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念天理,念茲在茲

念念天理,念茲在茲

念念天理,念茲在茲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問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釋義:

若是個真學儒的人,自會有個致良知的大願,朝於斯,夕於斯,一日不得致良知,便一日不得心安。若無這樣的大願,若無這樣的心態,便不是真正的學儒的人。

若是個真學佛的人,自會有個明心見性的大願,朝於斯,夕於斯,一日不得明心見性,便一日不得心安。若無這樣的大願,若無這樣的心態,便不是真學佛的人。

有了這個大願,有了這樣的心態,讀經看教,只為此要致良知,只為要明心見性。靜慮慎思,只為此事。乃至二六時中,人事應酬,皆不離此事,如佛家的參禪,只是要明這個心,只是要見這個性。久久參究,心無旁騖,自會親證自心實相。這是個悟前的慎獨功夫。道家所謂的結聖胎,也只是有了這個大願,也只是有了這個心態,也只是有了這個困而不解的疑情,而不是肚子里長了個什麼東西。佛家卻不這樣說,他只是說修行人有了自己的一個蓮花苞,將來就從這個蓮花苞里生出來。這個蓮花苞,是個比喻,就是比喻這個困惑不解,就是比喻這個疑情,就是比喻這個誓願證得、尚未證得的自我心態。將來從這個蓮花苞里生出來,也是個比喻,比喻借著這個大願,借著這個困惑不解而大開圓解。陽明先生將此表述為「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則自然而至「美大聖神」。

念念天理,念茲在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不修不整不散亂,即其最上法門也
稍一走作,便落相對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