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雷鋒網消息,6 月 29 日,東南都會、六朝古都、科教重鎮南京在為期一周(6 月 26 日至 6 月 30 日)的 「 2019 南京創新周」 活動中,迎來了一場特殊的活動——由未來論壇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南京市分會、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南京市國際商會承辦的 「2019 未來論壇·南京峰會」。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按照官方說法,在本次峰會中,未來論壇秉承 「傳播科學精神、啟蒙科學理念、帶動科學創新文化」 之宗旨,邀請全球頂尖科學家、卓越企業家、新銳青年創業領袖聚首南京,旨在拓寬產業的國際前沿視野,搭建全球智力支援渠道,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為助力南京實現 「深化創新名城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 的目標提供更聚焦、更充分的跨界溝通交流平台。

這次峰會的主題是 「同行·共創」,有不少來自業界、學姐和投資界的人士圍繞中國晶元、邊緣計算等熱點話題進行演講或對話,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包雲崗、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余凱等大咖,從而也碰撞出了不少發人深省的觀點,雷鋒網摘錄部分觀點如下文。

包雲崗:如何理解 RISC-V?

近年來,伴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RISC-V 作為一種 ARM 之外的全新指令集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歡迎,不僅有許多巨頭參與其中,也有不少創業公司也把它作為一個好的機遇(參見雷鋒網此前報道)。

對此,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未來論壇青年理事輪值主席包雲崗談到了自己對 RISC-V 的理解:


我想實際上在 「新」 可以在多方面來體現,從而讓一個技術或者是讓一個企業可以有競爭力。像 RISC-V 能夠形成全球關注的機會,從技術來看,並不是一開始技術上就非常先進,一種技術授權的新模式。我們以前對於晶元只有這兩種模式:像英特爾那樣自己擁有指令集,自己賣晶元;或者像 ARM 那樣自己擁有指令集,自己設計晶元,但是它可以給別人授權。但是 RISC-V 對標了開源軟體,因為開源軟體完全是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我制定這種開放的標準,制定這個標準以後,你可以有開源的實現,也可以有 Windows 商業版的實現,所以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其實伯克利看到晶元領域的空白,所以它能實際上找到這樣的切入點提出一種新的技術的授權模式。RISC-V 走了一種完全開放的模式,這個指令集是免費的,大家都可以去使用的,所以這個其實填補了一個空白。正是因為這點開放性使得它抓住了很多人的需求。所以有很多人基於它做研究,變成一個創新的平台,這種模式其實是通過其他的方式,其他新的模式來牽引關於技術包括在 IOT 領域的廣泛應用,甚至現在有人開始關注,像歐洲用它做超級計算機等等,就會有一系列的更多的應用場景。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而對於中國晶元行業的人才體系,包雲崗也表達了自己的焦慮,他表示:


我覺得國內在晶元或者是半導體領域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加強的,實際上我們自己還做過一些統計,比如在處理器架構設計,最優秀的一些人才。先從學術界來看,一些博士畢業以後都會去哪裡?最頂尖的博士,比如在體系結構,國際頂級會議上發表過論文的,而且提出過新技術的優秀人才都去哪裡了?我們統計了十年,這十年裡面的第一作者看他們畢業以後都去那裡?我們發現 85% 留在美國,中國只有 4%。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說我們在晶元領域怎麼做更多新的技術,包括很多新的創新來自哪裡,說實話確實我們有很強的危機感,在人才培養這一塊。我們的人本身的素質是不差的,包括工程能力、動手能力,但是有時候你如何把這個能力結合到市場或者是企業的需求,把它的創新性釋放出來,這方面我們相對來說是比較欠缺的,還是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去努力。現在看起來很大的原因比如說那些學生比如在計算所畢業的博士做得很好,他們畢業以後基本上全部去工業界了,很少有人去學校里再去當老師,培養下一代的學生,現在幾乎沒有,因為本身學校對於青年教師的支持,對於國外回來的一般學校還是很慷慨,但是反而對於自己國內培養的很不錯的博士生,學校這方面的支持還是挺弱的,所以一般博士不太願意去學校從教。比如在晶元架構這個領域,在全國要做好的研究不到十家,相比較 AI,可能每個學校都搞人工智慧學院,這種對比有時候會有焦慮,也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扭轉這樣的局面。

余凱:邊緣計算及其晶元的發展

作為中國 AI 晶元領域的佼佼者,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未來論壇青年理事余凱主要談到了邊緣計算和晶元的問題。

他認為,中國的 AI 如今之所以能夠相對在國際上取得比較領先的優勢,原因是在移動互聯網有大量的數據產生,所以這樣的產業場景和規模培育了很多的人工智慧人才;下一步到 5G 物聯網的時代,更多的數據不是產自於人,而是來自於汽車、攝像頭、溫度感測器、無人機等等,這些更多實時的數據、射頻的數據、感測器的數據都會被產生——到 2025 年,邊緣的人工智慧計算的需求預測會是雲計算至少一個數量級以上的規模。

余凱表示,邊緣計算目前在中國有兩個最大的落地場景,第一個是智慧城市,第二個是汽車的智能化。就智慧城市而言,余凱認為,在今年以及未來的四五年的時間裡,100% 的數據都會在攝像頭端被分析和計算,從而會推動邊緣人工智慧晶元的發展;而汽車的智能化由於關乎安全,所以感測器的部署和數據的規模都非常大,一定意義上汽車會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對於如何衡量人工智慧晶元的能力,余凱認為:


它真實的應用場景里,我們不應該遵循傳統的、簡單的衡量方式,而應該採取更加務實的計算方式,就是我們去考核 AI 晶元的真實性能。這個真實性能首先第一點從技術出發,單位功耗能實現的算力,但是我們還要去看由於你的架構設計使得你的演算法是不是能充分利用這裡面的硬體資源,所以這裡引入了有效利用率的概念,同時也要說人工智慧演算法實際上是統計機器學習演算法,統計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好和壞會導致什麼樣的差別?會決定單位算力你能夠完成什麼樣的人工智慧任務,所以這是演算法帶來的影響。所以最終來講,我們考核的是單位功耗里人工智慧的性能,單位價格下人工智慧的性能,所以這些才是真正的 AI 晶元的真實性能。

由此,余凱表示:

現在有一個越來越被業界認為的主流認知,也就是說通過場景驅動定義的軟體框架,然後軟體框架結合硬體的架構設計,使得軟體和硬體的結合繼續推動在邊緣計算里的人工智慧的算力,那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新的摩爾定律。這要求我們面對人工智慧應用,對演算法、晶元架構、編譯器等等進行協同優化,所以它是全棧式的技術開發。

最後在邊緣計算晶元的案例中,余凱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就是在工地里的安全檢測中,地平線採用了人臉隱私保護的方案,也就是將視頻中拍攝的人臉模糊處理,而只是檢測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從而被國際廠商所歡迎——這就是邊緣計算給人臉識別帶來的好處。

張煥麟:中國半導體產業需要系統公司的支持

張煥麟是中芯國際旗下的投資平台——中芯聚源資本的管理合伙人,他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需要擁抱世界市場,同時也需要系統公司的支持,而不僅僅是閉門造車。

張煥麟表示,半導體這個行業從它創始以來一直都是全球的產業,一個半導體的產品,一個集成電路的產品從它設計到製造、封裝、檢測、存儲、分銷到交到客戶的手至少要經過 6 個不同國家,這是今天產業的現狀,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地區能夠把半導體產業所有的東西都自給自足。

他在對全球的半導體公司進行分析後表示:


過去 30 年來全球的十大半導體公司,幾乎都是由系統公司運營出來的集成半導體公司,基本上在全球的頂尖的半導體公司裡頭他們都來源於系統公司。SK Hynix 是 LG 培育出來的半導體公司。Broadcom 是從創業出來的半導體公司,TI 以前也是一個系統公司,他們也生產自己的電子產品,WD 是生產硬碟的,NXP 是原來的飛利浦發展出來的。因為全球的系統公司,它們推動了半導體公司的發展,因為它們能給半導體公司提供市場,提供明確的需求,而從半導體公司的角度來說,它們只要為系統公司定製化的設計出所需要的產品就一定有市場,就一定能夠開發出有用的產品,而且一定是在市場里有競爭力的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集成電路的產業發展也需要有系統公司的參與和引導。今天,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公司是海思,為什麼是海思?因為華為,沒有華為就沒有海思,華為引導孕育了海思的發展,所以海思成為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公司一點也不奇怪。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什麼是海思?

另外,張煥麟也認為,就半導體行業來說,要想發展壯大,IDM 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發展模式。他表示:


Fabless(雷鋒網按:無工廠晶元供應商)的模式是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但是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 工藝的本身才會給企業帶來長久的競爭力。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公司,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正是因為它們有 IDM,當然這裡也有特例,比如高通是完完全全的 Fabless……今天這麼多的 IC 公司能夠進入到這個來正是因為 Fabless 這種模式的功能,同時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在 IDM 的基礎上才能長久保持這種競爭。全球最大的攝像頭感測器第一是索尼,第二是三星,第三是中國人創立的現在也被中國公司收購的豪威 OmniVision,索尼和三星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先的圖像感測器公司,因為它們是 IDM,它們有自己的工藝,有自己的生產線,而豪威作為一個 Fabless 它們做得很辛苦,它們要爭取有可能的產能,而且要和晶圓廠分享它們的利潤。像豪威這樣的公司,要能夠超越三星,超越索尼,如果它不是 IDM,就不可能有長久的競爭力。

雷鋒網按: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和 AI 晶元行業的機遇,快來參加將於 2019 年 7 月 13 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承辦的 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的 AI 晶元專場。在 AI 晶元專場,晶元巨頭英特爾,AI 晶元商用化進程處於不同階段的初創公司,包括地平線、雲天勵飛、思必馳、觸景無限、天數智芯等公司的重磅嘉賓將會分享他們關於 AI 晶元需求和落地的獨到見解。資本作為影響 AI 晶元落地的關鍵,未來資本將如何推動AI晶元的落地以及晶元市場未來的機會在哪?華登國際的投資人將分享其前沿的觀點。當然,AI 晶元專場還為你準備了一個小驚喜,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秘書長包雲崗教授將為你解讀當下非常火熱的 RISC-V 架構如何幫助晶元公司更好地抓住 AI 和 5G 市場,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再見,iTunes
機器學習如何從上游抑制歧視性行為?斯坦福 AI 實驗室的最新成果給出了答案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