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一歲半寶寶吃飯不嚼,家長要重視咀嚼訓練,對孩子有4方面影響

一歲半寶寶吃飯不嚼,家長要重視咀嚼訓練,對孩子有4方面影響

貝貝一歲半了,媽媽發現他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是吃麵條還是喝粥,孩子基本上都不嚼,呼嚕呼嚕就咽下去了。

在給寶寶體檢的時候,跟兒保醫生溝通,貝貝媽才知道,孩子的咀嚼能力也需要學習,並且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影響很大。

如果寶寶長期不會咀嚼食物,只是囫圇吞下,會影響到寶寶的4個方面。

影響到牙齒的萌出。

在寶寶乳牙開始萌出以後,咀嚼食物這樣的動作,可以有利於牙齒的萌出。如果孩子總是不會拒絕,每次吃食物就直接吞咽,這樣會對牙齒的萌出有一定的阻礙影響。

影響到孩子的消化功能。

咀嚼也是食物消化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寶寶通過咀嚼將食物性狀變成適合自己的程度,這樣有利於從中汲取營養成分。

如果食物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直接被孩子咽下,這樣對胃腸都是一個負擔,會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功能。

影響面部肌肉和頜骨的發育。

咀嚼並不僅僅只為了吃食物,它對面部肌肉的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寶寶經常不咀嚼,面部肌肉和頜骨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面部的美觀。

影響語言發展。

孩子在咀嚼的過程中,舌頭,嘴唇等,相互配合,下頜肌肉和面部細小肌肉也能得到鍛煉,這樣對於孩子說話發音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咀嚼能力的低下,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咀嚼能力得不到發展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最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吐字不清的情況。並且家長要注意的是,面部細小肌肉在兩歲半時基本就完成發育了,如果在此之前沒有得到很好的發育,就很難發展到正常水平,對孩子語言發育的影響是長期的。

咀嚼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如此之大,那麼家長該如何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呢?

【家長要多做示範】

在輔食開始添加的時候,家長就要逐漸引導寶寶學習咀嚼的動作,特別是在寶寶有乳牙萌出以後。

先讓孩子有咀嚼的動作,家長可以在給寶寶喂飯的時候面對面,家長作出誇張的拒絕動作,讓寶寶進行學習。

【循序漸進地給孩子提供不同性狀的食物,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當寶寶的牙齒萌出以後,可以循序漸進地提供顆粒狀塊狀的食物,讓寶寶適應從細到粗的食物性狀,這樣可以練習咀嚼不同性狀的食物。

【咩小胖育兒感悟】在生活中,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咀嚼能力的培養是不夠重視的。遇到過一些兩歲多還說話不清楚的孩子,在跟孩子家長交流會發現,其中好多是因為長期吃過於軟爛的食物。要注意,避免一直給孩子吃過於細軟的食物,有些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這樣孩子比較好消化,實則不然,而且會讓他缺乏咀嚼的練習。

我是咩小胖,育嬰師早教師更是寶媽,多平台育兒領域原創優質作者。有著多年早期教育經驗,為家長提供個性化教育指導。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育兒更要育己,讓我們跟寶貝一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咩小胖 的精彩文章:

如你所願他成了笨小孩,看心理學中的「標籤效應」,如何影響孩子
夏日炎炎,寶寶也要防晒嗎?當然需要,而且要注意正確的方式

TAG:咩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