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指揮著武器和待遇最好的軍人,在甲午敗得稀里糊塗

李鴻章指揮著武器和待遇最好的軍人,在甲午敗得稀里糊塗

我對李鴻章的批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經常接到一些李粉地騷擾。其中,有一種觀點對我說,李鴻章和張居正都是偉大的改革家,應該對他們的瑕疵有所理解。

對於這一點我非常不同意。因為,因張居正和李鴻章兩個人的時代背景不同、地位不同、歷史貢獻不同、掌握政局能力不同,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

但如果硬比的話,無論歷史貢獻還是權力上張居正都完勝李鴻章。李鴻章有賣國嫌疑(之所以是嫌疑,主要是拜時代所賜,他活著的時代還沒有一個國家意圖完全吞併中國,李鴻章可以通過賣賣賣續命。但三十多年後汪氏出現就沒有任何洗白餘地了),張居正可完全沒有。

(1)張居正是在傳統中國範圍內的革新,李鴻章則是在新舊交替下的革新且對由不弱變弱富有嚴重的歷史責任。對歷史貢獻來說,張居正無疑完勝李鴻章

張居正時代的中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科技水平對整個西方的歐洲世界仍然具有優勢地位。以當時明朝的君臣性格,完全會以「以舉國之力」對付晚明時期來到中國的歐洲強國,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除了葡萄牙騙了澳門作為根據地外,其他國家都成了「國家海盜」。

李鴻章時期則完全不同,「甲午戰爭」李鴻章作為戰爭的直接指揮者、北洋海軍和陸軍的掌控者,將「洋務運動」三十年在軍事上最大的成果浪費,其本身的責任就很大。要知道「北洋」並非李鴻章一人的貢獻,而是包括左宗棠「洋務派」的集體貢獻。北洋海軍的兩位副司令以下的軍官,幾乎都是左宗棠創辦、沈葆楨管理的「福州船政局」培養出來的人。

在之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收復新疆和伊犁等問題上的歷史錯誤,也是有目共睹。

(2)在政壇上,張居正幾乎是「無人之下」;李鴻章則一直是地方官員,他對中國的影響是通過「淮軍集團」維繫。因此,在這點上張居正也同樣完勝李鴻章

張居正與大太監馮保關係非常不錯。當時皇帝還小,皇權中的最大的股份持有者皇帝沒有發言權。那麼,皇權的三個小股份——王權、後權、太監中王權薄弱可以忽略。太后也是全力支持,因此,張居正在政治上沒有真正的制衡者。

李鴻章則不同,皇權的最大股東是慈禧,慈禧的政治手腕非常強,對李鴻章採取的是:以拉為主,以打為輔。

再加上,清朝作為滿人政權,其總體上對漢人精英在制度安排上就有防備,李鴻章只是一位總督和北洋大臣,只是地方官員。

雖然依靠「淮軍集團」可以影響朝政,但總體上還是皇權說了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正義終將來臨:古巴的關塔那摩終會脫離美軍百年佔領
明洪武與清康熙相比,他們各有千秋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