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讀懂他!達·芬奇與蒙娜麗莎

讀懂他!達·芬奇與蒙娜麗莎

一宅美|美好居家

YI Zhai Mei HOMELIFE

達·芬奇 |

其人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歲)。

他最大的成就在於繪畫,代表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他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但不為人知的是他最早是以演奏七弦琴而被人所知的。不僅如此,他還擅長雕刻、發明、建築,而且還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

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世界的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而又有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

取得的成就

科學

漫長的中世紀時期,人們學習科學知識只是注重於學習理論知識,人們只相信文字的記載。然而達芬奇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闢了人類認知世界的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人們認為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並且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許多年。

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

力學

他運用力學和機械原理設計了許多機器和器械,並且他還參加了運河、水利和建築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他通過對鳥翼運動的研究,於1493年首次設計出了第一個飛行器。

機械

在機械學方面,他對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等都做了很深入的研究。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百科全書。此外,樂器、鬧鐘、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在電影中的道具都來源於達·芬奇手稿中對於密碼筒的研究的設計稿。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機器人研究

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製。基於他的綜合研究,他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具機器人,距今500多年。

醫學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在三十年內共解剖了三十具不同性別年齡的人體,也解剖了各種動物作為解剖結構比較,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製。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

達·芬奇通過研究心臟,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並取得了成功。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血液是不斷循環的。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考古

他的興趣之一是化石的研究。

建築

在建築方面,他設計過橋樑、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

軍事

軍事領域中,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的帕耶訥,有人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肖像畫作品。現今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為其鎮館三寶之一(三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與《最後的晚餐》齊名。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創作背景

該主人公真實身份存在爭論,存在多種版本。其中比較流行的版本為畫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新貴喬宮多的年輕的妻子麗莎·喬宮多。那時,蒙娜麗莎的幼子剛剛夭折,她一直處於哀痛之中,悶悶不樂。為了讓女主人高興起來,達芬奇在作畫時請來音樂家和喜劇演員,想盡辦法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這幅畫完成後,端莊美麗的蒙娜麗莎臉上那神秘的微笑使無數人為之傾倒。科學家通過多光譜掃描發現了三種不同的繪畫,他們就隱藏在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如果我們將這些圖像還原,那麼就會看到一個動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得不佩服達芬奇的天才創作。

畫面背景

有專家指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 附近的景色,得到了許多美術史專家的肯定。

畫面主體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開始為表現人的感情而費盡心機,為了畫出蒙娜麗莎的真實形象。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肖像畫多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這樣「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和穩重。蒙娜麗莎」沒有華麗的服飾,一條深褐色的頭紗上,也不帶任何裝飾品。對於衣紋的自然褶皺的細膩刻畫顯示出他當時的創作狀態的專註。他用一種調膠的顏色來表現軟緞更能表現其質感。袒露的胸部顯示了這位婦女的健康、華貴和青春的美。在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運用的是「空氣透視法」,反後面的出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都有推向遙遠的深處,彷彿這一切都被籠罩在薄霧裡,以此來加強「蒙娜麗莎」形象地位。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運用了「無界漸變著色法」。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畫面中層層退暈呈現出豐富的空間以及逼真的質感,無界線的形體轉折及色彩變化,比同時代人領先了幾個世紀。這樣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竟用去他四年的時間,這說明達芬奇不是僅僅為了畫好一個貴夫人的肖像,在藝術上有所追求的是他也表現了19世紀人的思想解放。然而真正讓人驚嘆的還並不是藝術家所呈現的高超的繪畫技法。那時隱時現的神秘微笑才使得這件作品有了無與倫比的魅力。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為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研究結果

據說,有人使用x光照射,發現蒙娜麗莎嘴部塗畫40層顏料,每一層都很薄。證實並不是用筆所畫,而是作者把顏料塗在手上繼而畫在上面。而每一層顏料都要幾個月才能風乾,推算大約10年才畫好蒙娜麗莎的微笑。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 蘇珊·吉魯 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

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

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宅美 的精彩文章:

瘋狂的別墅……
就是這麼美!強烈的色彩反差釋放出超強的吸引力……

TAG:一宅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