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金紅棉紀實研究室】出品 | 幕後電台 1

本文共2604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關於幕後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紀錄片里的某一個畫面、某一句話所打動。那些看起來怪異荒誕的事情,那些我們可能永遠沒有辦法接觸到的人,原來跟我們一樣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觀影和消費這些影像作品,但沒有機會了解導演幕後的真實境況。《幕後電台》欄目因此而誕生。我們會不定期邀請導演、製片等紀錄片幕後工作者,講述他們的創作、攝製的過程中的點滴。

關於廣州

廣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是直入雲霄、炫彩斑斕的「小蠻腰」?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黃埔大道?是昂首遠眺、栩栩如生的五羊石像?

不,廣州不只有這些。

廣州是擁有千年文化的商都,廣州是擁有人情味的地方,廣州是擁有包容多樣的城市。它的背後有許多深沉而感動的故事。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上周日在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廣州故事》導演嘉賓專場交流放映活動順利開展,總導演顧筠與嘉賓陳偉蓉與觀眾進行交流,分享影片拍攝過程中的感受和對廣州的看法。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映後交流專場現場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廣州故事》總導演顧筠 回答觀眾提問

《廣州故事》總導演,顧筠,從2010年拍攝亞運會歷史上第一部官方電影《緣聚羊城》開始,與廣州結緣十年。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映後與總導演顧筠進行了一場專訪,深入了解顧筠導演獨特的紀錄片拍攝方式,聊聊對未來紀錄片的看法。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GZDOC:廣州是粵語方言區,在拍攝廣州相關紀錄片的過程中,會出現語言交流問題嗎?

顧筠:當然會出現一些語言問題,但我現在是「識聽唔識講」,從2009年亞運會(官方電影)的《緣聚羊城》,到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語言障礙問題會出現在一開始為紀錄片做素材調研的階段,如果我是廣州人,就不需要帶翻譯了,可以自己直接深入採訪人物。語言其實是紀錄片籌備前期的重要保障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GZDOC:您的作品中經常有著宏大的立點,但您似乎會避免宏大敘事,而選擇聚焦人物和細節來表達思想。您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影片表達的方式?

顧筠:擔任國際奧委會官方電影(第29屆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需要強調的是,這部影片不是我們國家官方授權的,而是我受到國際奧委會官方委託和授權,也就是說這部電影的版權屬於國際奧委會。

我拍的是一部紀錄片,它的內容要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立足點是挺宏大的,但我選擇的是通過幾個國家的運動員在賽前、賽中和賽後的故事,來展現奧林匹克精神,同時這幾個人物來自五大洲,通過他們的故事還能夠將不同國家或區域的文化展示給觀眾。

所以我選取人物作為切入點,讓觀眾通過人物故事認識奧林匹克精神和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以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圖片來源:豆瓣

GZDOC:您覺得城市題材的紀錄片需要具備哪些必備元素呢?

顧筠:首先提一下宣傳片、專題片、紀錄片的區別。城市宣傳片基本上與廣告片雷同,一般會採取搬演、再現等手法,專題片鎖定主題思想,由解說詞引領畫面,貫穿始終,一般採取宏大敘事的方式。

紀錄片是以「真」為「真」,探索處於真實狀態中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真實的奧秘。三者區別顯而易見。

對於城市紀錄片來說,我個人偏向於剛剛說的,以人物故事來展現城市特點的紀錄方式,因為人物是最具張力的,通過人物故事去認識一座城市是最有力量的表達方式。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GZDOC:在您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您看到中國的紀錄片發生了什麼轉變嗎?您認為紀錄片今後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顧筠:我覺得這應該要從時間來做一個劃分。在九十年代以前,比較多的是一些專題片,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比較少。這個時候的片子是以旁白為主的,畫面是比較碎片化的,觀眾要結合旁白講解才看得懂畫面的意義。

到了九十年代,也就是我開始工作的那個年代,那個時候要求大家解放思想,我們開始學習國際的紀錄片拍攝手法技巧,出現了不少優秀的紀錄片。

比如央視導演孫增田拍攝的人類學紀錄片《最後的山神》、《神鹿啊,神鹿》等紀錄片都很優秀,同時也有一些展示偉人的紀錄片與過去的拍攝手法完全不同,如傅紅星導演的《周恩來外交風雲錄》在創作理念和敘述方式上有很大的變化。

在九十年代末,韓君倩用了五年時間拍攝了紀錄電影《鋼琴夢》就是觀察式的記錄。而我在2001-2008年拍攝的《築夢2008》也是觀察、調查類紀錄片。

以作者視點,通過七年時間,對五組人物故事進行觀察式記錄,來展示北京奧運會的準備。沒有宏大敘事,沒有從頭至尾的旁白。其中非常少的旁白是我,作為作者自己配音的,只是提供背景信息,而我同時也是這七年歷史的見證人。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圖片來源:豆瓣

GZDOC:國內與國外的紀錄片和紀錄片市場,有哪些不同?

顧筠:國外一些成本較高的紀錄片都會由大公司來投資,而我們國內的大型紀錄片是國家投資的。

國外大公司投資製作的紀錄片,他們有商業回報的需求,像《我們誕生在中國》這個紀錄片,是中國、美國、英國聯合投資的,其中有迪士尼影業,他們期待著這部影片在中國大陸、北美等區域的都能取得較高票房。

另外國外較多見是獨立紀錄片人,獨立紀錄片,一般關注社會問題,批判現實類題材居多。像我之前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教授馬克赫拉斯,今年79歲,三次得奧斯卡獎。

他畢業於哈佛大學,他之前在芝加哥,是從事刑事犯罪類題材報道的記者,之後開始拍攝的紀錄片,他的紀錄片關注社會問題,如種族歧視、青少年犯罪、寄養家庭等等。

但獨立紀錄片人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所以他後來到南加州大學電影系擔任教授,一邊講課保證基本的經濟來源,一邊繼續拍攝紀錄片。

他現在已經近八十歲了,但仍然在拍紀錄片,他剛剛完成了一部關於兒童寄養問題的紀錄片《foster》。現在國內的小公司製作的獨立紀錄片也越來越多了。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GZDOC:對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舉行有哪些期待呢?

顧筠:希望能夠看到更多小成本製作的原生態紀錄片。因為現在拍攝紀錄片的門檻很低,手機就可以錄視頻,拿起手機,隨時就可以捕捉到你最熟悉的人的最有意義的故事,這樣捕捉到的畫面也是最真實的。

所以我想在這裡做個呼籲,拿起你的手機或像機隨時捕捉生活中最生動的細節

她是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她的作品代表中國角逐過奧斯卡

編輯:林曼婷

攝影:尹金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