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如果不懂中醫,就不會真正懂中國

如果不懂中醫,就不會真正懂中國

大國之大,不僅在於經濟發達、體量龐大,更在於文化繁榮、垂範萬邦。在中國日漸崛起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去除百年文化悲情,重塑文化自信,迎接中國的偉大復興?

中醫或許就是一個突破口!

由於自己長期從事中國文化、中國哲學的教學和研究,我自己對中醫的問題產生了很多的思考。

中國的中醫不是單純的疾病醫學,而是具有豐富人文文化內涵,包括哲學、藝術、宗教等在內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生命學,一種被古人稱之為「生生之具」的一門關於生命智慧和生命藝術的學問。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體現者,具體的實踐者。

所以我一直在講,要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只有通過醫學醫學在實踐的層面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抽象的理念體現出來。

所以學中國傳統文化,學中國哲學如果不懂一點中醫的話,只能夠停留在一個抽象的理論的層面不可能有感性的認識。

中醫能找回傳統文化的「魂魄」

如果讓我來概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我會用四個字——失魂落魄。我們要把魂重新找回來,整個國家才能體魄強健。

近代以來,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在戰火與思想變革中逐步瓦解。

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體西用」「托古改制」「打倒『孔家店』」等口號相繼被提出,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個從技術、制度再到思想意識的變革。

傳統文化的地位正是在這樣的變革中逐步淪陷,西方的思想文化佔據了主導地位。而用西方觀念衡量中國文化的結果,就是讓我們失去了傳統文化的主體意識。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一個包袱。

一個民族要真正走向現代化,必須根植於自己的傳統與文化當下,中國傳統文化已是「失魂落魄」,我們必須要把「魂魄」重新找回來。

「魂」即是「道」,是人對宇宙萬物的根本認識,它是中國文化中具有某種核心價值的內容。聖人之道,就一個字——中。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部分——儒釋道三教都強調「中」。儒家講「致中和」。《中庸》雲「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達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各在其位,萬物各得其所。

道家曰「守中」。《道德經》中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佛教講「空中」。佛教經典《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意思是,我們一方面要看破這個虛幻不實、無常的世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假名」,也就是幻影。

那麼「中」的智慧又是什麼呢?所謂天下有道,道法自然,順其自然即為「中」

《道德經》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提倡要順應自然規律,保持事物的天然本性,中國人常說「盡人事,聽天命」,表達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中醫養生理論中最根本的一條——順其自然。《黃帝內經·靈樞經·本神篇》里講:「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中醫強調天人相應、順時養生,根據陰陽五行、虛實寒熱等理論,使人體的五臟六腑與情志保持中正平和。中醫的草藥、蟲葯、礦物葯皆來自於自然,中醫也非常注重四季、時辰、氣候的特點,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順其自然的中醫養生理念強調不能過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呂氏春秋》指出「勿以厚生而害生」。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明死生之分,太看重自己的身體了,拚命地補養,反倒害了「生」。

中醫能反映中國哲學的根本特徵

如果不懂得中醫的,就把握不住中國哲學的基礎,就體會不到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01 整體觀

中國哲學強調整體關聯與動態平衡,而中醫的理論體系正是在整體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相互聯繫的整體,用這樣一種整體的辯證方式來看待生命體,應該說是中醫最根本的基點之一。

中醫治病絕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一種整體的調適,講究固本培元,標本兼治。

中醫的藥方也特別重視主葯與輔葯,講究君臣佐使,通過配伍產生的整體效果來調節五臟六腑的平衡。

現代醫學把中醫的很多理念都解構了,比如給中醫分科,實際上是不符合中醫特點的,誠如宋代文豪蘇東坡所言:「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分科而醫,醫之衰也。」

02 直覺思維

中國哲學強調直覺思維,對應中醫的「望聞問切」。理性和直覺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現代科學思維重視理性,貶低直覺,認為直覺沒有科學依據。這種誤讀不破除,恢復文化自信無從談起。

中國的傳統文化相對重視直覺,並強調將這種直覺認識上升到「道」的層面。蘇東坡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中國古畫畫意不畫形,寄託的是一種意境,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其中的意境和道理,都是需要悟的,而這種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如我們常說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論語》講認識世界要「下學上達」,下學可言傳,可踐行。而上達則需要體悟,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中醫可體現傳統文化的實踐意義

要想恢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必須要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在解決現實問題時的有效性,中醫就是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手段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分為「道」和「藝」兩個層面,「道」是人對宇宙萬物的根本認識,「藝」則是這種認識反映出來的實踐。中國傳統文化的任務是明道、行道、傳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證道為根本。

「道」和「藝」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是儒家強調的「上達」和「下學」之間的關係。

上達者,達的是天道、性命等,「下學」者,學習的是具體技藝和日常生活等,下學可以言傳,上達必由心悟。下學必須要上達,上達也必須落實到下學,換而言之,「道」可以統「藝」,由「藝」也可以臻「道」。

我一直對我的學生強調,他們一定要學兩個「yi」。一個是中醫的「醫」一個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藝」,通過這兩個「yi」才能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人文精神價值在什麼地方,特徵在什麼地方。

中醫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整體關聯、動態平衡、順應自然、中和為用、陰陽消長、五行生剋等理念為內核,從整體生命觀出發構建起一整套有關攝生、持生、達生、養生、強生、尊生、貴生等等治未病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用針灸、按摩、推拿、經方等治已病的理論和方法。

這是非常完整的,從治未病到治已病都有非常豐富的理論和方法,中醫跟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思想,道合理同,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密切關聯的。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理論和實踐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觀念和思維方式

中醫的養生理念和治療手段能幫助人們恢復健康,人們可以通過中醫養生和治療疾病的直觀體驗來體會陰陽五行、道法自然的哲學智慧和「道」的意義,同時也能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意義。

認識中醫,對於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恢復中國文化的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文化的精神要得到重新認識,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中醫,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有賴於中醫的復興。

薦語:讓更多的人走近本草,收穫對身體、對精神世界的滋養。一味本草,一個故事,一種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三七粉到底是空腹喝還是飯後喝?三七粉的正確喝法!

TAG:一味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