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治療小兒口腔潰瘍(口瘡)

中醫治療小兒口腔潰瘍(口瘡)

小兒口腔潰瘍主要為口腔粘膜,舌面、舌尖、齒齦或上胯出現大小不等黃白色如豆粒樣潰瘍點,流涎,易出血口臭。可分為潰瘍性口炎或瘡瘍性口炎二種。

本病常見於小兒,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急性傳染病等,可為誘因。

中醫認為:由於小兒脾胃、心經有熱,或陰虛火旺引起。

中醫辨證治療

本病多為脾胃有實熱或虛熱,所以在治療上,以清瀉心脾積熱、滋陰降人為主,多加入山桅子,木通、竹葉、連翹,或六味地黃丸(湯)為主。

(1)脾胃積熱實證。

主證:唇或口腔粘膜發生小水泡,微痛灼熱,大多為針尖大小,透明,四周有紅暈,散在性或成簇彙集。小疤破潰以後,相互融合,出現黃色或白色潰爛點,周圍鮮紅,伴有發熱口臭,便秘,尿黃赤短,舌邊紅,苔黃或黃膩脈浮數。

治法:瀉心清脾,清熱解毒。

方葯:涼膈散合導赤散。

黃芩8 克,連翹10 克,桅子8 克,大黃5 克,芒硝8 克,竹葉8 克,薄荷5 克(後下),甘草3 克,生地8 克,木通6 克。

方解:黃芩、連翹、桅子清熱解毒;大黃、芒硝通腑瀉火;竹葉、木通、甘草清心除煩,利小便;薄荷升散鬱火;生地清熱涼血。

加減:同鵝口瘡。

(2)虛火上浮(胃熱陰虛)。

主證:口舌潰瘍已數日或遷延不愈,周圍粘膜充血不明顯,口臭不明顯,口渴飲、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光苔,脈細數、指紋紫。

治法:滋陰降火,清心泄熱。

方葯:知柏地黃湯合瀉心湯加減。

知母6 克,黃柏8 克,山萸肉6 克,山梔子6 克,丹皮各6 克,澤瀉10克,麥冬10 克,生地、丹皮各10 克,竹葉8 克,木通8 克,甘草3 克。

方解:生地、丹皮滋陰降火涼血;黃芩、山梔、竹葉、甘草清心瀉火;澤瀉、木通導熱下行;麥冬養陰生津;黃柏、知母滋陰降火。

加減:同鵝口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手上長這種透明小水泡?那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收藏:50個常見病症實用按摩手法總結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