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禮器——鎮國之寶,是司母戊鼎或後母戊鼎?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禮器——鎮國之寶,是司母戊鼎或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於是,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但爭議一直不斷,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後」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後是同一個字。於是在此後出版的《辭海》對「司母戊鼎」作了這樣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鼎腹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或釋「後母戊」)。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為「後」,實際上是否定了從前把「司」理解為「祭祀」的說法。大部分專家認為「後母戊」的命名要優於「司母戊」,其意義相當於「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後」同義。改為「後母戊」,意思相當於: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2011年3月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後母戊鼎正式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移至該館,亮相時鼎前的標牌已赫然顯示「後母戊鼎」。央視播出後,隨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後」之爭也由學界擴展到社會爭論,令人尷尬的事情出現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殷墟博物苑、中國文字博物館三個中國舉足輕重的博物館,在展示同一件青銅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館為複製品)時,出現了不同的稱謂,位於首都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稱「後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國內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它的釋名為「司母戊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古老的四座城市,第一名有五千年的建城史,三皇五帝集於此
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的11位中國人,兩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TAG:小馬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