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情緒調節這條路,於誰都是一場修行

情緒調節這條路,於誰都是一場修行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萌芽 來源|萌芽研究所BUD(myyjs_bud)

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站在旁邊的自己心情是最糾結的吧。我前兩天收到一個媽媽的諮詢是這樣子的:

寶寶現在一歲兩個月,最近兩天只要不滿足他就會大發脾氣,我每次都會輕輕的跟他描述他現在的身體反應,跟他講他現在的狀態是正在生氣,但好像每次都無濟於事。到底怎麼做才能安撫他的情緒呢?

當我們想不出其他事情可以有效安撫孩子時,我們會感覺到沮喪,害怕自己沒有辦法真正處理好這件事情,我們會覺得彷徨,為什麼教學上說的舉動我都做了,可孩子卻沒有我們預計想像那樣,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呢?

今天的文章就是想跟大家一起討論下,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01

孩子的脾氣和情緒是可以預測的

很多時候,當我們覺得孩子突然變得情緒化時,其實這也不是無跡可循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孩子之所以發脾氣的轉折點,比如以下這幾種情況:

人多的場合:孩子嘗試過在超市裡、街道上、小區里、聚會中等人多場合情緒崩潰;

從一個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活動的變化中:比如準備離開家入園/入托的那一刻,或者從學校回來要回家的那一刻,以及停止了某一個活動像玩iPad啥的,還有就是約定要上床睡覺或刷牙等;

在特別愉快的活動結束時:比如去了一趟公園旅遊,在跟好朋友分開的時候,或者跟父母玩了很開心的遊戲,遊戲即將結束的時候;

接收到父母的壓力信號:這個往往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如果爸媽本身有沮喪、焦慮等壓力情緒,會刺激到孩子發脾氣的程度。

這幾年來,當我收到很多萌友的諮詢,討論孩子「只要不滿足就發脾氣」的場景,基本上都能夠對應回以上的這四種分類。當孩子變得情緒化時,孩子是沒有辦法思考,也沒有辦法正常去行動。孩子的確會在當下想要不合理的東西,並且不滿意你嘗試給他們想要東西的舉動。

提前把自己孩子脾氣和情緒的引爆點進行歸類很重要。這可以幫助提高我們的應對策略,而不至於讓自己手忙腳亂,從而把自己內心的壓力指數放大。

而對孩子來說,只要孩子當下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徹底放鬆,他們就會持續流淚、發脾氣,但是他們內心深處對你的親近和耐心的渴望,是深根在內的,沒有我們的幫助,孩子便會無法擺脫這種求助的狀態。

02

共情的目的是陪伴,而不是停止哭泣

我收到過很多媽媽的困擾,對共情的實效性有很多的困擾,「我們也知道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共情要跟孩子溝通和描述,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能停止哭泣呢?

實際上大家覺得問題出在哪裡?是共情這個方法無效,還是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出了偏差?很多時候,當我們去給孩子一些善意的關心和耐心,是需要等待時間啟發的。

共情的核心定義里,有一句話很關鍵,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裡同時也意味著「接納」,接納孩子的行為速度。無論孩子是很快速地停止哭泣,還是很慢速地放鬆下來,這個過程,我們也願意把所有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當我們內心始終想著結果,「為什麼孩子還不能停止哭泣」時候,其實我們內心已經產生了對孩子的壓力,我們只是在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根本的目的還是希望可以結束這個讓我們無計可施的煩躁場景。

但這不是真正的共情,共情的前提是,哪怕孩子發再大的脾氣、有著更深切地哭泣,我們都願意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幫助孩子意識到是什麼情況讓孩子偏離了情緒的軌道,並且給予時間讓孩子再次放鬆下來,找到跟環境相處的方式。

所以要走進孩子的前提是需要放下,我們需要放下對結果的執念,共情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讓孩子馬上不哭鬧,而是我們如何陪伴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情緒,哪怕孩子再小,需要花費的時間再多,但我們願意陪著他一起渡過這段關鍵的時刻。

03

調整期待值,真正跟孩子站在一邊

當我們發現孩子情緒失控時候,恰恰也是孩子需要我們真正傾聽到孩子內心感受的時刻。在孩子壓抑情緒釋放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期待值,才能夠跟孩子真正地站在一邊。

放慢行動,保持傾聽。

在孩子出現情緒崩潰的場所,我們同樣需要平靜、溫柔地陪在孩子身邊。如果出發去上學的事情是讓孩子壓力很大的事件,一坐上汽車孩子就嚎啕大哭,那我們也可以在進去校門前多陪孩子一會兒,或者就在車上待一會兒,讓孩子可以讓眼淚流下來,讓孩子可以把內心想念的心聲通過你的複述表達出來,這同樣可以給到孩子堅定的支持。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但沒關係的,難過的時候就哭出來,我會一直在旁邊陪著你。」只要方法是對的,哪怕前面11次看起來無濟於事,但我們可以幫到孩子找到第12次跟自己脾氣共處的方式。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時刻保持對孩子的情感流露,我們始終願意專註傾聽。

轉移到安全區域。

孩子情緒崩潰如果發生在不合適的場所,也會加劇,所以有必要的時候,幫助孩子找到一個能夠放鬆的地方或者環境,是很重要的。比如轉移到另外一個房間,或者帶孩子去一個角落,特別是公眾場合下的情緒崩潰,都是很好的情緒支持的方法。

情緒爆發的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們只是強烈地追隨自己的本能,想要幫助排除糟糕的感覺,只有度過這個情緒旋渦,孩子才能回歸正常的狀態。所以我更需要讓孩子明白,他可以發泄自己的情緒,但是他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他的行為對任何人都無害。

就好像當我們跟孩子的眼睛平視,把孩子的手臂放在我們身上,溫柔對孩子說話時,其實也是為了表達一種發自內心的安全感,如果我們內心是堅信,發脾氣只是暫時的,這無論是對父母自己的情緒調解,還是孩子的壓力舒緩,都可以產生實質有效的效應。

提前預防下一次的爆發。

有時候我們自己是能夠總結出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的,比如我們如果早上總是遲到,父母不停奔波給孩子穿衣服、收拾東西、趕緊開車的話,我們微妙的情緒平衡已經被打破,這同樣也會讓孩子充滿緊張,一促即發。

同樣帶一歲多的孩子去公眾場合前,孩子可能也會有很多的不安是我們所疏忽的,環境太擁擠、周圍聲音太響,這些都有可能會先成為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在接下來某一個點爆發,表面上看是某一件事情觸發的脾氣,但實際上是孩子積累的壓力被點燃的結果。

當我們看到孩子有不安的苗頭,一定要記住及時反應,看看能否找到一種方式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讓孩子能夠感覺父母跟自己的情感聯結。

如果當你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開始大哭或者發脾氣了,那麼我們首先要先允許孩子可以繼續發泄情緒,允許孩子哭,恰恰是我們愛孩子的體現。在一個安全的場所下,孩子的情緒得以宣洩,這個過程他的沮喪和不安才能得以療愈。

情緒調節這條路,於誰都是一場修行。哪怕孩子年紀再小,他一樣需要慢慢地感受並且學習體悟,才能真正地習得跟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有些路,再難走,但孩子也需要去面對;有些情緒,再痛,孩子也同樣需要體會,這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我們能做的,一是相信,二是耐心。我們沒有辦法陪伴孩子走一輩子,但我們在孩子情緒崩潰時,真正排除雜念的共情會給到孩子更大的力量:孩子,我始終理解你,我知道,我可以是你面對真實世界的力量源泉,是你的根和翅膀,但我不會代替你飛翔。

你需要習得那份飛翔的力量,而我會一直陪伴你。

作者簡介

文章授權轉載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兩個男孩的媽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有孩子教養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高質量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中年婦女心中最後的小公主
從武亦姝選擇清華看一種新的教育趨勢……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