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一生推動與帖木兒友好關係的大明皇帝,為何最終卻選擇放棄

朱棣:一生推動與帖木兒友好關係的大明皇帝,為何最終卻選擇放棄

公元1407年6月22日,一批經歷長途跋涉的明朝官吏們回到了當時的京師南京。他們是十三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往西域的使者,這些人長時間下落不明鳥無音訊,如今又突然歸來?他們帶回來什麼樣的消息呢?明成祖朱棣一聽他們歸來,趕緊懷著焦急的心情在宮裡接見了他們。

西域歸來的大明帝國使臣

在這批使臣中,為首的兩名官吏是給事中傅安和郭驥。這兩個人是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95年被朱元璋派往西域撒馬爾罕城,作為大明帝國特使出使當時的帖木兒帝國時,被這裡的蒙古後裔羈押這裡,一關就是十三年時間。

公元1397年,時間過去了兩年,明太祖朱元璋看著自己派出去的出使帖木兒帝國的兩個人久久不歸,生死不明,便又派遣了一位名叫陳德文的大臣繼續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同時尋訪兩年前派出去的兩個人。

陳德文到了撒馬爾罕,命運和兩年前的同事一樣,也被蒙古後裔們扣押在這個西域大國里。

公元1398年的夏天,明太祖朱元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南京病故,他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又過了一年,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奪位,爭奪侄兒朱允炆的帝位。明朝由此陷入建國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內亂,邦國外交這些往昔看上去很大的事情都靠邊站了,派往撒馬爾罕的使者也就無暇顧及了。

朱棣和侄兒朱允炆的奪位之戰打了三年,最准以朱棣的勝利而收場。永樂大帝朱棣一上台,又把邦國外交之事列為大明帝國的大事,尤其是和帖木兒帝國的關係,是他最關注的外交大事之一。

就在朱棣焦急的籌劃新的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人選的時候,父親朱元璋派往撒馬爾罕的使者在消失了十三年之後回來了,這真是上天帶來的好消息。

第一批使者回來不久,第二批派出去的使者陳德文也回到了朝廷,這讓朱棣更是萬般高興。

陳德文在朝見朱棣的時候,給自己的老闆呈獻了一部自己在帖木兒帝國時寫的詩集,在這部作品集里,陳德文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自己在羈押異國他鄉其間,遊歷帖木兒帝國的山川城鎮風貌以及哪裡風俗民情、民俗民風時的所見所聞。

這些詩歌了不僅記錄了陳德文在異國他鄉的見聞,也記錄了自己對故土的深情思念,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有一首詩這樣寫道:上林書札誰為將?漢節蘇卿憶帝鄉。萬里承恩來虜地,何年歸覲列鵷行。繡衣塵滿關山杳,騘馬星馳道路長。此日雲邊看雁字,老懷無計附同窗。

朱棣讀著陳德文的詩文,不僅對撒馬爾罕的西域風情感到新奇,更讓他感動的是這些大明使者儘管被對方羈押,但在異國他鄉艱苦的日子裡依舊保持了不辱使命的高風亮節,更重要的是他們帶過來的消息,對於朝廷確立帖木兒帝國的外交政策尤為關鍵。

正在中亞崛起的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的國王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在當時四分五裂的蒙古草原上,跛子帖木兒大帝威名天下,無人不知。帖木兒所創立的帖木兒帝國幾乎是與明朝同步發展。帖木兒和朱元璋一樣,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物,自稱自己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人。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帖木兒推翻了原來撒馬爾罕的統治者,成為西察合台的蘇丹。此後帖木兒親自率領大軍向周邊鄰國發動戰爭,在他的領導下,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帖木兒帝國一躍成為當時中亞地區實力最強,版圖面積最大的一個帝國。他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比先祖成吉思汗更偉大的人物。

公元1399年,明朝燕王朱棣起兵爭奪侄兒朱允炆的帝位時,帖木兒正率領大軍侵入小亞細亞,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公元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帥軍攻入首都南京奪取皇位的同時,帖木兒也正率領大軍同奧斯曼帝國的十幾萬大軍激戰。最終朱棣成功取得天下,成為大明帝國的第三任皇帝。帖木兒也把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巴耶塞特一世俘虜,將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擴大了一倍。

帖木兒和其它中亞各國的領導人一樣,一直把中國當做自己的上邦之國,對大明王朝稱臣納貢,不敢懈怠。

從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趕到漠北之後,西域各國一直和大明帝國保持了這種微妙的番薯關係,因為在他們內心,中國是很強大的,和中國搞好關係是國家成敗的關鍵。

公元1387年,帖木兒開始和大明帝國有了大使關係,相互同使,互通友好,帖木兒帝國向大明王朝按歲納貢。

但帖木兒內心對這種關係很難接受,他只是迫於形勢勉強維持對明朝的稱臣,他的夢想就是擺脫明朝高高在上壓迫和束縛自己的藩屬關係,甚至計劃著有朝一日滅了明朝,自己成為大明帝國的主人。

公元1394年的時候,帖木兒還派人向朱元璋轉交了自己寫的一份親筆信,表達了和大明帝國世代友好的意願。

收到帖木兒書信的朱元璋非常高興,於是便有了第二年派給事中傅安和郭驥出使撒馬爾罕的事情,結果這兩個人一到帖木兒帝國,便被帖木兒扣押起來。

扣押使臣,切斷和大明帝國的一切往來,帖木兒正在積極謀劃遠征明朝的大事。而此刻明朝方面卻對此一無所知,事態嚴重,讓人無法想像。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按照慣例派使臣手持上諭去通知帖木兒帝國,沒有任何反向。朱棣感覺有點不對勁,於是多了一個心眼,命令甘肅總兵宋晟密切注意西邊的動靜,集結部隊進入待命狀態。

公元1405年,帖木兒率領數十萬大軍,經由別失八里向東進發,準備遠征中國,一舉攻滅明朝。軍隊渡過了烏滸河,抵達兀答刺兒。這次遠征中國,是帖木兒在撒馬爾罕的一次蒙古諸多部落首領大會上作出的決定。

明成祖朱棣很快得到了帖木兒軍隊向東推進的消息,急令宋晟做好準備迎敵的準備。但他不知道帖木兒這次的軍事目標是大明王朝。

然後,人算不如天算,帖木兒這次懷揣自己人生最大的夢想遠征中國,卻被異常寒冬的天氣擋住了他征伐的腳步。在兀答刺兒,面對格外寒冷的天氣,帖木兒強悍的身體終於病倒了。

公元1405年的正月,帖木兒病死在征伐中國的道路上,就像他的先祖成吉思汗死在征伐西夏的路上一樣。

帖木兒死後,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指定自己的孫子皮爾摩哈美德繼位,但他的部下出現了一個像大秦帝國趙高一樣的小人,偷偷改了帖木兒的遺詔,改立了另外一個孫子哈里繼承了王位,結果導致了帖木兒帝國出現了爭奪權力的內亂。

帖木兒的第四個兒子沙哈魯當時鎮守哈烈,就像朱棣鎮守北京一樣。他也和朱棣一樣是一個能力出眾,有遠大抱負,同時也受人擁戴的王子。他看到兩個侄兒爭的死去活來,於是站出來收拾局面,想讓國家儘快穩定。

皮爾摩哈美德看到叔父出面,於是就選擇了投靠叔父,形成政治聯盟。形勢發生逆轉,哈里則很快被那些見風使舵的臣子廢除並囚禁起來。

公元1409年,沙哈魯親臨撒馬爾罕,釋放了哈里,把這個侄子封到了伊刺黑,自己登上了帖木兒帝國的王位,成為新國王。

明成祖朱棣和帖木兒帝國的新國王沙哈魯雖然遠隔萬里,各處一方,但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的標籤,都是封藩在外的王子,都是老皇帝的第四子,又都是從親侄兒手裡奪取了權力。

這種巧合讓這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統治者有了某種意義上的緣分,共同渴望實現和平繁榮的願景又把他們緊緊連接在一起。

大明王朝與帖木兒帝國的友好往來

公元1408年,在傅安等人回來後的第二年,朱棣決定繼續派傅安出使西域,恢復與帖木兒帝國的關係。

這次明朝的使團不僅達到撒馬爾罕見到了哈里,而且抵達大哈烈,見到了沙哈魯。沙哈魯當即派遣使臣隨同傅安入朝覲見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接見使臣時,得知帖木兒內部正在進行王位的爭奪,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沙哈魯,還特地派遣大明都指揮白阿兒忻台前往哈烈。

信里這些寫道:「天生民而立之君,俾各遂其生。朕統御天下,一視同仁,無間遐邇,屢嘗遣使諭爾。爾能虔修職貢,撫輯人民,安於西徽,朕甚嘉之。比聞爾與從子哈里搆兵相仇,朕為惻然。一家之親,恩愛相厚,足制外侮,親者尚爾乖戾,疏者安得協和。自今宜休兵息民,保全骨肉,共享太平之福。」

沙哈魯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朱棣派來的使者白阿兒忻台。按照當地禮儀,白阿兒忻台親吻了沙哈魯國王的手,這是帖木兒帝國最高一種的禮儀,只有獲得特殊恩賜的人才可以得到這樣的禮儀。

沙哈魯同時派遣使者,帶著獅子、西馬、文豹等貴重禮品,隨同白阿兒忻台一起來到明朝,作為對明成祖朱棣的答謝。

公元1409年沙哈魯登上王位後不久,又再次派遣使臣向明朝納貢,表達了友好的願望。

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李達、吏部員外郎陳誠等人護送帖木兒帝國使者回國,並饋贈了璽書、文綺、沙羅、布帛等中國特產和禮品。

公元1416年,明成祖朱棣再次派遣陳誠等人出使西域,決定特許帖木兒帝國的商人進入中國境內進行貿易,並給沙哈魯帶去了大批珍貴禮物,其中有一副白馬圖,畫的是沙哈魯進貢的寶馬。

沙哈魯很高興,讓自己的兒子烏格、拜格多次設宴招待來自大明帝國的陳誠一行。興高采烈之時,沙哈魯親手寫了一份給明成祖朱棣的信。

陳誠回來的時候,這份沙哈魯的親筆信呈送給了朱棣,在信里沙哈魯勸明成祖「接受真主的旨意而皈依伊斯蘭教」。

朱棣對帖木兒帝國的國王沙哈魯盛情邀請感到為難,但他沒有反對,也沒有拒絕,很快回復了一份熱情洋溢的書信,他這樣寫道:「……西方為回教發源之地,自昔以產聖物,著名四方,為能超過爾者,恐無人也。……相隔雖遠,而親愛愈密,心心相印,如鏡對照,天豈有不樂人之相愛者乎?交友之道,禮讓為先,不獨如是,更有甚焉者也!」「願自是以後,兩國國交日臻親睦,信使商旅,可以來往無阻,兩國臣民,共享安福太平之福也。朕望上天,更是爾我得知其慈善也。書不盡言。」

朱棣的這種誠摯友好表示,為天下百姓幸福安康期盼和平的願望,讓明朝和帖木兒帝國的關係達到了歷史巔峰狀態。

在明成祖在位的22年時間裡,大約有20多個使團來自撒馬爾罕和哈烈,另外還有數十個來自中亞的其它城鎮。

明成祖朱棣在帖木兒使臣眼裡的形象

我們選用1419年的一支使團作為案例,來了解當時帖木兒帝國和明朝的關係是何等的融洽熱烈。這年的11月,一支帖木兒帝國的500人的使團離開哈烈,開啟了出使中國的步伐。

在這支人數眾多的使團隊伍了,除了有政府官員外,更多的是帖木兒帝國的一些企業家。

1420年7月18日,這支隊伍到達了明朝的邊境地區。由於路途遙遠,他們用了將近9個月的時間。明朝的官吏早已提前在此等到迎接,當帖木兒帝國的客人一到這裡,他們就把這批客人迎到了一個高台的帷帳中,用美酒佳肴盛情款到使團所有人。

因為長途跋涉,旅途艱辛,吃到中國美味的帖木兒帝國的使者和商人無不比這裡豐盛的饕鬄美食所感動。

不但吃的好,入關手續也非常簡便,只是在飯後由使團領隊寫明隨員人數,明朝的官吏宣讀無誤後就可以入關。

第二天,明朝的邊關將士們又再次宴請了全體使團人員。使臣們被請到上座,一個蒙古族明朝將領起身來到各位客人前舉杯敬酒,表達自己的敬意。組織者還讓當地的兒童載歌載舞,給客人們獻上民族舞蹈,氣氛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帖木兒帝國的使團成員在他們的工作日記里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所食豐美,幾比王侯。」

這批500人的使團到達肅州後,所有的費用都由明朝政府供給。從肅州到北京,要經過99個驛站。使團每到一個驛站,當地的政府官員都要出面盛宴招待一次。

公元1420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在夕陽未落之前,帖木兒帝國的龐大使團到達了首都北京。

此時,正是朱棣正式遷都北京的前夕,紫禁城的宮殿尚未完全竣工,但金碧輝煌的宏偉皇宮,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以及莊嚴肅穆的東方禮儀,給這些使團成員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紫禁城高達的宮門外,有10萬人站立在宮門的兩側,他們都在等著明成祖的到來。使團成員在他們的工作日記中寫道:「各人手持木板一塊,長一骨尺,寬二寸半。各人眼皆注視木板,後方有軍隊,槍兵、騎兵和執刀者,雖以數計,萬眾之中,寂然無聲,以於皆若死者也。」

明成祖從後宮出來,登上寶座,身後只有兩名少年宮女侍立。這個時候,所有使團成員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位威嚴的中國皇帝。朱棣中等身材,面不過大,亦不甚小,鬍鬚有二三百根,分成了三四卷,長度剛到到達胸部。

朱棣先審理了一批囚犯,然後接見了來自帖木兒帝國的使臣。負責引見的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官員,這也是出於對帖木兒帝國使臣的尊重。他們帶著使臣來到明成祖的寶座前,要求使臣們按照中國的禮儀磕頭跪拜。但使臣們也許不習慣中國覲見皇帝的禮儀,他們只是將頭低下,而沒有觸及地面。

對此,明成祖並不在意,看完帖木兒使臣送來的國書之後,隨便問了幾句就讓他們休息去了。

一個月後就是中國的新年除夕。這天,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們接到了明成祖朱棣的邀請,要在新落成的奉天殿宴請他們。

這是遷都後的第一個新年,北京城裡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點燃了紅燈籠,張貼滿了紅對聯,傍晚的北京城就如同白天一樣明亮輝煌。

朱棣和使臣團在奉天殿整整熱鬧了一個晚上,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宴會才結束,他們一起欣賞歌舞,一起品嘗皇家菜肴,讓帖木兒的使臣們度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中國年。

這批客人在北京呆了一年零四個月時間,其間除了參加一些必要的禮儀慶典之外,大多數時間都在遊覽北京周邊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迹。

大明王朝與帖木兒帝國漸行漸遠的關係

公元1421年清明節過後,朱棣出宮狩獵,沒想到他騎的馬在行獵時跌倒了,把朱棣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而他騎的馬正是帖木兒國王沙哈魯進貢的馬。這一下事情有點大了,朱棣震怒之下,決定把這批使團成員流放到寒冷的東北去。飛來的橫禍讓使臣們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朱棣趕緊派人通知帖木兒帝國使團的人來見他。當他們誠惶誠恐來到朱棣的帷帳前時,朱棣正和自己的大臣討論處理使臣的問題,大臣們大多不主張怪罪使臣,繼續奉行「懷柔遠人」的政策。朱棣接受了群臣的建議,對於此事暫且擱置,並要求使團們隨他一起回宮。

回來的路上,朱棣依舊騎了一匹帖木兒帝國的貢馬,走在了騎士們列成的通道里,氣宇軒昂,臉色已經好了很多。

使臣們被安排覲見,這次因為皇帝墜馬之事,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們膽戰心驚,他們認認真真的叩首磕頭。朱棣說:「既欲兩國連好。擇馬或他貴物而獻於帝王,須擇最佳者。昨日朕乘爾等所獻之馬,不意馬已過老,竟將朕顛仆於地。朕手受傷,變青黑色,敷金甚多,痛始稍減也。」

一聽朱棣有些仍舊有些抱怨,使臣解釋說:「此馬乃昔日大愛迷兒之馬也。」

原來這匹馬是十六年前帖木兒的坐騎,沙哈魯把父親的坐騎獻給朱棣,是為了表示對明朝皇帝的極度尊崇。明成祖聽了使者的話,這才喜由心生,厚重的賞賜了使臣們。

不久之後的第三天,北京新皇宮中三大殿因為雷擊起火燃燒,剛巧朱棣的寵妃王氏剛剛去世,明成祖的心情非常不好,情緒也不穩定,於是他處死了那些反對遷都而又攻擊政府的官員。

到了四月中旬,帖木兒帝國的使臣準備啟程回歸,臨走時想見一下明成祖,但朱棣並沒有接見,而是讓太子朱高熾代為送行,以此表達謝意。

1422年,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又一次來到北京。當時的朱棣正率領大軍出師,沒有見到這些使臣。

後來的兩年時間,年歲已高的朱棣經常帶病出征,準備病故於榆木川。

太子朱高熾繼位後對於邦國外交之事並不感興趣,也沒有這方面的長期考慮,於是漸漸疏遠了和帖木兒帝國的關係。

至此以後,明朝於帖木兒帝國高頻往來的繁華盛世景象也一去不復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之歌 的精彩文章:

魏冉對秦昭王有擁立之功,且是嬴稷的親舅舅,為何最終鬱郁而死?
戊戌變法時慈禧太后抓了8人,處死6個,其餘2人幹什麼去了?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