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一、從德意志統一說起

1871年,分裂許久的德意志終於迎來了統一。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後,德意志諸邦就四分五裂、分崩離析。這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大小諸侯數以百計,各邦國之間領土犬牙交錯,孤懸在外的飛地數不勝數。各個諸侯之間設關設卡,徵收著為數不少的關稅,只要貨物運輸的距離稍微長一點,運費就能超過商品的價值。而且由於皇帝的權威衰微,各邦國也能發行自己的貨幣,貨幣體系的混亂也阻礙這德意志的發展。除了萊茵河流域和沿海地區比較富庶,其他大部分地區的生活是比較困苦的。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拿破崙戰爭把最後一層面紗也撕去了,1806年,奧皇弗朗茨二世被迫放棄皇帝稱號。雖然拿破崙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德意志的局面反而更糟了,因為,普魯士也是勝利者。德意志形成了兩強並立的局面,這讓德意志的未來前途莫測。之後的幾十年紛紛擾擾,從耶拿大學生運動,到漢巴哈大會的舉行,再到1848革命、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召開,各種政治主張層出不窮。從右翼到左派,從自由派到保守派,邦聯國家、君主立憲、中央集權、民主共和,還有大小德意志之爭。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俾斯麥是德國統一靈魂人物,毫無疑問的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是葛公在時不覺有異,葛公之後不見其匹的典型代表。他在位期間,德國在列強環伺的歐洲腹地中依然擁有良好的外交環境,他去位以後,德國與盟友反目成仇,僅剩下一個內部不寧、矛盾重重的奧地利,最終窮兵黷武、舉目皆敵,雙雙殞命,為天下笑。

二、俾斯麥的大陸政策

德國身處外交形勢錯綜複雜的歐洲腹地,俾斯麥深知這一點。為了德國的安全與平穩發展,他以大陸政策為外交藍圖,重新構築了歐洲政治格局。

新統一的德國作為不安定的因素讓所有人感到茫然。由於德國剛一建立就達到了近乎霸主的地位。針對德國的這種地位,歐洲列強懷揣著疑慮的心態密切關注著德國未來的政策走向。俾斯麥對列強的心態非常清楚,因此,選擇了審慎而節制的外交路線,被稱作「大陸政策」。

德國被五個歐洲列強包圍(如果把義大利也視為列強的話),不可避免會成為國際政治的焦點,想要平安無事幾乎不可能,德國擁有的實力也不願自己的聲音被忽視。因此德國必須要成為歐洲政治的核心;想要坐穩列強的地位,必須鞏固自身的實力,這則需要一段相當長的穩定期;想要贏得穩定的環境,就必須首先徹底將法國打壓下去,全力阻止法國組建反德聯盟,避免在敏感問題上與其他列強相對抗,盡量避免捲入歐洲政治漩渦,把列強的注意力引向彼此。

基於此,俾斯麥的大陸政策形成了幾個方面:一是德國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法國,壓製法國,讓法國無力威脅德國;二是構建新的歐洲外交體系,確保德國的安全,贏得與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三是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大陸,不糾結於外圍利益,不謀求殖民地。

1873年締結俄、奧、德三皇同盟。1879年德奧締結軍事同盟,1882年義大利加入,形成三國同盟。此後同俄國關係緊張,80年代後期幾啟戰端。1887年締結德俄再保險條約,以使德國避免兩面作戰。對於英國則設法避免衝突。俾斯麥敵視法國,與英國、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友好相處的政策也被稱為「五球不落之戲」。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從當時歐洲的政治環境來看,俾斯麥的大陸政策非常高明。在歷史上,德意志不是太強就是太弱,這兩者對於歐洲政治來說都不是好事。德國統一之後,工業化進程以驚人的態勢飛速發展。德國的快速崛起深深地被歐洲列強所忌憚。所以,德國在外交方面必須克制擴張的慾望,避免列強的敵視。在這種狀況之下,俾斯麥極力與歐洲列強的衝突,聲稱自己業己「滿足」,無需得到更多。

歐洲列強們自然不會只因為俾斯麥這種「高風亮節」的姿態而放棄警惕,但是這至少可以緩解因德國統一而造成的緊張局勢。當然,德國也並不是真的滿足於現狀,甘願在歐洲的爭執中苟且安生。這只不過是德國謀求歐洲霸權之前的韜光養晦而已。

大陸政策在俾斯麥時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它有效地壓制了法國的復仇之心,同時也將歐洲的所有強國囊括在了以柏林為中心的聯盟體系之中,是繼梅特涅體系之後的「俾斯麥體系」,這一時期的俾斯麥儼然成為了歐洲國際事務的「總管家」,基本上實現了他對德國未來路線的設想。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三、結語

為什麼俾斯麥能夠被稱為偉大的政治家?我認為,謹慎的外交態度,和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依然堅守自己的理念,這兩點是俾斯麥身上的光輝之處。謹慎的外交態度不必多說,俾斯麥雖然被稱為鐵血首相,但並不好戰,德丹、普奧、德法三場戰爭都是老謀深算的結果。更值得注意的一點,在普奧戰爭的時候,當普軍前線大勝的時候,是因為俾斯麥的堅持,普軍退兵,雙方簡單了一個非常鬆緩的條約,使得普奧雙方的關係有了迴旋的餘地,最後雙方還更進一步的結成了盟友。試想一下,有著法國與奧地利兩個列強作為死敵的德國,其外交環境是災難性的。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普奧戰爭的時候,俾斯麥能放棄看上去唾手可得的功勞,這是難能可貴的。古今中外,開疆拓土是最大的功勞。為了邊功,多少人只看見功勞不看見風險,利令智昏,以至敗亡。普奧戰爭的時候,其他列強都有干涉其中的能力,至少法國就有干涉其中的想法,英俄等國雖然在觀望,但也不介意從中渾水摸魚,俾斯麥及時收兵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我們也要看到,俾斯麥是能夠壓制住哪些驕兵悍將的。要控制住軍隊,讓他們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勞,其中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近代的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明治時代的兩場戰爭,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勝利,給了軍隊極大的鼓舞。雖然之後經歷了大約十五年的大爭民主,但在昭和時代,天皇為了奪取權力,發動下層軍官發動暗殺、政變,最終使得軍隊失控。威廉二世時期的德國也是軍隊影響力越來越多,最終走向世界大戰的深淵,為天下笑。

俾斯麥的外交成就——「五球不落之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