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30萬國軍企圖逃跑,粟裕指揮解放軍追擊將其包圍

淮海戰役,30萬國軍企圖逃跑,粟裕指揮解放軍追擊將其包圍

1948年11月上旬,舉世矚目的淮海戰役開打。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聯手作戰,將士用命,牢牢掌握了戰役主動權。反觀國軍,上下不和,離心離德,導致連連失利。激戰至11月22日,國軍黃百韜兵團10萬餘人在碾庄地區被全殲。至11月26日,國軍黃維兵團12萬人又被圍困在雙堆集地區。這樣,聚集在徐州地區的國軍杜聿明集團已經陷於岌岌可危之態。

對於徐蚌戰場的局面,蔣介石心急如焚,知道已不可為。當黃維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後,為了保存剩下的幾個主力兵團,蔣介石決定放棄徐州。11月28日,蔣介石把將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召到南京,令其放棄徐州,將3個主力兵團安全撤出來。杜聿明認為放棄徐州勢所必然,但撤就不能打,要打就不能撤,絕不可瞻前顧後。他提出以黃維兵團牽制住解放軍主力,使徐州兵團脫離危險,撤至淮河地區站住腳跟,再向北攻擊解黃維兵團之危。

蔣介石基本上同意杜聿明的建議,但還是舍不下黃維兵團,要求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3個兵團經永城、蒙城南下,先救出黃維,再一同南撤。同時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率總部機關飛往蚌埠,指揮李延年、劉汝明2個兵團北上增援。為表示死戰決心,蔣介石還派自己的公子蔣緯國率裝甲兵部隊隨李延年兵團行動,參加解圍作戰。

為了保證安全撤退,杜聿明加強保密措施,還上報了從徐州東南向兩淮撤退的假計劃,以隱藏真實意思。經過倉促混亂的組織後,11月30日早晨,杜聿明率領3個兵團10個軍25個師,加上特種部隊和行政機關及裹挾的青年學生共約30萬人,撤離徐州,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前進。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早已預見到杜聿明集團有可能撤離徐州,但具體走哪條路線還是頗費躊躇。華野現在雖掌握10餘個縱隊40萬兵力,但既要包圍阻截敵徐州集團,又要協助中野殲滅黃維集團,還要監視和打退南線北上增援的國軍集團,在兵力使用上非常緊張。當時華野情報部門偵知了杜聿明集團要走兩淮的假情報,粟裕將手中的機動部隊部署在了徐州東南方向。但他一直有個想法,杜聿明很可能不走兩淮,而是向西南出永城。

當杜聿明集團大張旗鼓撤離徐州後,其意圖已經完全暴露。粟裕立即更改部署,命令華野第1、3、4、8、9、12等縱隊隨後緊追逃敵;第2、10、11縱隊分別向永城、渦陽、亳州方向急進,迂迴攔擊堵住杜聿明集團;第6縱隊則堅決阻擊南線之敵北援。各縱隊取勇猛動作急行軍,展開多方向、多路尾追和平行追擊,一定不能讓杜聿明集團逃脫!

杜聿明集團已佔先機,逃跑的速度很快,非常有可能在華野追擊部隊合圍之前逃脫。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2月3日上午,正在撤退的杜聿明突然接到蔣介石空投的手令,令其停止向永城撤退,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同由蚌埠北進的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杜聿明看後大驚,知道這樣全軍將會凶多吉少。可是手令中的措辭極為嚴厲,杜聿明心中非常矛盾,卻又不敢抗命。他召集各兵團司令開會研究,大家一致同意遵照蔣的命令行動。

12月4日,杜聿明命令部隊轉向濉溪口方向攻擊前進。蔣介石唯恐杜聿明不按照命令行事,又連續來電督戰,相當於道道催命符。杜聿明集團中途轉向停頓,致使這支大軍遭到了滅頂之災。就在這一天遲疑中,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紛紛趕到,採取三面攻擊,一面堵擊的戰法,步步壓縮,於4日晚將杜聿明集團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青龍集方圓十幾公里地區內。

至此,杜聿明沒救成黃維,自己也陷入了重圍。解放軍同時圍住了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40萬敵人,兵力用盡,全線異常緊張。淮海戰役最後決戰的時刻到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長征勝利三大紅軍主力會師,為什麼又會出現一支西路軍呢
彭德懷指揮解放軍展開大包圍,一舉殲滅胡宗南部隊4萬餘人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