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想健康減肥?18點前吃晚飯 每天至少空腹12小時

想健康減肥?18點前吃晚飯 每天至少空腹12小時

都市快報 記者 章貝佳 通訊員 張穎穎

都說"六月不減肥,七月徒傷悲!",更悲摧的是,有的人年初立下減肥誓言,年中卻又又又反彈回去了。

即將過去的6月,浙大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減重門診(每周兩天)新增患者20多人,相比年初增加了一倍多。而營養科病房的糖尿病老患者們,有些也因血糖升高、體重增加又入院了。

管不住嘴飲食習慣不當

不止會發胖

22歲小伙年紀輕輕就得了糖尿病

今年30周歲的劉先生(化名)就是因為管不住嘴又來醫院報到了。身高170cm,體重180斤,他屬於妥妥的超重人群。

劉先生是8年前確診為糖尿病的。「22歲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多見,而且初診時經詢問,他並沒有糖尿病家族史遺傳,我們就知道肯定是飲食習慣有問題。」浙大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醫生林朝紅說。

劉先生坦白:因為覺得家裡的飯不合口味,就常年自己一個人吃炸雞當晚飯,晚上24點前不會進卧室,22點以後還常點外賣加餐。

林醫生說,劉先生明顯是攝入過量、進食過晚、飲食結構又以高熱量飲食為主的代表。

「我們為他做了飲食和運動方案指導:每天總熱量攝入控制在1625千卡以內,血糖控制水平不錯時,可散步或簡單的有氧——對劉先生這樣的超重糖尿病患者,減重方案還是以飲食調整為主,運動對關節壓力大,低血糖風險也高。」

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熱量攝入值是有共識可循的:超重的輕體力工作者,每日20一25千卡/公斤x65,如果是標準體重的輕體力工作者,則是25一30千卡/公斤x65。 但劉先生顯然做不到,今年,他又住院了。

入院時空腹血糖11.9,住院兩周,出院前最後一次空腹血糖為7.2,儘管還未達到標準範圍6.1以下,但已進入他自己的平穩值範圍內。

「根據監測記錄,劉先生的空腹血糖水平常年保持在7.5-8,幾乎沒有達到過標準值,體重也一直保持在170斤以上,他自己也承認,飲食上很難遵醫囑執行,血糖控制主要靠藥物。」

林朝紅嘆氣,劉先生確實不是一個聽話的病人。這次就是因為血糖升高後連續幾天藥物降不下來才入院的。

「後來他自己承認,入院前連續兩個月每天中午在單位用半個西瓜代替午餐。」

7月還想減肥怎麼辦?

美國糖尿病協會專家:

試試調整三餐時間

6月在美國舊金山落幕的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上,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Courtney Peterson教授作為開場專家主講了一篇名為《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the Circadian Clock》(間歇性斷食和晝夜節律)的課題報告,提出了一個觀點一一時間生物學在體重、代謝和血糖控制中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時間吃飯更有助於減肥降糖。

Peterson教授建議的「間歇性斷食」特指TRF(Time-Restrict Feeding),即每天保持一定時間(需大於12小時)不進食食物。

通過動物試驗,Peterson發現TRF有以下幾種好處:體重下降,脂肪代謝提高,血糖水平降低/胰島素水平降低,血脂和血壓數據變好,細胞迭代速度減慢,炎症水平降低,氧化應激降低,衰老減緩且壽命延長。

「在每日總攝入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不當的飲食時間對升高體重和血糖水平仍會產生巨大影響;而且最好能把三餐集中在白天完成,如果進食時間太晚,即使保證12小時的空腹也仍有害心血管代謝健康,影響血糖、胰島素、血壓、血脂水平。」

身體各項數據遵循自然晝夜節律時是最健康的——這是報告中的第二個主題——在恆定的24小時周期晝夜節律中,身體遵循著代謝、生理和行為的規律:例如凌晨3:00-6:00,睡眠中的體溫是全天最低的,6:00-9:00,血壓會快速升高等。

「這套節律系統又受日光、飲食、作息以及健身等因素影響,我們應盡量調整作息來使其符合自然規律,防治代謝紊亂,其中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代謝水平。」

Peterson教授建議的最佳TRF飲食時間是:

每天15:00前完成三餐,早中晚餐比例1:1:1,保證每天有18小時的空腹時間。

Peterson教授根據研究數據在糖尿病男性患者身上做了對照試驗,結果顯示TRF飲食方案確實可以有效控制全天血糖水平、降低血壓、燃燒脂肪等,好處多多。

調整三餐比例為5:3:2

逐餐減量

減少推遲晚餐帶來的「壞影響」

每天15點前完成三餐?顯然,教授也明白這個方案對自律性要求太高,因而可行度略低。

他在會上又提出了一種改良版的替代方案——以逐餐減量來減少推遲晚餐帶來的「壞影響」:

早中晚餐熱量比例嚴格按照5:3:2。

Peterson教授指出,這樣的比例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體重,試驗人員也反饋晚飯吃大餐相比早上吃大餐的人群飢餓感要強得多,因此實際很容易堅持。

「當然,控制比例的同時也不能吃得太晚了:18:00前應吃完晚飯,三餐間隔時間可相應拉長,相隔6小時攝入,即早餐6:00-7:00,午餐12:00.晚餐18:00,仍然保證至少12小時的TRF。」

營養專家:

間歇性斷食可改善激素分泌

減肥者可嘗試

「該研究提出的間歇性斷食,和近兩年來社會上流行的輕斷食有些相似之處,我們營養科臨床上沒有試過,但理論上確實是有效的。」浙大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楊任華說。

「輕斷食」,指的是一周5天正常飲食,周末兩天熱量攝入降至500千卡(女性500千卡,男性600千卡)。

「兩種方式其實都保證了減重者的空腹和飢餓感時長,這有助於改變飲食習慣,改善胰島素、瘦素、雌激素等激素分泌;而其中間歇性飲食將進餐時間集中在基礎代謝較高的傍晚前,本身就有助於熱量損耗,其實操性也更強,適合長期堅持。」

先吃蔬菜 再吃肉類 最後主食

升糖指數較低不容易轉化成脂肪

「很多人以為只有高甜飲食才是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而且有家族史的人才會得,甚至認為年輕時亂吃沒關係,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得的慢性病,以上三點都是認識誤區。」

營養科主任楊任華解釋:臨床病例證明糖尿病確實正在年輕化,30歲以下的患者現在僅在市一醫院門診已佔到1/10,呈逐年上升趨勢;其次,雖然糖尿病患者1/4-1/2都有家族史,但像前面劉先生這樣這麼年輕就發病,多數還是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糖尿病一旦確診,就必須終身治療控制血糖水平了,而且各種併發症的發病幾率都會提高。第三, 並不是不吃甜食就不會得糖尿病,高GI(升糖指數)的食物如油炸等高熱量食品,含糖量高的水果,精米白面等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誘發糖尿病。

「其實,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很複雜,遺傳只是其中一個,後天誘因如攝入太多糖分、高脂食物、運動太少等,與肥胖超重的誘發因素幾乎相同。」

楊主任特別提醒,針對糖尿病人,目前指南建議的仍是1/5、2/5、2/5三餐配比,因為早上患者平均血糖指數偏高,不建議吃得太多太豐盛。「糖尿病人的飲食還是要遵循醫囑,根據血糖水平來調整。」

「此外,我們對糖尿病患者的進食順序建議,也推薦廣大減肥者應用:進食的時候,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這樣血糖波動較小(同理,升糖指數也較低,不容易轉化脂肪)。」

最後,楊主任表示有必要提醒大家:三餐什麼時間吃,按什麼順序吃固然重要,但別忘了,吃什麼才是均衡營養的前提——少油少鹽,每天300ml奶,禽魚蛋均衡,500g蔬菜(其中一半綠葉蔬菜),兩種水果,主食多吃全穀物和薯類,最後,控制好總熱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