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量子雷達是一種什麼樣的雷達技術?為什麼說是隱身戰機的剋星呢?

我國量子雷達是一種什麼樣的雷達技術?為什麼說是隱身戰機的剋星呢?

,有點潑冷水了,所謂的量子雷達目前還是接近於偽科學領域的事情。首先,第一點,這個雷達並不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目標探測的傳統雷達系統。而且這個技術其實也並不是中國的自主研發技術。早在2008年美國著名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Lloyd教授首次提出了量子遠程探測系統模型。簡單的說,對激光器發射出的激光中的光子進行調製使之產生量子糾纏,這時當射出的激光碰到了目標後,由於目標特性將造成光量子的自旋變化。這樣就可以增加激光成像設備的精度,並且很難被干擾。理論上這是一款新型的激光雷達,但是在實際的工程操作上要克服的東西太多太多。上面這張大家很熟悉的圖片,其實也就是當年論文「漢化」後的一張示意圖而已——還還稱不上是一個原理圖。為什麼說量子雷達目前不靠譜呢?這主要還是得由激光的特性說起。激光不同於普通的無線電波,激光是一種方向性很強的光。經過調製後的激光可以沿著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尺度無限延長。激光器大家是不是都見過?激光的樣子大體如此。但問題是,光束範圍過於狹窄。雖然有通過透鏡組和調製元件將激光進行擴散的元器件。但發散的激光所具備的能量就相對要小了數萬至數十萬倍。這樣一來,匯聚的激光探測距離遠但是視角很小,發散的激光視角很大但探測距離很短,這樣就完全不適合作為雷達使用了。量子雷達的的研究除了剛剛提到的美國麻省工學院在做,在日本和義大利都有機構對此進行研究。在2016年我們的中國電科14所「智慧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發布成功研製單光子檢測量子雷達系統成品(就是題圖的那一個設備)。引用下電科14所自己的介紹:該量子雷達系統由中國電科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研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量子雷達探測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熱點,在雷達探測與成像識別領域具有潛在的重要軍事應用價值,中國電科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敏銳地捕捉住未來發展機遇,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這裡有幾個關鍵詞咱們得說一下,電科14所完成的是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的研究,以及進行了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這就是說,我們切實的知道了有量子探測這回事。——原理的「實錘」。

取得的實驗成果是百公里級別的探測效果。——也就是10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可以探測目標。在雷達探測與成像識別領域具有潛在的重要軍事應用價值。——只是潛在價值,如果要使用話還得走很遠的路呢。以上,沒了!14所自己的介紹中還有一點:目前實驗室在量子雷達研究方向上已建立了基本的研究環境,具備了量子雷達系統設計、系統研製以及實驗驗證的初步能力,為後續進一步開展微波量子雷達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基本的研究環境、具備了量子雷達系統設計、研製和試驗的初步能力。這就是說——我們的量子雷達技術還處在原型的探索和摸索階段。因此大可不必普大喜奔,畢竟八字還沒一撇呢。最後簡單的說下量子雷達為什麼能探測到隱身目標。其實——用超大功率的探照燈也是可以探測到100公里以外的隱身飛機目標的。這件事真不難。難就難在探照燈的光束未經過調製,在極遠的尺度上探照燈往往就只能照到目標,但返回到光線過度混雜難以區分出目標而已。

在二戰期間其實早就利用探照燈照射敵機為高射炮指示目標了。而在二戰期間使用的探照燈充其量只能照射8-10公里,過遠的目標就已經難以和背景區分了。而利用探照燈當作雷達的技術並不是沒有,在二戰期間傳統的無線電雷達還不能裝到飛機上的時候,就有一些型號的飛機安裝了機頭探照燈例如A-20這就是一個飛行中的手電筒,在高空利用「遠光燈」來照射敵機的。當然了,這時人的眼睛就成了「雷達」的接收機。還是因為光線混淆的問題,人眼過於遠的目標即使被照亮也難以看清楚。這時光量子雷達就起到作用了,通過檢測糾纏的光子的「量子漲落」現象就可以區分出返回光線的目標信息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量子雷達可以探測到隱形飛機的最主要原因了。當然了,目前還有一項技術是利用量子調製技術對微波進行調製。使之具備光量子雷達不易干擾的優勢又獲得普通雷達廣泛的發散角度。但這個技術剛剛起步,哪怕是試驗機也還沒做出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美國務卿蓬佩奧的外交走向與強勢,是不是不懂外交策略的具體表現呢?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始終沒有成為超級大國?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