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同濟成立災後重建規劃工作組,進駐宜賓震中工作

同濟成立災後重建規劃工作組,進駐宜賓震中工作

近日從同濟大學了解到,地震後該校赴宜賓長寧災後重建規劃工作組已成立,第一批先遣隊已趕赴震中雙河鎮開展駐場工作。著名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常青院士已深入震中,對古鎮及當地歷史建築保護修復進行調研指導。

常青(右三)現場指導歷史建築修復。

6月17日晚,四川宜賓長寧發生地震的消息傳來,同濟大學第一時間與宜賓方面取得聯繫,發去簡訊、微信問候,向宜賓人民表示深切的慰問。學校當即啟動地震專項救助工作,對因地震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同濟學子家庭進行救助。

據了解,此次地震震中雙河鎮地震烈度達到8度,房屋損毀嚴重。隨著第一階段搶險救災的完成,災區工作重心轉向過渡安置和災後重建等工作。6月27日,同濟大學災後重建規劃工作組先遣隊先後考察了長寧縣雙河鎮、富興鄉、梅硐鎮、硐底鎮、龍頭鎮這五個受災最為嚴重的鄉鎮,先遣隊分別深入到這五個鎮的農戶、醫院、學校、政府、地質災害點詳細查看,詢問受災情況,了解規劃需求。

工作組連夜匯總資料。

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教授介紹,目前,先遣工作組與設計研究院後方支持團隊正有條不紊地開展相關工作,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背景下,本著對全縣受災群眾負責的態度,堅持長遠性與應急性相結合的規劃思路,既要突顯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性、整體性和長遠性的綜合部署能力,又要體現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的應急性、時效性、針對性和快速性的快速反應能力。計劃在雙評估和雙評價的基礎上,有序安排恢復重建,合理布局持續發展,初步擬定災後重建規劃的編製重點是長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長寧縣南部六鎮重災區災後重建實施規劃、永久安置區選點與詳細規劃、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空間開發適應性評價、雙河老鎮區重建規劃等。由於災區面積大、受災嚴重,先遣工作組與後方支持團隊正加快前期調研分析,為後續進一步組織專業團隊提供詳實的基礎信息。

6月29日,正帶領學生在川滇開展鄉村歷史遺產調研的著名歷史建築保護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常青,聽聞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災後重建規劃工作組正在開展緊張的駐場工作,領助手前往受災最嚴重的雙河鎮進行調研指導。

雙河鎮是此次長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也是長寧老縣城所在地,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老鎮區格局保存完好,文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老鎮區在本次地震中受損最為嚴重,震區內80%左右的建築不能繼續使用。文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毀,文廟所在的雙河小學部分教學樓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震後成為危房無法繼續使用。

常青說,文廟建築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老鎮區中重要歷史建築的保護修復在全域歷史文化格局院士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他叮囑規劃工作組要認真研究文廟的歷史,在做好文物勘探的基礎上,結合教學樓的拆除,恢復一部分文廟格局,使其成為老鎮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性區域,因為當地發展文化旅遊做好鋪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人申購科創板第一股,中籤率這樣,你想到了嗎
回眸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之旅中,難忘那份精彩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