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鄉鎮園有了創省示範的底氣

鄉鎮園有了創省示範的底氣

■走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特別報道

瀘縣試點任務

●擴大普惠性資源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

●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

●幼兒園教師隊伍培養和補充機制

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省瀘縣方洞鎮中心幼兒園的時候,園長屈翠嵐正心心念念著一件大事。原來,2016年,該園成為瀘州市市級示範園,屈翠嵐為此高興了大半年。如今,該園即將接受四川省教育廳的評估驗收,直奔省級示範幼兒園的目標。「這在以前,是我們鄉鎮幼兒園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2008年以前,學前教育是瀘縣教育「短板中的短板」,財政「零投入」,主體是民辦園,幼兒園基本處於「脫管」狀態。面對這些困境,瀘縣出台一系列舉措,並在2016年迎來入選「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的機遇,肩負起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任。

如今,瀘縣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建立了「全覆蓋、保基本」的公益普惠學前教育網路,構建了「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舉辦者參與、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保障和成本分擔機制,創建了「公招在編教師為骨幹,購買教師服務為補充,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隊伍培養與補充機制,並在新的台階上繼續提升辦園品質。

村上就有「幼兒班」 三級服務網路全覆蓋

瀘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根據人口分布特徵,瀘縣合理規劃園點布局,「如今,全縣每一個鄉鎮(街道)所在地都有一所公辦的中心幼兒園,每一個片區都有一所中心幼兒園分園,每一個人口多的行政村都有一個村級幼兒班。」瀘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趙德倫告訴記者。

「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在我們鄉鎮基本不存在了。」嘉明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王永容很自信地談道。立在一片田野中間,中心幼兒園是嘉明鎮最寬敞漂亮的地方,該園還下轄兩個片區園、3個村級班,足以接納鎮上各區域的兒童就近入園。

而在瀘縣城區,目前只有城東幼兒園一所公辦園,面對城區公益普惠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瀘縣正著手應對,「我們馬上要新建一所城北幼兒園,已經進入設計招標階段,明年還將啟動城西、城南幼兒園的建設項目。」趙德倫說。

「鎮中心幼兒園—片區幼兒園—村級幼兒班」三級學前教育服務網路的形成,使瀘縣公益普惠學前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2019年春,瀘縣有公辦鎮(街道)中心幼兒園20所、公辦片區幼兒園40所、公辦村級幼兒園(點)69個;公辦園在園幼兒13718名,佔全縣在園幼兒的61%。同時,瀘縣還積極引導民辦園「轉身」舉辦普惠性幼兒園,如今已有普惠性民辦園60所,占民辦園的80%。

數據顯示,到2018年度,全縣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9%,而隨著新園的建成,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還將進一步擴大。

多方籌資合理分擔 保障投入有「續力」

屈翠嵐2007年到方洞鎮幼兒園的時候,園區佔地僅一畝。2012年舊樓成了危房,幼兒園只能到當地小學借地辦學,直到2015年新園建成。新建的方洞鎮中心幼兒園佔地近15畝,屈翠嵐精心設計了園區的每一個角落,「看著幼兒園從圖紙變成樓房,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一樣,閉著眼睛都知道哪兒是哪兒。」

和方洞鎮中心幼兒園一樣,近幾年,瀘縣不少幼兒園成為所在地的地標,這直接得益於當地財政的投入。

據統計,2011年至2017年間,瀘縣縣級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2億多元。此外,瀘縣向上爭取中央、省級學前教育建設項目資金1.4億多元,向下由各鎮人民政府提供幼兒園修建土地近200餘畝,出資、墊資幼兒園修建經費5000餘萬元。

財政的支持確保了瀘縣普惠性幼兒園的全覆蓋,2016年,瀘縣按每生每年100元的標準在瀘州市率先整體落實了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並對撥款標準實行動態調整,保障普惠性幼兒園的基本運行。

在實踐中,瀘縣形成了「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舉辦者參與、家庭合理負擔」的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為各個幼兒園改善辦學條件提供動力。

記者走進城東幼兒園時,談起園區的變化,園長趙雪梅用「衣服穿舊了能夠馬上換」形容自己的感受,園區的各項設施有了財政「續力」,能夠及時更新和調整。

確保教師總量和質量 常態化教研促專業成長

隨著幼兒園的新建和擴建,專業師資匱乏一度成為制約瀘縣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確保教師總量和質量,成為無法繞開的重要環節。

2010年,瀘縣人民政府落實了450名專職幼兒教師編製,並從當年起每年以專業化面試的形式公招專業幼兒教師,保證新鮮血液不斷輸入。同時,對於縣內九年義務制學校中熱愛幼兒教育的教師,瀘縣也支持其轉崗到幼兒園工作。此外,瀘縣通過擴大縣域內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規模的方式,為全縣預備幼兒教師。為解決部分園區教師不足的問題,瀘縣還採取了購買教師服務的方式,聘用「臨聘教師」、保育員以及安保、廚師等教職工。

莫乾梅2015年通過公招考試來到城東幼兒園石崗分園,如今已成為該分園的負責人,石崗分園的6名教師全部在編,在舞蹈、音樂、閱讀等方面各有所長,這種配置同精緻的園區環境相得益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分園大多都是在編教師。」園長趙雪梅說,園區的「臨聘教師」主要集中在中心園,「中心園因為位置的優勢,更容易吸引臨聘教師,也更便於管理。」

儘管身在分園,莫乾梅有與中心園教師同等的學習機會,就在記者到來的前幾天,她還帶著分園的老師去中心園參加教研活動,「中心園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的教研活動,我們片區園每周都有自己的教研會,幾位老師常常一起磨課,對大家都很有幫助。」

在瀘縣「中心園—片區園—村級幼兒班」這個學前教育網路中,完善的幼兒教師培訓體系,常態化的教研活動,以及幼教大比武、送教下鄉等活動,保證了三級幼教老師之間交流渠道的暢通,幫助他們在專業上迅速成長。

如今,完成了試點任務後的瀘縣,已經不只是著眼於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普惠性資源的擴大,還更加關注辦園品質的提升。各幼兒園逐漸提煉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方洞幼兒園的「童心故事,多元閱讀」、毗盧幼兒園的「快樂手工」、城東幼兒園的「玩美」活動等。

「創建3—5所省級示範園」是瀘縣如今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像方洞鎮中心幼兒園,這樣一所四周都是田地的鄉鎮幼兒園,同樣有了申請創建省級示範園的膽量。從這一行為本身,不難看出瀘縣學前教育「更上一層樓」後帶來的底氣與自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30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奮進新時代 謳歌復興夢——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朗誦會」成功舉辦
「青少年閱讀教育關愛 公益行動」啟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