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儘管有些許瑕疵,也因為經費導致了肉眼可見的受限,但《赤痕 夜之儀式》仍然是近年來最棒的銀河城遊戲之一。

五十嵐孝司(以下簡稱 IGA)到底是守住了自己的聲譽。在經歷多次跳票與組織團隊更換的前提下,還能提交出一個內容完善的作品 —— 這倒也符合他過去一貫對項目執掌相對穩健的風格。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不論是否有意為之,《夜之儀式》確實繼承了大量 IGA 系《惡魔城》里的元素,其中包括並不僅限於劇情、玩法、藝術風格、細節、彩蛋等等 —— 甚至連受傷時產生的無敵幀時間都毫無二致。

用我一位朋友的說法就是:以後有了《夜之儀式》,我們可以踏踏實實跟《惡魔城》告別了。

雖然換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但《夜之儀式》仍然保留了與《惡魔城》類似的故事結構,並且和以往一樣敘事手法相對直白。雖然劇情平淡,它仍然有著熟悉的哥特式風格,以及現實歷史與奇幻神話相結合的世界觀。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這篇文章將會對遊戲中的背景和出現的關鍵術語進行考據,其中可能會出現將其與過去的惡魔城相聯繫的內容。但這並非要強行把兩部作品拿來比較或是聯繫,只是作為相同題材下的參考而已。

註:本文涉及遊戲劇透;雖然翻譯質量一言難盡,但文中相關術語仍以官方中文為基準,並輔以英語原文作參考。

現實歷史中的虛構傳奇

《夜之儀式》的故事開始於18世紀,工業革命浪潮正席捲整個英國。在這股由科學帶動的時代變革之下,過去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的宗教與神秘學說在不斷被驗證了虛實後,地位隨之一落千丈。

為了繼續保持在凡人心目中的地位,或者說得更直白一些,為了繼續忽悠當權者給予資源,過去以精神文化為運作核心的組織都在試圖尋找挽回聲譽的方法。而作為與科學發展有著同樣激進態度的鍊金術公會,想出的餿主意最為極端:召喚出惡魔並展示給世人看,以此來警告權貴們「如果沒有我們保護,惡魔來了你們就完蛋啦!」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最開始,鍊金術師們將期望寄予在公會收藏的《勒家斯之書》(Liber Logaeth)。然而這本用諾派文字撰寫的古老書籍雖然確實擁有召喚異界生物的功能,但它原本的術式僅能喚來些微小的友好精靈。如果想要修改法術程序召喚出惡魔,需要額外尋找足夠的「媒介」。

1764年,某位鍊金術師在進行活體實驗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晶體(Shards)。他們發現這種水晶狀物體其實是魔力凝結後的產物,使用它來運作被逆轉了儀式的《勒家斯之書》真的能成功召喚出惡魔。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很快鍊金術公會就發現,通過在活生生的孩童體內植入水晶便能令其擴散成長,這些被用作水晶「栽培」的實驗體被稱為「碎片人」(Shardbinder)。經過了近20年的等待,公會最終積攢了足夠多的水晶,可以通過獻祭這些孩童來實現大規模的惡魔召喚了。

由於在實驗開始前一天,承載水晶數量最多的少女米莉婭姆陷入昏睡,導致公會召喚出地獄之王巴爾的原計劃失敗。但即便如此,犧牲了幾乎全部碎片人的儀式仍然將成群的惡魔帶到了人世間。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在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並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苦戰後,人類終於消滅了來襲的惡魔。作為幕後始作俑者的鍊金術公會高層紛紛被處以極刑,整個組織也被取締陷入癱瘓。

惡魔入侵事件約1年後,原本以為在獻祭中死去的碎片人之一吉貝爾突然出現。他指揮著與其建立起某種契約的惡魔將公會成員屠殺殆盡,並佔領了原本已經幾乎已經荒蕪的公會基地。

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吉貝爾成功地獨自完成了當年鍊金術公會的儀式,再次將惡魔召喚到了世間。這一次他的成果甚至更加「卓越」,不僅讓所羅門72魔神中許多高等惡魔被召喚出來,更是以鍊金術公會基地為媒介,建立起了一座混沌的魔城。

與此同時,已經昏睡了10年之久的米莉婭姆也隨之醒來......

為了讓故事帶有一種遊離在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模糊界線,IGA 在構思《赤痕》最初的故事時特地將其設定於英格蘭,並調查了許多英國歷史以便作為參考。而他的確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素材:在與遊戲故事開端時間點相近的18世紀末,現實世界中的歐洲確實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災難。

1783年6月至次年2月,位於冰島的拉基火山(Laki)持續爆髮長達8個月之久,導致當地三分之一人口死亡。更糟糕的是,火山爆發產生的灰燼和高達一億兩千萬噸的二氧化硫隨風飄散到歐洲各地,約23000人因為這場災難而失去生命,後續的影響更是深不可測。

在那個時代,雖然科學知識逐漸嶄露頭角,但愚昧仍然未曾消失。因為這場災難導致的民間傳說與恐怖故事數不勝數。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這層背景最終便成為了 IGA 構建世界觀時的基礎,據他所述其中一個「白天也被黑暗籠罩,太陽如同血一般鮮紅;在一片血海中,地獄裡的城堡被召喚出來」的故事,便是這次《夜之儀式》的故事主題來源了。

下一頁:更多內容鍊金術與水晶詛咒

從 IGA 對於背景的構思取材,到實際遊戲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赤痕》相比《惡魔城》,其中收到的現實歷史影響更多了一些。故事的源頭來自於工業革命對精神文化的衝擊,其中的人物等內容也因此受到了很深的影響。

作為整個事件起因,鍊金術不僅是本作中的重要劇情元素,在過去的《惡魔城》系列裡同樣十分搶眼。尤其是在 IGA 設定中,德古拉的主要力量來源「深紅之石」、能夠讓人永葆青春的「賢者之石」,乃至貝爾蒙特家族聖鞭「吸血鬼殺手」都是受惠於鍊金術的產物。。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考慮到兩個系列的關係,這種情況對《赤痕》世界觀下那些鍊金術師們來說就顯得十分諷刺了。他們費盡心機,違背了人性想要證明自己的鍊金術可以對抗邪惡。然而何曾想到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混沌之王,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掌握了遠超他們的技術。

在前兩年 Netflix 製作的《惡魔城》動畫里,德古拉伯爵被設定為了一個十分熱衷科學,在各方面都有著卓越成就的「宅」鬼。鍊金術佔據了他研究的大部份內容,這也是他與第二任妻子麗薩相識的契機。

至於在遊戲里有關《惡魔城》中煉金設施的出現就更加頻繁了。尤其是在國內最知名的《月下夜想曲》,流程初期場景「煉金研究所」中的道具都是隱藏在燒瓶或是培養槽里,暗示了惡魔城擁有自主研發資源的生產能力。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我們現實中的鍊金術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過。這種起源於中世紀化學雛形的技術,旨在於將常見金屬轉變為黃金,或是煉製產生不良的萬靈藥。在尚未被徹底否定之前,鍊金術基本上可以視為黑暗時代下的化學實驗 —— 還夾帶著一絲巫術儀式的味道。

既然是虛構故事,那麼現實中屁用沒有的鍊金術自然成了《夜之儀式》中真正能夠實現奇蹟的手段。通過實驗得到的魔力晶體植入孩童體內後,產生了一種名為「水晶詛咒」(Crystal Curse)的現象。雖然本意首先是要在活人肉體中「栽培」出更多數量的水晶以供獻祭,但同時也為這些受害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能力。

這些受到詛咒影響並存活下來的孩子,在經過訓練後便能駕馭強大的惡魔力量。不僅能為其提供遠超常人的肉體能力,隨著詛咒的深入甚至可以憑空製造出武器,或是在吸收了惡魔死亡後留下的結晶來發動超自然力量。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但是這畢竟是一種扭曲的詛咒。大多數被作為水晶「盆栽」的孩童都活不了多久。晶體會從心臟部位開始逐漸蔓延,隨著詛咒的不斷擴散成長,受害者最終會被完全吞沒變成人形結晶體。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應該也對遊戲中大量出現的彩繪玻璃印象深刻了。這是 IGA 在為本作設計視覺草案時就定下的元素。尤其是作為主角的米莉婭姆,她身上的水晶碎片隨著詛咒的蔓延,會逐漸形成盛開的玫瑰花瓣形狀,有著一種異樣的美感。而藍玫瑰也成為了她在遊戲中所代表的符號。

在 IGA 最初進行人物設定時,女主角的構思顯然受到了弗蘭克斯坦的科學怪人影響。「碎片人」的概念從本質上也是黑暗時代扭曲實驗後的產物,與通過屍體拼湊起來的人造人有著異曲同工的思路。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不過米莉婭姆比起科學怪人還是幸運的。她擺脫了控制、找到了值得託付的好友,也找到了作為人類生存下去的方向。

天使的語言

作為遊戲中最後唯一倖存下來的鍊金術師,米莉婭姆的好友約翰內斯找到了一種可以暫時延緩詛咒蔓延的方法:諾派符文(Enochian,即「以諾語」)。

16世紀,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顧問、同時也是身兼數個學家身份的約翰迪(John Dee),與通靈師愛德華凱利(Edward Kelley)進行了許多神秘學相關的研究。最終他們宣稱自己不僅已經取得了鍊金術的最高成就,還通過儀式成功召喚出了精靈與天使。

參與實驗的人表示在與天使的交流中獲得了他們的語言。這種語言早在亞當身處伊甸園時便存在,並且還是他當初為事物命名時所用的語言。雖然這種當時被稱為「上帝的第一語言」的文字,後來被語言學家描述為「跟英語沒啥區別」,但約翰迪等人仍然以此建立了專門的研究方案。

隨著諾派文字體系的成熟,一套名為諾派魔法(Enochian magic)的儀式理論也隨之被發展起來。它被認為能用來和天使等超自然生物交流、或是直接將其召喚到人間,但許多魔法學界的人都對其實用與安全性表示懷疑,而且其相比其它魔法理論來說過於複雜晦澀。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現實中的《勒家斯之書》和遊戲里所述一樣,的確都是以諾派文字編寫的魔法儀式書,但它並不能召喚出惡魔,如今也好好地躺在大英帝國博物館裡頭,你甚至還能在網路上下載到數字版......

說回到遊戲,《勒家斯之書》在被鍊金術公會逆轉了儀式方法後,變成了能夠召喚邪惡存在的工具。在儀式導致惡魔入侵的混亂局勢下,唯一僥倖生還的吉貝爾獲得了這本書,並利用它召喚出了惡魔並簽訂契約。雖然不能明確城堡被召喚出來的具體時間,但應該就是在遊戲未具體提及的10年之間,他在鍊金術公會遺址上進行研究後取得的最終成果了。

和伯爵喜歡將城堡懸在孤崖不同,吉貝爾可能要麼是受限於地基(公會),要麼就是有自己的品味 —— 他將城堡選擇建在一座湖中央,《惡魔城》裡頭伯爵上一次這麼選址還是在街機版的《鬧鬼城》裡頭呢。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除了用於邪惡計劃,諾派文字在遊戲里還有著正面作用。如果仔細觀察女主角的立繪,會發現她胸口、大腿處的玫瑰結晶周圍有一圈諾派文字。它們能夠讓米莉婭姆在使用惡魔水晶的同時,不會令詛咒迅速蔓延全身。不過在遊戲初期也提到,目前她所使用的術式只是治標不治本,並且當過度使用水晶能力時符文也會失去效果。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幸運的是,在遊戲的真結局中,約翰內斯在師傅的提議下對諾派符文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他提到了如果能夠找到正確的改良方案,那麼應該能夠逆轉米莉婭姆身上的詛咒,最終令晶體完全停止生長。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在電子遊戲領域裡諾派似乎並不是個很常見的元素,除了《赤痕》之外,近年來其它採用諾派文字作為劇情元素的作品,似乎只有白金工作室的《獵天使魔女》。在其世界觀里,無論是天使還是惡魔在交流時主要便是使用這種文字。此外遊戲里兩個重要組織「流明賢者」與「暗影魔女」在使用各種咒語或是召喚術時,也需要將諾派文字用於其中。

相比《獵天使魔女》中的運用,諾派文字在《赤痕》里更多只是在劇情中被提及而已。在原本設定里還能看到其作為視覺元素出現,但最終和許多草案里的美麗場景一樣,都消失在了 3D 圖像引擎的隨機生成之下。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在初次遇到阿爾弗雷德時,我們會發現他正蹲在地上寫著什麼。這個答案需要到遊戲的最終結局時才得以揭曉。而這也是整個遊戲里以諾派文字作為視覺效果,並在劇情里佔據了主要作用的一幕。

在追捕吉貝爾的過程中,老鍊金術師也在提前籌備著摧毀城堡的計劃。他之所以在城堡到處跑的原因,其實是在各個結構弱點上提前寫下了諾派文字。只要最後在城堡中用勒家斯之書發動儀式,激活整個城堡中的諾派符文便可將城堡送回地獄。

對於吉貝爾來說,他最初召喚出城堡的目的是為了給與他命運相同的米莉婭姆擁有一個可以回歸的「家」。只是和當年某個吸血鬼之子一樣,米莉婭姆也選擇了站在人類的一方。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吉貝爾的心愿也因為在惡魔的蠱惑之下而產生了扭曲。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下一頁:更多內容熟悉又陌生的敵人

雖然並非沒有在《惡魔城》中出場,但 IGA 在為本作設計惡魔時,重點參考了《所羅門的鑰匙》(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這本書。

這本神秘學書籍描述了聖經中以色列之王所羅門,事實上也是一位精通巫術的惡魔召喚師,以自己的靈魂為代價與地獄之王巴爾(Bael)簽訂契約,獲得了惡魔的助力才擁有了無上權力的故事。

書中的「Ars Goetia」章節記載描述了72位擁有扭曲外觀的地獄魔神。它們在地獄中都有著各自的職位(統領或公爵等等),並分別管理著手下的惡魔軍團與封印。此外每個魔神都擁有著獨特的力量、知識與特權。

無論是對召喚術規則的描述、還是其中所記載的惡魔現象,這本書都為無數遊戲、動漫等文化產物中提供了靈感素材。尤其是《惡魔城》里,72魔神也都算是老面孔了。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有趣的是,這本書最早出現的源頭也不過是15世紀左右的希臘文版本,直到17世紀才有了英譯版。也就是說,如果《夜之儀式》中鍊金術公會最初計劃召喚惡魔的名單是通過這本書獲得的話,情況就有點類似我們現代人看了某本網路小說後突發奇想 —— 我要穿越變成龍傲天!

對於遊戲中出現的城堡,其實並沒有太多詳細的描述。我們只知道它是在當年鍊金術公會基地的遺址上召喚出來的,因此其中很多內部結構仍然能夠找到與其相聯繫的場景。而在術語介紹里重點提到了72魔神的存在。

當吉貝爾摧毀了公會後,他突然發覺自己其實也將自己與米莉婭姆在世上唯一的容身之所抹去了。為此他開始覺得自己不再屬於人類,就召喚出了一座能讓人世間的惡魔也有家可歸的場所,但這些都是在被格莫瑞(Gremory)操控時產生的想法。

在所羅門72魔神中,排名第56位、有著公爵身份的惡魔便是格莫瑞。她統領著26支軍隊,通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頭戴冠冕,騎著駱駝,有著足以誘惑人心的美麗女性容貌。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鑒於能將「騎駱駝」延伸得如此惡趣味,我覺得這麼牛逼的形象設計今後續作裡頭肯定還會看到她出場。

遊戲里格莫瑞成了傳說中的月亮女神,為魔王巴爾統領著一部份手下。她能夠在不同維度之間穿梭,在定位上有點類似惡魔城裡的死神,同樣可以製造出各種月牙刀刃。

她是遊戲里的主要幕後黑手之一,也是眾籌贈禮遊戲《月之詛咒》的表最終 BOSS。這個惡魔以僕從的身份跟隨在吉貝爾身邊,但實際上卻是在利用並蠱惑他,真正目地是利用碎片人召喚出地獄之王巴爾。

至於作為遊戲真正的最終 BOSS,也是在初期便被提及(約翰內斯讓你見了趕緊跑)的地獄之王巴爾,它的形象基本上與《所羅門的鑰匙》所描述的相差無幾。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巴爾一詞來源於古代希伯來語。它原本是一種對位高權重者的尊稱,並且多用於神祇或偶像身份的存在。同時這個詞也代表著迦南神巴力(Baal),被腓尼基人視為主神一般的存在。

在《所羅門的鑰匙》中巴爾的形象變成了更加具體的地獄之王。他是72魔神中排名第一位的君王,通曉律法與性愛的知識,掌管著66支惡魔軍團。他與遊戲里的形象幾乎別無二致:以蟾蜍、貓以及帶著皇冠的三位一體形象示人。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如果你已經通關了,這傢伙的實力可能會讓各位覺得有點不過癮。不過不用擔心。巴爾雖然確實在72魔神里在第一位,但米莉婭姆干翻了它之後也並非就能高枕無憂了。

在《所羅門的鑰匙》中所述,和它同樣排在「君王」位置的還有好幾個,而且誰都不服誰。所以不管在 IGA 的世界觀里巴爾究竟算不算個大腕兒,《赤痕》至少還留著好幾個能在續作里被我們揍的沙包。

其實,《惡魔城》系列自此 IGA 接手之後,幾乎每一部作品裡都有72魔神登場。然而雖然它們同樣都叫「巴爾」,在裡頭的表現就比《赤痕》要丟人得多了。

本作的「情懷」敵人,25號怪物布爾(Buer)對於《惡魔城》玩家來說也是非常熟悉了。和遊戲里的造型一樣,書中的布爾是一隻獅子頭、5條山羊腿圍在周圍行走的怪物。雖然造型扭曲,但人家仍然是統領著50支惡魔軍團,掌握人類所有藥草與植物知識、精通道德哲學的高等存在。

它從《曉月圓舞曲》開始出場,一直以來都是與典故形象最為接近的敵人之一被玩家所熟知。至於巴爾,他在以往《惡魔城》里都並沒有自己專屬的形象,僅僅只是更換了顏色,以屬性更高的布爾替換版本出現。如今到了《赤痕》系列能夠真正以地獄之王形象出場,也算是 IGA 開了恩吧(笑)。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結語

限於篇幅,這裡只重點介紹了遊戲里最重要的兩個 BOSS 。需要提及的是,本作中所謂的72魔神,僅僅只佔用了設定草案的一部份。其中已經有著具體形象與能力設定的敵人也未能出場,只能寄希望於 DLC 或是續作中補完了。

《夜之儀式》里,有大量與《惡魔城》互相呼應的「梗」,這點只要玩過遊戲的朋友應該都有自己的發現了。《夜之儀式》真正做到了「精神續作」應有的感受。每處細節都令人感到無比熟悉,但它們確實又是在全新的 IP 里出現。這種好像在玩一款平行宇宙里的《惡魔城》,體驗起來有著別樣的風味。

鍊金術與惡魔召喚,談談《赤痕 夜之儀式》中的現實歷史

雖然磕磕絆絆,但我個人覺得 IGA 沒有辜負玩家的期望。不論是作為致敬向的《月之詛咒》,還是這個苦等許久的《夜之儀式》,它們都是對於《惡魔城》粉絲們最好的回應。尤其是劇情元素,可以說是完美繼承了過去一脈相傳的神韻。

好到如今我覺得即便不再有《惡魔城》了,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評論中聊聊你對《赤痕 夜之儀式》的看法與展望,我們將從評論中抽出一名玩家送出 Steam 版《赤痕 夜之儀式》和 IGA DLC 一份!遊戲由 505 Games 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時光VGtime 的精彩文章:

動視暴雪士氣低落,或有越來越多資深員工離職
《任天堂明星大亂斗SP》現已支持Labo VR套組

TAG:遊戲時光VG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