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四大名將,樂毅榜上無名,為何他卻始終是武廟十哲之一?

戰國四大名將,樂毅榜上無名,為何他卻始終是武廟十哲之一?

武廟指的是武成王廟,最初設立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原本的名稱是太公尚父廟,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改稱武廟,以周朝開國太師姜子牙為主祀、張良為副祀,包括張良在內一共有歷代名將十人配享武廟,這也是武廟十哲的來源。

至於武廟六十四將則是唐德宗時在武廟十哲之外,又增加了古今六十四名將配享武廟,武廟七十二將則是宋徽宗時調整了名單,包括十哲在內一共七十二位名將配享武廟。

對比下唐宋武廟十哲名單會發現,宋徽宗時的武廟更突出了張良的地位,十哲名單裡面剔除了白起和吳起,而加入了管仲、范蠡和郭子儀三人(張良獨立出來不在十哲名單內),其餘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田穰苴、孫武和樂毅七人始終在唐宋武廟十哲名單之內。

後世無論對十哲還是六十四名將或者是七十二名將其實都有不少爭議,今天只來說一說十哲之一的樂毅:樂毅是戰國名將,一生出名的一戰只有差點滅了齊國的五國伐齊之戰,連戰國四大名將都不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那麼戰國四大名將,樂毅榜上無名,為何他卻始終是武廟十哲之一?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五國伐齊之前,齊國實力強盛和秦國並稱東西兩大強國,可以說和秦國並駕齊驅而在諸國之上,特別是滅了宋國之後更是使得齊湣王不可一世。樂毅以燕國上將軍統帥五國伐齊(楚國是後面趁火打劫加入的)在濟西之戰大敗齊軍,一路勢如破竹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只留下莒和即墨圍而不攻,光是這份戰功來看,樂毅有資格躋身十哲之列。

第二,武廟是以姜子牙為主祀,姜子牙是姜齊的開國君主,但是歷史進入戰國後,姜齊卻被田齊所取代(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取代姜氏成為齊侯),一方面從法統來說田齊得位不正,這也是帝王最為忌諱的,另外一方面樂毅伐齊伐的是田齊,這或許也是樂毅位列武廟十哲的原因之一。

第三,如果僅僅以五國伐齊之戰來衡量的話,樂毅也僅僅是有資格而已,還不足以使他始終牢牢佔據十哲之列,更關鍵的原因可能還在於樂毅伐齊中表現出來的仁義符合帝王心目中的道德標準,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樂毅伐齊的具體表現。

樂毅攻入齊國後,並未對齊國實行嚴苛的統治,而是減免賦稅,廢除齊湣王的苛政,尊重齊國的風俗和保護齊國文化,而且還善待百姓和地方名流,原本他可以攻下莒和即墨兩城,可是樂毅為了收服齊國民心對莒和即墨圍而不攻,城內百姓也可以自由出入。

雖然最後樂毅功敗垂成,但是他的這一系列舉措和王者之師、仁義之師是相符合的,這也是歷代統治者所喜聞樂見和推崇樂毅的重要原因。

與之相比的是吳起和白起:吳起雖然和孫武並稱孫吳是兵家亞聖,但是因為功利之心太強,在母親死後沒有回家奔喪守孝,不符合曆代推崇的仁孝信條。

白起雖然戰功顯赫,但是因為殺心太重,長平之戰後坑殺了四十多萬趙軍,被趙匡胤稱之為:「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於此?」所以這兩人都被趙匡胤移出了武廟十哲之列。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劉備生前麾下封侯者有幾人?沒有諸葛亮,也沒有趙雲和魏延
三國跳槽最頻繁之人是誰?一生換了八個老闆,連賈詡都望塵莫及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