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前幾天在咖啡廳工作,旁邊是一所有名的國際學校。兩個家長應該是在等著接孩子,聊起了孩子的學習。

聽上去,兩個孩子都是小學一年級,兩個家長在討論老師好不好。

家長A說:「咱一直都覺得咱們班的外教好。二班家長一直鬧,說他們的外教沒我們的好,要求更換,但現在你看,半年了,咱們孩子寫英文作文寫三四行就覺得很不錯了,但二班都幾段幾段地寫了。」

家長B驚嘆的說:「真的嗎?不是說他們的老師沒我們的好嗎?」

家長A說:「二班外教呀,人家就憋著一口氣,你們不是說我不好嗎?那我就做給你們看。老師要求,每天孩子回家讀單詞讀課文,家長拍視頻發到群里,每天堅持。家長們累得夠嗆,開始都鬧意見,但現在根本沒人鬧了,因為孩子們的英文進步非常明顯。」

喲,小學,一年級,能寫英文小作文好幾段。

想想我兒子還有兩年該上小學了,差距有點大啊。

家長A接著說:「說實話,不管老師好不好,家長的配合與重視特別重要。我覺得咱們班就是犯了這個錯誤,覺得老師好,覺得挺幸運的,啥都交給老師了,不聞不問的。反倒是二班家長,特別用心,也重視,每天都配合老師,堅持半年之後,果然不一樣了。」

聽完這些話,我慌得一批。一直以為,上國際學校的孩子,學費交了那麼多了,總該是學校管得多一些了吧,還需要父母這麼用心用力?

但也是同時,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孩子生來就會什麼,學費高老師好也並不意味著成績一定會好。我作為一個家長,在努力為孩子擇校選老師的同時,一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教育質量的好壞,不僅僅看學校和老師,更要看家長的堅持和努力,以及對學習和教育的重視程度。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2.

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

前段時間參加一個兒子英語興趣班的家長會,老師與家長分享了一個女孩子的小故事,看完之後我特別受震動。

這個小女孩現在6歲左右,從3歲多開始學英語。老師有個作業,要求孩子每天讀單詞讀句子,拍視頻上傳打卡。這項作業我們也有,但不同的是,我已經很久沒給孩子拍了,準確的說,兒子每天讀不讀我都不太知道。

但聽到這個孩子打卡堅持了968天的時候,我震驚了。我震驚的,不僅僅是這個孩子的堅持,腦子裡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的媽媽。相比自己,我簡直說不出話來。

986天是什麼概念?三年,一天不落的986天。

老師與我們分享了這個小女孩讀英語的第一天,第180天,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父母上傳的幾段視頻。從磕磕絆絆的崩字母崩單詞,到能慢慢的讀出一個簡單的句子,到能稍微流暢快速的讀一段話。最後一個展示出來的視頻,6歲的孩子已經能聲情並茂,自信滿滿的,超級流利的表演莎士比亞原著中的片段。

看到這裡,眼淚快掉出來了,太震撼了。這孩子是有個什麼樣的媽呀?這媽,也太可怕了。

同樣是媽,我心情不好,我忙,我沒在家,我懶,都是懶得管孩子學習的理由。反正還小,不著急,差不多就得了。拍視頻上傳?多麻煩,隨便讀讀就好了,幾天不讀也沒事兒。但對於學習這件事,沒有什麼比堅持的力量更可怕;而對於三五歲孩子的學習,沒有什麼比媽媽的堅持和陪伴,更讓人感動和欽佩。

放完這段視頻的時候,所有的家長都在拚命鼓掌,有的跟我一樣有點淚光閃閃。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媽,自己還想著偷懶,以為交了錢把孩子扔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但其實,再好的學區房,再貴的學費,再優秀的老師,再優越的學習條件,都比不過有一對重視教育,堅持陪伴的爸媽。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3.

前幾天我找了個書法老師準備學書法,第一次去的時候看到一對母女在練字。女孩15歲,媽媽40歲出頭。

老師跟我說,這對母女從外地來,租住在跟老師一個小區里,每天都過來練字。

我當時一聽,啥情況這是?媽媽不上班,孩子也不上學了?這年紀不是應該上初三的緊要關頭嗎?就算熱愛書法,也不至於不上學啊?

我這顆八卦的心啊,無處安放,於是嘚嘚瑟瑟的找大姐聊天去了。

原來,這個小區的對面,是一所著名的國際學校。這個孩子是從外地慕名而來,專程在附近租了房子學習備考,想要轉學到這裡。

但是,因為孩子喜歡書法,在備考間隙,大姐在附近找了很多書法老師,恰好尋到就在小區里,也就是我找到的這位老師家裡就能學書法,因此安排了自己的孩子來這裡學。

學了幾天,大姐覺得,光孩子學習不行,自己要給孩子做榜樣,於是自己也學了起來。

當時我一聽就震驚了,也不知道該說啥,只能回復了一句:「那快好好學吧,等考上了學習就忙了。」

其實我的想法是,這就是差距啊!

要是我,在當地找個最好的學校,肯定也找得到,還舉家遷徙來北京?這代價太大了吧。

就算來北京,有空還不得到處吃喝玩樂的?還惦記著學書法?

就算孩子學習,作為老媽,我看會兒電視不好嗎?我還跟著一起學?

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所以這就是差距。

我和大姐說話的時候,小姑娘停筆恭恭敬敬的站在我對面,不插話。我一誇她,她就跟我不好意思的微笑。

我問大姐:「為啥一定要學書法啊?」

大姐說:「一來孩子喜歡,二來孩子以後肯定要出國讀大學,所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將來孩子不管去了哪兒,都不能忘了咱老祖宗的好東西。」

我又沒話說了,差距啊差距,我瞅我自己都來氣。

聽了兩個國際學校家長的聊天,我慌的一批


4.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作為一個口口聲聲說自己重視教育的媽媽,這些年來,我越來越多的發現一個真理: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個重視不僅僅是指花多少錢在孩子教育上,更是身體力行,以及不懈地陪伴和督導。

我的朋友葉老師,她和老公都是很厲害的人,從孩子一歲起,就制定了五年1000本親子閱讀陪伴計劃。當兒子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某著名學校,本來以為孩子的閱讀量已經足夠大,進去之後才發現,甩他兒子幾條街的孩子們多的是。

再想想我家書多,還經常在小區群里買二手繪本。買的時候很來勁,擺在家裡一大堆很有成就感,但真的陪孩子讀過幾本?相比葉老師,我差的真是太遠了。

前年的北京高考狀元說過一句話,現在的高考狀元,很多都是跟他一樣,家裡又好自己又很努力的孩子。這裡的「好」不是說家裡多有錢,而是指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指導和陪伴,而不僅僅是嘴上催著孩子學習,自己吃喝玩樂看電視。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前兩年一個來自農村的狀元,家裡窮,媽媽沒有文化,孩子學校也是普通學校。但每天只要放學,媽媽就會搬個小板凳,認認真真地讓孩子給自己講學到的知識,一直堅持到高中。母親堅持不懈地參與、陪伴、重視與欣賞,才是這個孩子成功的最大力量源泉。

為人父母,我們總是下意識的覺得,我們的孩子與那些國際學校的孩子差距最大的是家庭經濟能力,是學校師資環境。看過很多優秀孩子和父母的故事之後,才知道這不過是我們為自己不願意參與孩子教育而找的一個借口。

我們與那些父母的最大差距,其實是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以及對於子女教育的陪伴和督導。當那些很可能比我們更忙碌的國際學校的父母們在工作之餘還抽出大把時間去親自教育和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的時候,孩子們之間的差距才真正開始被拉開。

而陪伴的時間,恰恰是我們更可能給予孩子的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