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隊挖出一塊唐朝墓碑,專家:鄭和不再是「下西洋」的第一人了

考古隊挖出一塊唐朝墓碑,專家:鄭和不再是「下西洋」的第一人了

導讀:根據中國傳統史書的記載,600多年前,明朝太監鄭和曾經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經過東南亞、南亞地區,最遠到達了阿拉伯半島的紅海以及非洲東海岸,因為這樣的壯舉,鄭和也被人稱為中國「下西洋」的第一人。

不過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鄭和「下西洋」第一人的地位恐怕不保,這是因為陝西省考古隊發現了一塊保存完好的唐朝墓碑,上面記載了一件足以轟動國內外航海界的大事件……

上世紀八十年代,陝西省咸陽市的一個小山村,村民在耕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塊石碑,清理掉上面的泥土之後,上面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刻字,村領導意識到石碑很可能是一件重要的文物,於是立刻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

考古隊趕到之後,根據石碑最上面刻著的「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九個大字推斷,這應該是一座唐朝時期的神道碑。按照史料記載,唐朝陵墓的刻石分為兩種,一種是「神道碑」,立在陵墓地面的封土前;另一種是「墓志銘」,隨同死者葬入地宮。

根據碑文記載,墓主人名叫楊良瑤,出生於唐朝中期,是陝西省涇陽縣人。楊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楊良瑤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為官。公元756年,已經20歲並且有了兩個孩子的楊良瑤,出人意料的選擇入宮當了太監。為何家世顯赫的楊良瑤突然入宮做了太監,碑文以及史料都沒有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入宮當了太監,楊良瑤的人生開始走向巔峰。

他先後服侍了唐朝中期的四位皇帝,分別是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期間履歷功勞,先是平定了少數民族叛亂,後又出使安南、回紇,他的職位權力也隨之越來越大,甚至超過了宰相的權力。

唐德宗貞元元年(785),為了拉攏位於西亞地區的大食國共同抵抗吐蕃,楊良瑤奉命帶領使團前往大食,由於路上絲綢之路已經被吐蕃截斷,使團只能一路向南,在南海等船前往大食。當時船隊經過馬六甲到達印度洋,之後一路向西航行,到達兩河流域的黑衣大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

楊良瑤出使大食歸來之後,又先後參與朝廷的平叛戰爭,並在唐順宗年間取得了對吐蕃的關鍵戰勝利,至此他已經成為了唐朝三軍最大的領導者,也是唐朝中後期實權最大的宦官之一。公元806,楊良瑤去世後,歸葬家鄉雲陽縣龍雲鄉,即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雲陽鎮。2014年,在墓碑出土地附近,考古隊找到並發掘了其墓葬。

對於楊良瑤墓碑,考古專家和歷史專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關楊良瑤航海出使黑衣大食的記載,彌補了史料記載的缺失,填補了這段歷史空白。歷史專家表示,楊良瑤率船隊下西洋距今已有1220多年,較之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派遣太監鄭和率船隊遠航印度洋西岸,早了620年,恐怕今後航海史上「下西洋」的第一人的稱號就要換人了。

參考文獻:《唐楊良瑤神道碑文》、《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山東一小山村,埋著梁山孫二娘的寶藏,專家:放豬娃曾一夜暴富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