因

古代打仗都是冷兵器時代,士兵們往往都是需要在戰場上肉搏廝殺,這也就造成一種情況,傷亡巨大,兵力嚴重不足,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當朝統治者往往就會強制民間男女早日結婚,然後生一堆孩子,等著以後為國效力,古時候像我們以為的漢唐盛世,人口也不過6000萬到8000多萬人而已,而一場戰爭,往往都是幾十萬人再打。所以,女子法定婚齡只能是儘可能的提前了。

原因三:單身稅

古代有一種稅收很是奇葩,《漢書》中有記載:「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誰家的女子超過十五歲並且還沒嫁出去的話,官府就會派人上門收繳五倍的賦稅。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平民百姓家的女子肯定是不到15歲就得提前找好下家,如果實在不行,甚至出現了大量兩家互換女子給對方當作兒媳的事情。

那麼為何現代女子結婚都得20周歲以後呢?

中國法定婚齡女子需要20周歲以後才能結婚主要是因為在1980年修改婚姻法的時候,考慮到適當提高法定婚齡有利於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習,以及計劃生育工作,所以規定中國大陸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中國婚姻法關於婚齡的規定,不是必婚年齡,也不是最佳婚齡,而是結婚的最低年齡,是劃分違法婚姻與合法婚姻的年齡界限,只有達到了法定婚齡才能結婚,否則就是違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傳奇大佬黃金榮,拋棄結髮妻子,執意娶露蘭春,最後落個人財兩空
中醫既然那麼厲害,為何古代老有名人因為「背疽」這種小病死掉?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