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影片拍攝於1983年, 編劇:成龍,鄧景生,導演:成龍。

這是一部成龍的經典之作。具有強烈的搞笑效果,一些信手拈來的妙趣橫生場面令人回味無窮,這是當年香港電影席捲大陸錄像廳的一部領軍之作。

它的故事情節,應該說還是一種「警察故事」的早期產品。只不過這裡的警察還是香港開埠之初的警察。前半部分描寫了陸軍與水軍之間的勾心鬥角的矛盾,後半部分則是水軍在成龍的帶領下,攻打海盜的故事。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前半部分,描寫了水軍被陸軍兼并後的訓練經歷,這是港片中的警察故事裡常見的新警訓練的情節。其中,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就是開始成龍扮演的水警對陸警出言不遜,不幸的是,不久之後,他作為水警被兼并到陸警中去了,成為他昔日嘲諷過的首領的屬下,這種穿小鞋子的日子真不好受。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但影片並沒有深入地描寫水、陸警之間的水火不容,這就像香港電影的一貫風格一樣,好像是一些愛搗亂的小孩子,搞得天翻地覆,但屁股一拍,就忘記了前嫌,把矛盾一掃而光。成龍很快與扮演陸警教官的元彪盡釋前嫌,情同手足。這種情感之間的轉變,象一貫的香港電影一樣,是沒有興趣與理由交待的,反正成龍很快加入了陸警隊列,在經受了教官的最初的嚴酷訓練之後,融入了同事關係。這是香港電影輕鬆洒脫的基調,它同時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迴避了最令人感到乏味的思想轉變的過程,如果我們設想一下,成龍與他的同事,在房子里侃侃而談而終於建立了同志般的諒解,那是一種如何痛苦的觀看過程。動作片就是最大限度地壓縮乏味的思想轉變,而把最外在化的動作凸現出來。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後半部分,成龍化裝成與盜匪勾搭成奸的商人手下,深入海盜老巢,裡應外合,全殲敵人。這一段幾乎就是《智取威虎山》的搞笑版,這裡也有成龍遇到了認識他的人,從而虛驚一場,等同於楊子榮遇到了欒平一樣。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中最精彩的是成龍在小巷中打鬥的一場戲。他運用自行車,在小巷中展開了一場玩敵遊戲。在沒有汽車可作道具玩耍的情況下,成龍把自行車玩得虎虎有生。比如,突然打開的窗戶,打倒了快速行駛的自行車上的敵人,這是成龍電影中的一種經常性的技法,就是運用人物周圍的諸如車門、櫥門、櫃門作為制敵道具,總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搞笑效果。記得成龍有一部電影中,他飛身一躍,正好落入一隻垃圾桶中,就勢把桶門關上,形成成龍的典型的一氣呵成的動作奇觀。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從鐘樓跳下的一場戲,可以看出是對《七十二階台階》的模仿。倒掛鐘樓的戲,後來在成龍的電影中多次出現,直到在《上海正午》第2集中,也有鐘樓上的一段打鬥戲。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成龍電影一貫張揚的對中國人的精神的肯定與讚美。影片中的英國人軟弱無能,迫於海盜的壓力,與海盜進行交易,而成龍為首的中國人卻強烈要求挺身而出,消滅匪患,救出了被作為人質的英國人。在這裡,成龍是始終的主角,掌握著故事的進展,外國人則是懦弱的象徵,值得注意的是,到好萊塢拍片後,成龍成為外國人的附庸,跟在洋人的後邊,擔當了陪襯職能。這是成龍進入好萊塢後被迫選擇的角色的轉變與位移,所以,成龍的光彩不但沒有通過好萊塢而增光,反而削弱了光彩,使得他所參演的幾部好萊塢電影在習慣了成龍於香港影片中有著華彩表現的觀眾中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失望情緒。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作為導演的成龍,影片節奏明快,鏡頭剪輯流暢,場面表現有條不紊。成龍後期作品的導演風格都有著雷同的表徵,實際上,這種風格是香港電影的整體的風格,你甚至很難區分出香港導演之間的差異來,他們都用最沒有個人特色的商業電影運作技巧,來完成電影的精鍊的敘事。成龍如此迅速地具備了香港電影風格的不著痕迹的技巧,反映了一個導演的身份在香港電影中的最乏個人化。相比之下,我們大陸導演很難具備香港導演這種對鏡頭的出神入化的操控能力,或者可以說,大陸導演中還缺乏真正地具備商業片特質的導演,缺乏對商業片技巧的掌握與研究。那些臨時性地跟風拍攝一些娛樂片的導演們,經過幾年的自以為是的尾隨,終於證明了一個拍過所謂主旋律電影的導演,在換一種行頭拍攝商業片或者叫娛樂片的時候,完全不具備那種臨場發揮、現場操控場面的能力。當認識到這一點後,那些藐視娛樂片的導演們才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的不足,從而中止了繼續對娛樂片的添加垃圾的行為。中國娛樂片的拍片衝動從此戛然而止。實際上,我們完全有充分的理由拜成龍為師,仔細拉片成龍電影是如何營造氣氛與場面表現的。記得上影廠的黃蜀芹導演當年對《上海灘》進行逐格研究,來學習港片的場面調度技巧。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近幾年,香港導演進入內地影視圈,他們富有創意的鏡頭調度給國內影壇帶來了不一樣的氣象,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林超賢在主旋律影片製作上帶來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當然,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比如香港導演執導的表現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我的戰爭》、反映南昌起義的電影《建軍大業》,都因為這些導演的閱歷儲備的欠缺,而很難讓這些電影能復現出歷史的莊重感、神聖感與崇高感,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是,就是香港導演有他的長處,比如靈動、鮮活、可視性方面,有著他從商業電影中汲取出來的長處,但如果從主題上放任自流,香港導演的作品往往也不得不面臨著兵敗電影市場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最近幾年成龍一直遊走在內地影壇,他時而有佳作出現,但有一些作品也給人平庸之感,正可洞見成龍曾經的優勢,在融入內地影壇之後所必然帶來的分化與分解。

《A計劃》:成龍武打電影的經典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