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二)

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二)

編者註:作者的《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一共分四部分,

6月28日發文章《邊城集安高句麗古迹遊記》,

今天發的第二部分。

(續前)6月15日下午,遊覽鴨綠江油菜花海後回到集安市內,與同車的遊客被導遊安排入住路明賓館。這是座臨街的連體陳年建築靠西頭的一個單元,名為賓館,但設施和結構說明這像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式招待所的個人承包改造升級版,同時接待一車50多人的旅客是它最大的容納量,而且除住宿外別無其它功能。因此,本次旅遊僅有的一頓集體早餐和同來的另一車遊客都必須另處安排。

17時整,我們稍事休息後下樓上街,按旅遊安排自助品嘗地方特色美食,同時觀賞邊城夜景。根據賓館老闆的指引,我們跨越所在路口的交通紅綠燈直行至下一紅綠燈十字街口,左拐即到堪稱集安美食名片的火盆街。火盆對我並不陌生,甚至有思念幽情。那是奶奶流傳給我們的小時候盛裝燒火做飯後,從灶坑塘里扒出來的柴火炭,用來烘屋子、烤手取暖,中午燒土豆、烤餑餑,偶爾還崩爆米花、燒家雀的滿族傳統老家當。這次來前就聽三妹妹說她到集安吃了朝鮮族火盆,生鐵鑄造的火盆是怎麼個吃法呢?來集安的一路上我亦三思不得其解,以為是語言翻譯之差,想像著可能與滿族火鍋的吃法差不多。

棋盤般規範、橫平豎直、人車不多、整潔乾淨,還小橋流水又晚霞輝映的集安山城,馬路寬度不及吉林江城街路的一半,兩個十字路口的間距也不足三四百米。因此,在我還沒有想清楚朝鮮族火盆到底什麼樣時,二妹妹夫婦已經在火盆街口自拍留影。當我看到街口擺放的花崗岩盆狀雕塑,立感它的地位和作用不亞於坐卧在衙口或宅前的雄獅,它宣告我已經踏進集安火盆一條街!在布滿一組組憨態可掬、誘人引俊、逗人發笑,且體現朝鮮族特色的卡通雕塑的步行街兩旁,一家挨一家的火盆店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不用問,那些東張西望、舉足不定、若有所思的定是外來遊客。我們從火盆街西頭走到東頭,並在街口和街心有選擇地拍照留影。二妹妹因誇讚一三、四歲女孩的活潑聰穎,而意外獲其父親好感,主動推薦我們可到崔家高麗火盆店就餐,那可算是「老字號」,並指點餐後就近前往集安市政務中心和鴨綠江碼頭廣場欣賞夜景。

我們走進崔家高麗火盆店集安分店,並不寬敞的門店座無虛席,完全符合來前「哪家人多哪家就好」的預期。態度熱情、動作嫻熟、語言幹練、行動麻溜,即負責迎賓接待又不忘推介宣傳,且極具朝鮮族身姿和氣質的年輕女店主,見我們年老體弱即不再讓我們上樓而在樓下稍後。隨即門口的四人桌餐畢起立,服務員邊收拾邊讓我們就坐。原來朝鮮族火盆和滿族火鍋的燃料雖都是燒炭用陰火,但火鍋是用木炭燒開湯水煮熟食物,而火盆是用石炭烤熱鐵盤煎熱熟食或易熟食材。因此,火盆和火鍋的材質和結構也不一樣。女店主根據人數推薦我們選擇120元的中盆,不必選擇150元的大盆和100元的小盆,以免吃不了或不夠吃。隨著一農民模樣的男子應聲端來裝著火紅炭塊的鑄鐵火盆,服務員也將裝著多樣食材的平底鐵鍋放到火盆上三角形的鐵棍梁的。受熱的食材滋滋作響,四溢的菜香覆蓋了炭火散發的並不易覺察的一氧化碳混合空氣的氣味。我邊拍照邊觀察,鍋中量大墊底的是生的黃豆芽,其次是煮熟的厚豬肉片和牛羊肉雜碎及薄豆腐塊等十來樣菜品,上面點綴幾塊黑米腸與隨鍋端來的一碟酸辣白菜和一碟黃豆芽,是為朝鮮族餐飲特色食品的標識和符號。二妹夫到台前給我選擇調料,喜歡粘食的我想要些打糕作為主食,被推薦上盤本店特色的土豆泥餅。我和二妹夫各持一瓶啤酒,邊吃邊品朝鮮族火盆作法與味道類似近年流行的麻辣鍋底,只是其沒加或多加各種海鮮、粉絲、蔬菜,也缺少麻辣鮮香的口感。隨著服務員端來米飯,女店主親自倒入菜盤為我們翻炒,若不是她的操作和指導,我們真就按麻辣香鍋的吃法挾菜吃飯了。由於沒有湯汁,亦沒有另外加菜,這地方遠近聞名的火盆給我的感覺猶如剩菜炒飯,既沒有滿族火鍋的酣暢淋漓,也沒有麻辣香鍋的鮮香爽口。或許是我們初次品嘗還不熟悉它的完整吃法,也或許是我年逾古稀味覺老化,儘管我把盤裡的飯菜幾乎全部吃光,也沒有找回當年在九站公社陳屯大隊偵破案件時,到朝鮮族社員家吃派飯,人家用鐵蓋鍋燒稻草火燜的大米飯的香氣撲鼻,尤其是用乾地瓜梗熗拌的朝鮮族鹹菜的辛辣適口,到第二天早晨還滿齒留香。

18時許,我們出火盆街右拐去市中心看夜景,黃昏後的邊境小城美麗安詳,晚飯後的男女老幼都往熱鬧的地方匯聚。當我們走過政務廣場,來到蓮花公園時,已經暮色蒼茫、華燈齊放、歌聲飛揚、噴泉唱涌、冷月高懸。我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挑選抓拍心儀的畫面,環視圍觀和跳廣場舞的陣容,規模和火爆程度略超過我們吉林,而且年輕人佔主體,舞法也更像是健身操。我特別注意到這裡雖與朝鮮一江之隔,但人群中沒有見到一個朝鮮族人,絕大多數都是遼寧口音頗濃的漢族人。原來這裡是長白山南麓邊緣,不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我們穿過人群來到鴨綠江岸邊觀看兩岸的夜景。靜悄悄的集安港碼頭門鎖緊閉,燈光下兩艘江船安靜地俯卧岸邊,遠沒有我們松江中路三道碼頭的熱鬧和燈火輝煌。在不比我市城區松花江面寬多少的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境內,漆黑的山影里偶爾流露一絲光亮,對面的邊境線上沒有多少人家。觸景生情,我反思近些年中國的發展真是太巨大,城市道路交通擁堵,逢節假日一票難求,以為國外也會同樣需要修高鐵、建機場、蓋高樓。可我想錯了,他們沒有多少人、也沒有很多錢、更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不能也不需要修高鐵、建高速公路。

20時整,沿江邊城漸涼,廣場上的熱鬧尚未消退,我們即返回下榻的賓館。只有兩道街的路程讓我確認此次旅遊的吃住都是在集安的市中心,這一地理定位為我明天早起自助加游集安古城敲定了決心。(待續)

原創:刑警007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神奇的北新橋
未被編入八旗的滿洲人——巴拉人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